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搖快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搖快船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搖快船

地點;周莊

年代;清初

歷史;百年

搖快船是江南水鄉周莊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始於清初。有數百年的歷史,搖快船現已成為當地民間良辰佳節、喜慶豐收、婚嫁迎親時大型娛樂活動;農民自備船隻、服裝、道具、鑼鼓,自娛自樂,具有濃郁的水鄉文化風情。[1]

相關歷史

順治年間;江南各地風起雲湧,紛紛起兵反清;鄰鎮陳墓(今錦溪)的秀才陸兆魚仗義響應,組織抗清水軍,日夜操練於周莊、陳墓毗鄰的澄湖和明鏡盪,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陸兆魚率師進軍蘇州,千舟競發,搖着快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占南門,直搗巡撫衙門。凱旋時突遭清軍狀擊,陸兆魚隻身得脫,隱居為僧。事後,鄉親們為了紀念他,周莊等地每年在農曆三月廿八日、七月十五日舉行廟會,在水上進行搖快船比賽。經過悠悠數百年的沿襲,搖快船已成為民間良辰佳節喜慶豐收婚嫁迎親時群眾喜聞樂見的大型娛樂活動;農民自備船隻、服裝、道具、鑼鼓,自娛自樂,具有濃郁的水鄉文化風情。

比賽狀況

周莊的快船堪為奇異。比賽前,先由手巧藝高的工匠在船上搭起花棚,稱為"花快"。花棚分頭棚、艙棚和銷棚,棚上披掛綢緞幢幔,裝飾華麗,各呈紛彩。頭棚上懸掛彩燈。插上彩旗。艙棚上流蘇飄掛,艙中坐上鑼鼓樂隊。高高艄棚供櫓手們遮陽。每船備頭篙、大櫓、小櫓各一置於船體左右兩側。大櫓旁擱跳板於舷外。伸出水面。每船配有十五、六名身強力壯的櫓手。身穿緊身衫衣,腳蹬繡花布草鞋;頗顯威風。

每逢節汛,周莊南湖或急水江等地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使寧靜的水鄉變得亢奮了。來自周莊附近農村的數十條花快船競放異彩。雲集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帆檣如林,篙櫓對峙。岸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觀者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之中。

比賽開始,船與船比,村與村比,龍騰虎躍的櫓手各司其職,出跳扯繃把櫓,配合默契。出跳的氣宇軒昂地站立在跳板上猛力拉繃,時而人體如飛燕掠過水麵。扯繃的踩腳叱喝,奮力推拉繃繩。真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勢,時而貓着腰,時而挺着胸;兩三個回合,後排櫓手馬上接力。把櫓的盡力推艄、扳艄.掌篙的屹立在船頭,使盡拿手絕招;點篙調向,指揮自如。這時,參賽的快船在鏗鏘的鑼鼓聲中似飛箭出弦,奮勇爭先。船上鑼鼓響徹雲霄,岸上人山人海,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

旅遊項目

如今為了抒發江南水鄉勞動人民的壯志豪情:水鄉古鎮周莊將搖快船列為民俗風情旅遊活動項目,特製了五彩繽紛的花快船,組建了櫓手隊伍,水鄉健兒釋放出奇偉磅礴的能量,使情濃意濃的古老傳統民俗風情充滿了青春的力量,為古鎮旅遊開發增色生輝。在表演時,他們豪壯的情懷,奮力的搏擊,使快船成了光和影的變幻,中外遊客嘆為觀止。

相關視頻

青浦非遺——搖快船

參考資料

  1. 水上嘉年華 蘆墟搖快船 , 搜狐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