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船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操船論》,船舶操縱技術著作。岩井聰著。1977年日本海文堂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第1版中譯本1984年出版,周沂、王產真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有8章,中譯本約29萬字。圍繞船舶航向和航速的控制,定量地研究了船舶操縱性能,闡述了為實現船舶操縱的預定目標,使用舵、推進器、錨和拖輪的方法,並分析了風、流、波浪、受限水域等環境條件對船舶操縱的強烈影響。第1章以保向與旋迴運動為中心,在舵的性能、實際操舵、舵效問題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定量地分析了船舶保向和旋迴運動和螺旋槳的致偏作用,介紹了船舶操縱性的實船試驗方法。第2章研究了船舶加速和減速運動問題。第3、4章針對風、流、受限水域對船舶運動的影響作了定量討論。特別是受限水域部分的內容中分別就航行中的船體下沉和吃水差的改變,移動阻力的增加與船速的降低、船間效應、岸壁效應以及富餘水深等問題都作了定量分析。第5章着重介紹了錨、拖輪及其在操縱中的具體運用方法,詳盡地介紹了錨泊、系離浮筒、靠離碼頭等操縱方法。第6章運用海洋波浪與船舶運動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了船舶縱向受浪和橫向受浪的安全航行以及波浪中的降速偏轉與保向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第7章敘述了受限水域、多礁海域和冰區航行的操縱方法。第8章總結了以往海難處置經驗,分別就人落水、觸礁擱淺、碰撞、舵損壞、海上拖曳遇遭海事的船舶等應急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本書總結了造船與航海兩個領域內分別採用模型實驗、實船實驗等方法對船舶的操縱性能進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並針對各種操船目標要求及環境影響,從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科學的船舶操縱方法。隨着大型船的大量出現,船舶日趨大型化、高速化、專用化和多樣化。這些都在書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還反映了與之相適應的有關船舶交通實態、環境方面的變化和涉及航道、水道設計等交通環境建設方面的內容,也反映了船舶操縱技術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作者簡介
岩井聰(1923— ),日本操船論學者,曾任日本航海訓練所教官、東京商船大學教授、日本航海學會會長,現為日本東京商船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 《操船論》、《航海力學》 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操船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