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攝龜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攝龜屬
圖片來自168zj

攝龜屬Cyclemys),或稱齒緣攝龜屬亞洲葉龜,是地龜科下的一個。該屬的都是淡水龜,常見於南亞東南亞地區,現有7

命名

攝龜屬位於地龜科下的地龜亞科中,是由英國動物學家貝爾在1834年首次描述的。攝龜屬及其近緣屬(閉殼龜屬鋸緣攝龜屬果龜屬)被認為都有同樣的東方龜屬祖先。

因為各個之間太過相似,攝龜屬的分類種系發生曾經一時糾纏不清。[1] 很久之後才得出該屬在形態學上只有齒緣攝龜歐氏攝龜這兩個可分辨的類型。再後來才將該屬擴充到有7個種,不過這之中仍有爭議,譬如白舌攝龜黑橋攝龜美麗攝龜的名稱合法性還存在爭議。

根據線粒體DNA測序,之前確定的條頸攝龜(Cyclemys tcheponensis)和緬甸攝龜(Cyclemys shanensis)都已被合併到歐氏攝龜之下。而其原來所描述的形態學差異並不足以將之劃分為兩個不同的種。其他一些舊種也做了移動調整。

攝龜屬歸類的區分主要取決於其胸甲的顏色:美麗攝龜、黑橋攝龜、齒緣攝龜的胸甲都是黃色的,而白舌攝龜、灰舌攝龜印度攝龜、歐氏攝龜則是黑的。

攝龜屬的屬名Cyclemys來自於希臘語κύκλος(意為「圓」或者「週期」,指的是它們的龜殼)和εμύς(意為「淡水龜」)。[2] 英語中常稱Asian leaf turtles(亞洲葉龜)或leaf turtles(葉龜),原因就是它們的殼外表與樹葉相似。不過地龜屬擬水龜科安南龜及其他龜類也有稱葉龜的。

描述

攝龜屬的龜可以依靠其的圓與否來區分,其殼的顏色也有深綠、淺褐和橄欖等諸多色彩。齒緣狀的腹側盾板常見於接近成年的攝龜身上,成年龜只有身體後半部份的盾板才有齒緣。

成年攝龜的前後兩部份胸甲會彌合在一起,但不像其親緣閉殼龜屬那樣,攝龜的胸甲彌合並不完全。這一構造可能有助於成年雌性龜產卵。這一屬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也就是彌合不完全導致的腹側生出附加的小型三角盾板。

攝龜屬屬於曲頸龜亞目,可以將脖頸直接縮回殼內。有些種類的頭部有紅或橙色條紋,有些則沒有,其胸甲有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出的細線。其足有蹼,適於兩棲,攝龜可以長到25cm長。

攝龜屬的龜在7至12歲時性成熟,雄性要早於雌性。[3] 兩性異形在攝龜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 雌性通常一次會產下10至15枚卵。

一隻人工飼養的齒緣攝龜曾活了將近15年,但是有更加長壽的記錄,因此其實際情況不能確定。[4]

參考文獻

  1. Fritz, Uwe; Fritz, UWE. Historical DNA from museum type specimens clarifies diversity of Asian leaf turtles (Cyclemys).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2008, 94 (1): 131–141. doi:10.1111/j.1095-8312.2008.00966.x. 
  2. Tabaka, Chris; Senneke, Darrell. Genus: Cyclemys (Asian Leaf Turtles). World Chelonian Trust. January 28, 2003 [March 27,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9). 
  3. Paul Coleman. The Asian Leaf Turtle (Cyclemys dentata). UKchelonia.info. 1995 [March 29,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1). 
  4. Joao Pedro de Magalhaes. Cyclemys dentata Gray 1831, Lifespan, longevity, and ageing. Encyclopedia of Life. 2010 [March 28,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