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收支平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收支平衡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收支平衡是指收入與支出相等,反映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個財政年度)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的等量對比關係。沒達到收支平衡即收入總額還沒有達到支出總額的規模,說明企業此時還處於墊付經營資金的狀態。

收支平衡分析的目的

收支平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確定企業盈利所必須超過的最低產量。它也是營銷活動對收益影響的粗略指標。公司可以分析理想的產出水平,以了解達到和超過收支平衡點的銷售額和收入。如果企業不滿足此要求,則通常很難繼續運營。

收支平衡點

收支平衡點即盈虧平衡點,是指零利潤點或保本點,是全部銷售收入等於全部成本時的產量。計算公式為:收支平衡點=固定成本÷(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產品變動成本);收支平衡點=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銷售收入)。

以盈虧平衡點的界限,當銷售收入高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盈利,反之,企業就虧損。盈虧平衡點可以通過銷售量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也可以通過銷售額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

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也稱外部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淨額即淨出口與淨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淨額=淨出口-淨資本流出;或BP=NX-F。

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貨幣的流入大於流出,國際收支是正值。此類交易產生於經常項目,金融賬戶或者資本項目。國際收支被視作一國相關價值的另一個經濟指標,包括貿易餘額,境外投資和外方投資。

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個財政年度)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的等量對比關係。事實上,財政收入與支出在總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編制預算時才能存在。預算執行結果收入與支出恰好相等的絕對平衡狀態是很少見的,通常不是收大於支,就是支大於收。由於超過收入的支出在資金和物資上是沒有保證的,往往會給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為了穩妥起見,人們往往在習慣上把收大於支,略有結餘的情況稱之為財政平衡。但是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既然預算執行結果無法做到收支絕對平衡,那麼略有結餘或略有赤字都應視為財政平衡。

各國有所不同,其差別主要表現在如何處理國債收支上,有的國家把國債收支列入財政收支平衡的範圍,如蘇聯;有的國家則不列入,如美國;也有的國家在計算財政平衡時把一部分建設國債包含在正常收入之內,把為彌補赤字而發行的國債視為財政赤字,如日本;中國把國債收入列入正常收支範圍,而不視為赤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