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鄉的板燈龍(吳麗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鄉的板燈龍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的板燈龍》中國當代作家吳麗欣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故鄉的板燈龍

說起故鄉的板燈龍,留下許多謎和謎一樣的趣事。

相傳,我們村很久以前是個老街,原來十分熱鬧和繁華。這應該不假,因為從我懂事開始,我就知道村裡有條東西走向的大道貫穿村頭村尾,然後衍生很多小路,或直或曲地通向不同的地方。無論大街小巷,路面全是用青石板和青石頭鋪就的,至今青黛幽暗。沿街兩旁原來聳立着整齊的騎樓,有的是純木建造,有的是青磚青瓦,有的是木磚結合,大致兩層,古色古香。如今基本上翻新蓋了樓房,只能偶爾看到一些殘跡。只可惜,原來的繁華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已然逐漸衰沒,僅留老人的追憶與感嘆。

村里主要居住着陳、楊和歐陽三大姓,分居村尾、村腹、村頭。老人一代代流傳說,村里三姓祖輩都是從外地逃難、逃荒、避災、流浪而來,沒有原著居民。所以叫流芳村,後來更名叫流坊街,最後又叫作流坊村。因這裡地處交通要道,兩條河流村前村後環繞交叉而行,扼守三山四路口,適合物資匯集和交流,祖輩便做起了生意,後來慢慢地發展成為小小的集鎮。也不知從何時起,或許是祖輩生活安定豐裕,為慶賀豐收、祈福未來吧,祖輩每逢正月十五前便耍起了龍燈,歷經演變,流傳至今,除文革時期中止過,一直沒間斷。

然而,故鄉的龍燈與其他方的龍燈渾然不同。與其說是龍燈,還不如說是燈龍更確切些,因為它是由多節燈板組成。每條燈板均採用上好的松木,按照統一的規格製成紡錘形,長約一米五左右,可安裝兩三盞燈籠,籠里插上香燭。所以,叫板燈。燈板兩端各留一個圓孔,一頭裝有活動的提杆和插梢,另一端的圓孔空着,以便套裝下一條燈板。就這樣,燈板一節一節地鏈接,燈籠一排一排地相銜,組成一條長長的火紅的燈龍。所以,我們今天習慣叫板燈龍。

雖說村人多姓氏,但故鄉的板燈龍從來不姓某家,也不屬於某一個家族,它象徵着流坊村人的團結統一與和睦相處。按祖訓,每年元宵節前連游三晚燈龍,家家戶戶都要出燈。村里上百戶人家,有些家庭出雙板,一百餘板燈相連相接,綿延三餘里路長,浩浩蕩蕩,在黑夜中紅紅閃閃的一動,不就是一條活靈活現的「赤龍」麼?!

我至今仍然搞不清楚,為什麼故鄉的板燈龍不耍首尾,也就是說,故鄉的板燈龍沒有龍頭也沒有龍尾巴。我問過很多老人,都不能自圓其說。但統一的說法就是,流坊村像條龍船形,龍船本身就有龍頭和龍尾。祖輩心中的圖騰----龍呵,它是隨時隨地都存在的,永遠庇護着村人,所以,龍燈要去頭去尾,沒必要畫蛇添足,這樣更顯出祖輩的虔誠和膜拜。

雖然如此,但游板燈龍的前一天,還是照例要搶「頭彩」的,也就是竟標誰家打頭,最頭一個「舉」龍燈,應該就是「舉」龍頸。之所以要「舉」,是因為龍頭肯定是入天很高很高的,所以,最前面的龍燈必須高高舉起,或扛在肩膀上,兩丈余高,沒入夜空,這樣才能與空中隨時隨地都在的龍頭暗暗相銜。那威風,那氣派,足以訓服任何風雲!村里凡家有結婚的,生小孩的,做新房的,遷新居的,做大壽的,考取大學的,想成事的,等等喜事吉事,都可以來竟標。標金充為活動基金。中標的主兒身披彩帶,胸前掛着大紅花,歡天喜地,在眾人的嘖嘖稱讚聲里和羨慕的目光中,放響一路鞭炮迎回家去。

出燈是件體力活,一會兒手提,一會兒肩扛,所以,一般都是青壯漢子出燈。這也是一場力量與雄風的展覽,尤其年輕男子漢,這時往往更容易獲取意中姑娘的芳心。

當然,游燈龍是少不了樂隊的。樂隊是由村中比較有經驗的中老年人自發組成,卻很敬業,也專業,很協調,都是平時閒日裡專門訓練而成。樂隊分兩組交替,鼓鑼鈸嗩吶一應齊全,樂曲傳統,簡捷,喜慶,響亮。

咚咚鏘,咚咚鏘……

嗩吶更是淨揀喜慶的曲兒吹,一曲接一曲。

可是,我總覺得,祖輩似乎開始是沒設嗩吶的,或許是後輩湊合進去的,要不,鑼鼓鈸的音律那麼齊整,而嗩吶卻可以不步其音律,而自由發揮呢?

這不重要。赤龍往哪兒走,到哪兒停,早有嚮導帶隊,火銃手開路。嚮導由村里最有資格的老人擔當,他德高望重,最熟知村里風俗,最熟悉周邊村落和地形地勢。火銃手是個貫使火銃的獵人。嚮導不僅帶路,還指揮火銃手。火銃一響,赤龍啟動,火銃再響,赤龍就停歇。因赤龍較長,其間可以再設兩名聯絡員,負責協調和傳達訊息。

[1]

作者簡介

吳麗欣,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