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鄉的老墳(尹燕忠)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鄉的老墳》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故鄉的老墳

過去說是族上的老林上,就是說一個族間的老墳頭,這當下的老墳頭都上山上去了,荒山不占地,還有百年以來的老松柏掩映着,雜草繁茂,鳥雀鳴叫,小獸小蛇類都又伸頭夜貓的嚇唬人了。 現在村里人全都出去住了,只有山上的老墳還牽着下輩有心人的魂魄。

年上節上去填土獻花,稱為「油墳」或者「游墳」,以表孝感之心。 現在的人死了都去火化,把灰裝進盒裡,回到家再買口棺材,出殯到墳地,儀式進行畢,遂入進葬子石壙里去,上邊蓋上材料石,封好,上面復土,一個墳頭出來了。人從產房裡來,又到太平間裡去,入了棺木,即入土為安,無論什麼人,,誰也誤不了走這一步,這是鐵的法則,中外古今,摡莫能外。「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我們讀《紅樓夢》的第六十三回,邢岫煙跟寶玉介紹[[[妙玉]]時說,妙玉自稱「檻外人」,最喜歡的一首詩是這兩句: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自很明了。 說到土饅頭,其實是一種比喻,就是指的墳,因為墳的形狀好似饅頭,又是用土堆的,所以叫土饅頭。 這兩句詩是宋代范成大所寫的七律《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中的兩句。

全詩如下: 家山隨處可行楸,荷鍤歇壺似醉劉。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 螻蟻烏鳶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 歷朝歷代皇帝求佛求神求長生不老,僅可延長一點壽命,誰能不入「土饅頭」呢?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過去批過這兩句話,但人又無奈的難以逃脫死亡的運命,所以人要好好的活着,講究生命的質量,做到死而無憾,是一顆流星也要閃亮夜的天空。中國人講求喪葬文化,也講究厚養薄葬,這個薄葬也就是在不毛之山坡留下一個「土石結構的饅頭」而已,給後人留點念想或祭祀之地。而這麼世代留下的葬地也被賣給土豪掙大錢去了,說現在講水葬火葬又講樹葬花木葬,即把死亡之人的骨灰撒入海河,或埋入樹根或花木中,但在目前普通百姓中,誰又捨得將親生父母遺灰撒了呢?這要有個工作過程。建個公墓也行,建個置放骨灰盒的公堂也無不可。死者長已矣,生者長戚戚,死了就「死了死了」了,生者的眼目而已,就是擋活人的眼目而已,有的人聳立個大墓大碑,草民就弄一個土饅頭吧,圈大墳不可以,在很多地方人都死不起,弄塊墓地得幾萬十幾萬幾十萬元,在富有的人中僅是小數而已,在平民中則是天文數字了。 有墳墓的地方就有一種神秘感,由此我想起了魯西南故鄉的老墳頭,我去過曲阜,看過孔府孔廟,也到過孔林,偌大一片墳地,有的被挖掘,後來則修復了。

我也到過諸葛孔明的故鄉沂水,四外充溢智慧之氣。去過水泊梁山,英雄的浩氣輝煌天宇。更看過濟寧的太白樓,詩篇的文氣充盈古今。 我的故鄉玫瑰大地有于慎行閣老之墓地,雖有殘損,卻也大半完好,72株白皮松昂然挺立,映現於閣老的剛正潔白的品格,占據量居全國第一,那是明朝皇帝的御賜,透過歷史的煙雲,風暴雷閃,歷久彌堅,怒放了燃燒的生命。 平陰縣城西南隅有個何家林,松柏參天,墳塋密布,裡頭有個何大帥墓塋,很能眩目歷史的眼眶,他會英名千古傳。

他是榆山南門村人,何大帥生於1871年,卒於1939年,他名叫宗蓮,字春江,家有薄田10畝,父母早亡,與兄嫂及侄子何豐林,何峰鈺一起生活。 何宗蓮在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入定武軍充軍校。甲午戰爭爆發,奉命駐守海域,率領數百名士兵與日軍激戰於摩天嶺,屢勝。歷任保定將軍學堂總辦、陸軍十二協統領、第二協統領、第一鎮統制,甘肅河州鎮總兵。1912年開察哈爾都統,不久又生陸軍上將、弼威將軍。袁世凱竊取政權組織統安會時,他退出官場,回到濟南。 何宗蓮長得寬臉大耳,濃眉大眼,雙手過膝,身長腿短,騎在大白馬上,威風八面,神采奕奕,但他到家鄉時總下馬步行,同老百姓親熱相處,噓寒問暖。 何宗蓮在北洋軍中的資歷,與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王占元等相當,與袁世凱是至交,所以被民初陳調元、韓復榘等在山東的軍政當權者,均稱何豐林為「大帥」。 1933年3月21日,南京國民政府明令褒獎何宗蓮,並批准在濟南建立何宗蓮紀念碑。碑上鐫刻着「何公春江紀念碑」、何的畫像、國民政府的褒獎令及當時的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撰稿、清末翰林院編修民國北京參議院議員莊陔蘭敬書的何公傳略。1934年8月1日,何宗蓮紀念碑在濟南商埠中山公園落成,各界數百人冒雨參 加了紀念碑揭幕式。 何宗蓮長得憨厚樸實,卻聰敏過人,他豪氣沖天,仗義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僅管如此,因為窮也被人瞧不起,他好喝酒,他在村中酒店賒了一些帳,後來家中來客,他又去賒一壺酒,老闆卻不賒給他,還譏諷他一頓。

他氣急之下,出去混日月,因他志氣很大,發奮圖強,在袁世凱手下成了大帥,何宗蓮感激賒不出一壺酒的張老闆,回來酬謝「恩人」,把自己逼成大材,嚇得老闆磕頭如搗蒜,臨了,何宗蓮扔給老闆幾十銀元,讓其好好做買賣,老闆一把鼻涕一把淚說:「俺可再也不敢看不起人了,俺那樣對待何大帥,算是瞎了眼珠子,不得好死啊!」 何大帥辭官回濟南後,1915年他興辦麵粉廠、造紙廠。1921年山東發生大旱災,遍及50多縣,他邀張振卿 ,呂鏡宇、毛稚雲等籌建「山東省賑災公會」、「紅十字會」、「災民救濟會」,他被推選為賑災會會長,先後募集賑災款數萬元,救濟百姓幾十萬人,被人稱「大活佛」。 何宗蓮1939年病逝,終年68歲,他被埋葬在城南何家林,後被圖財盜墓者們將何大帥墳墓掘開,將珠寶據為已有,卻將一個破損一邊的雞蛋大的珠子扔到一邊去,被城關農具廠的一名工作人員拾起放到辦公桌上的玻璃板上,一滾動,玻璃被劃一道口子,人們奇之,後被弄到縣委會一宿舍內,據縣委辦公室的孔主任駐村時給我們講:「時至午夜,只見室內金光閃耀至房頂,既是一塊真正的珠寶!」不是迷信,不是因果報應,當時在扒何大帥墓時,剛掀棺蓋,一個火球飛起,將幾個扒墳者眼崩瞎。 如今的何家林已不復存在,後來成了縣五金廠廠址,但何大帥的魂在,英名在,文字中他仍活泛着。

家鄉有名人,但更多的是平頭百姓的墓地為最多,三里灣是我故鄉,過去的墳頭比較分散,小時候我記得北大地有韓家墳,南地有窟窿墳,又大又深的老林地,戰爭年代曾在裡邊藏匿過地下革命者,往西有個婁家墳地,樹木蔥綠,狐狼結伴,鬼火出沒,尹家林就上了安城村東南方向了,也就是邱莊西南的一塊百畝東西向長條地里,墳頭不少,有好多碑刻,我在集體幹活時曾坐在斷碑碣上歇息,端許蒼勁字體,甚至想象逝者形象與碑文之事略,後來被當成了磚廠,老闆有些人性化,給三里灣尹氏族間下了個通知,讓挪墳頭,並付些許報酬。情有可原,前些年處理叉花地,土地已歸安城村。還有一處尹家林在莊南,我奶奶的墳就在那裡,後被遷往東金山,墳地北是四十畝場園,春節尹家請家堂就在那裡祭祀跪拜,以請老人回家過年。 東山坳是個最緊最險的地方,那裡的墳頭大小不一,奇形怪狀,有土埋,有石砌,有磚登頂,有石碑,有無字石,支有香案台子,也有無名墳頭,晚上悽厲鬼叫狼嚎,鬼火閃爍,有個爛菜崗子,是專門拽死孩子之地,狗把死屍吃掉,有的舍下頭,有的斷下腿和胳膊,鮮血淋漓,晚上沒人敢去那個地方,駱駝表大爺曾看到過鬼在墳頭跳舞,卻原來是狐狸扮仙,問表大爺我是誰?駱駝伯怒曰:啥也不是!狐狸就毀堆了,什麼變不成了,六十年白修煉了。我有些恨駱駝伯了,可又不恨他了,若狐狸變化人形,害人又咋辦呢? 東山墳場晚上也有盜墓鬼,他們掘墳盜取文物,可恨至極! 在過去這個東山墳地是個槍斃人的地方,勝者王侯敗者為寇,不時有人被拉出去斃命,五花大綁,身後插個亡命旗子,拉下去,照犯人腿彎踹一腳,撲騰跪下,用閃閃發光的平刀片一擊脖頸,一硬挺,寒光的利刃削去,頭顱飛去,呲牙裂嘴,蹦幾下,身軀立一會,斷頸處發白,繼而噴泉向高射去血注,無奈的歪去,不知有人為什麼哭聲連連,冤魂悽慘。有人沾人血饅頭吃,有人喝人腦子,說專治癲癇、瘋狂、拍馬、迫害症,那是求筋之類的狗奴才的愛好。 夜間行至湯家林小土石徑上,有個寡婦平兒被一個人頭的大嘴叼住了花褲角子,不幾天就死去了,有人說是報應,說她和姦夫解蟹害死了親夫明青。後來有人說,有個蠻子戲子被埋此處,有銀元,整修大田時還就真挖出了七塊銀元。慶岡弟挖山藥時竟挖出了十根金條哩。這個地方曾奉獻過國家一級文物。

一些墳頭被弄的豁齒狼牙。 那時的墳頭零散,又神道鬼怪,來了個老社員做貢獻,把石頭壘了井和渠,有人的墳搬到東山上去了,無主墳也就白骨露野,黑髮纏草了,棺木里的衣料風一刮就沒了,人體骷髏張着嘴,在兇惡的說些什麼。 上邊建了五中學校,排排瓦房聳立,白天歡聲笑語,夜間陰森恐怖,課外勞動時還挖出了頭骨和劍戟、鋼盔、尖刀類,在訴說人類殘殺的歷史!

!三里灣的墳頭全挪上東山崗了,松柏長高長粗,綠色浸地,枝丫蹬空,對眼的,不對眼的,治人的,被治於人的,都無奈的走在了一起了,入了土饅頭,太陽照在上邊,也有一股暖和氣味兒! 哦,我逝去的父老鄉親們,我的親人們,地下安息吧。

2021、3、31上午[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