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敦克爾克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敦克爾克戰役

敦克爾克戰役
圖片來自
名稱    敦刻爾克大撤退

地點    法國敦刻爾克

發生時間  1940年5月26日 - 1940年6月4日

敦克爾克戰役,又稱敦克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大陸的一次戰略性撤退。納粹德國機械化部隊瓦解法國馬其諾防線後包抄英法盟軍。盟軍撤至敦刻爾克後(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港口),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執行了在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撤退過程中,英國的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激烈空戰,最終英國仍得以動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份的部隊撤離歐洲大陸。

戰役概述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實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衞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誌着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被納粹德國佔領。

背景因素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9月3日,英國和法國被迫對德國宣戰。但實際上英法聯軍隻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沒有對波蘭進行有效的軍事支援。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完全淪陷。在此其間,英法兩國隻對德國對外交上予以譴責。這一期間被英國人稱為「假戰」、法國人稱為「怪戰」、德國人稱為「靜坐戰」。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西歐國家。德軍的主攻方向選在左翼的A集團軍群,指揮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馬其諾防線的北端——曾被視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崎嶇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區發動進攻。這使向比利時進軍迎戰德軍右翼B集團軍群的英法聯軍大失所料,僅十多天時間,德國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北部的聯軍事實上已經被包圍在法國北部的佛蘭德地區。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開始全部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 [1] 停止前進爭論 當德國軍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進逼,而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0英裏,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這一命令後來引起了的爭論,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幹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的命令。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慮,而且不能完全歸結為他一人的責任。首先是在法國北部的戰事明朗後,德軍需要為下一步作戰行動儲存裝甲部隊實力,德軍總司令部曾計畫由B集團軍群統一完成最後包圍的作戰。其次聯軍零碎的反擊雖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軍高級指揮官對裝甲部隊損耗的擔心,因為快速突進的裝甲部隊使步兵部隊落後很遠。希特勒在走訪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後,認為有必要讓突前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阻擋敵軍突圍;同時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保證空軍可以擔當消滅包圍圈中聯軍的任務。另一個可能也被認為是促成希特勒下達命令的原因,是當時擔心裝甲部隊會受困於敦克爾克外圍的河道縱橫地帶而陷入陣地戰,從而無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隊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認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讓一部分英軍撤回英國,政治上有助於與英國議和。可是,這個決定有包括前線裝甲部隊指揮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應該繼續前進。

這個命令執行的結果是,英法聯軍在當面的德軍B集團軍群的壓迫下向敦刻爾克撤退,而截斷他們退路的A集團軍群距離敦刻爾克更近,卻在敦刻爾克以西的運河地區停止進攻,並沒有集結兵力沿著海岸包抄,這給了英法聯軍一線生機。當時的聯軍在為生存而戰鬥,於是加強了敦刻爾克接近地的防禦陣地。雖然5月27日德軍裝甲部隊為阻止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而恢復攻勢,但他們面臨敵人有組織的防線而無法突破。英法聯軍成功地延遲了德軍進攻,並且為部隊撤離敦刻爾克贏得更多時間。

敦刻爾克戰役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戰鬥過程

5月20日,德軍裝甲部隊切斷了的英法聯軍與其南翼法軍的聯系,英法聯軍三個集團軍約四十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佛蘭德地區。隨後德軍抵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聯軍被壓縮在寬50公裏的敦刻爾克周邊濱海地區。早在5月20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勛爵開始提出撤退的可能性。英國開始準備從海上撤退,由海軍製定組織撤退的計畫,希望每天能撤退一萬人。5月26日英國海軍下令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行動。

英國的撤退計畫面臨幾項難題。首先,德國空軍在敦刻爾克的港區內擊沉許多船隻,使得進出水道非常困難。於附近海域出沒的U-潛艇也對任何水面船隻給予很大的威脅。位於敦刻爾克西方的沙灘區的水深不夠,皇家海軍的驅逐艦與運輸艦隻能停泊在距離海岸邊1.6公裏之外,而最嚴重的問題是,英國能夠動用的船隻數量太少。

撤退計畫的執行由位於多佛的伯特倫·拉姆齊海軍中將指揮,第一步是調動運輸車輛,食物和醫療設施前往多佛,應付即將抵達的大批部隊。接下來他建立了一個非常有效的通訊網以維持行動的順利。第一天德國空軍猛烈轟炸敦刻爾克,將港口炸成廢墟,阻止聯軍撤退,英國海軍軍艦由於吃水深,無法靠近海灘,撤退速度較慢,5月27日隻撤出了七千多人。英國最樂觀的估計是能夠將45000名部隊在德軍佔領海灘區前成功撤出,然而以第一天的作業效率來看,英國得要花上40天才足以將所有的人員撤離該地。如果英國無法將大部分的遠征軍帶回本土,面對稍後可能爆發的德軍地面攻勢,陸上的基本防衛能力很可能因此遭到摧毀。

拉姆齊中將提出緊急呼籲平民提供任何可用的船隻,調集了所有能抽調的軍艦和民船,無數業餘水手和私人船主也應召而來,他們駕著駁船、貨輪、汽艇、漁船,甚至花花綠綠的遊艇,甚至內河船隻等超過850艘。冒著德國飛機、潛艇和大炮的打擊,往返穿梭于海峽之間,將一批批聯軍官兵送回到英國本土。英軍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來支援這一後撤行動,

5月28日敦刻爾克地區惡劣的天氣,阻止了德軍空襲,近一萬七千人得以撤離。撤退開始後,德軍加強地面進攻,並從空中和海上攻擊英法運輸船隊。英軍竭盡全力地堅守其東、西側戰線,以保持向海峽沿岸撤退的通道,並加緊部隊登船工作,各式各樣的小船充當擺渡,還將卡車沉入海中,作為海灘延伸入海的登船堆橋。德軍投擲的炸彈在海邊沙灘上爆炸威力大減。5月29日,撤出了四萬七千人,同時估計每小時有2000名士官被送離法國海岸。5月30日,霧氣導致能見度降低而再次阻止了德軍空襲,聯軍撤出近五萬多人。5月31日,撤退人數達到六萬八千。

敦刻爾克的包圍圈逐步縮小,但德軍無法阻止聯軍從海上撤走部隊。英國空軍為了掩護地面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有力抗擊了德軍的空襲。盡管在德國空軍的攻擊下損失慘重,6月1日仍有六萬多人撤出。

由於德軍空襲和逼近敦刻爾克海灘的炮火,6月2日撤退開始轉而利用夜間進行。其後三天聯軍利用暗夜的掩護每天將二萬六千人撤往英國。 6月4日德軍攻克敦刻爾克,擔任殿後而來不及撤離的四萬法國軍隊被俘。

撤退從5月26日開始進行,至6月4日結束,共歷時9天。此次撤軍共有338,226人從敦刻爾克撤到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5千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同時動用各種艦船861艘,其中包括漁船、客輪、遊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隻。短短10天時間,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爾克艦隊」把34萬大軍從死亡危機中拯救出來,為盟軍日後的反攻儲存了大量的有生戰鬥力,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巨大的奇跡。

敦刻爾克戰役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戰役後評論=

此次撤退行動從5月26日開始,至6月4日結束。在德國空軍和陸軍的地空火力猛烈轟擊下,由大量民船和部分軍艦組成的「敦刻爾克艦隊」拯救了33.8萬官兵,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跡。這一奇跡的產生原因主要有:

一是當時敦刻爾克地區天氣陰雨連綿,不利於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而海況相對浪靜,英國很多內河船隻都能加入撤退行動。

二是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英勇抗擊德軍進攻,掩護主力撤退,特別是法軍第1集團軍,在明知難以脫身的情況下,依然拚死戰鬥,守住了陣地。

三是德軍的指揮失誤。由於希特勒擔心敦刻爾克港區不適合坦克作戰,錯過了包圍封鎖敦刻爾克的最好機會。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儲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 [2]

參考文獻

  1. 敦克爾克戰役 ,華人百科
  2. 敦克爾克戰役 ,華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