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敦煌莫高窟的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莫高窟的傳說

來自網絡的圖片

敦煌莫高窟的傳說相傳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和尚師徒三人,欲往西天尋覓極樂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宿營前,師傅請倆徒弟出去化緣。兩人一東一西,各走一方。[1]

向西的和尚法名樂樽,走到一處,見風景極美一一朗朗大漠上,有一條蜿蜒小溪潺潺流過,溪北是戈壁無邊,黃沙瀰漫,寸草不生,荒涼悽厲;溪南是一條延綿無盡的低矮山脈,山腳下白楊成林,綠草茵茵,百鳥爭鳴,生機勃勃。樂樽面對美景,感嘆唏噓,樂而忘返,時辰一久,略感疲倦,便坐地小憩。

突然,一道金光閃過,晃得樂樽困意全消,站起睜大雙眼,只見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脈,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黃綠青藍紫,由山頂發出,射向天空,一陣又一陣,照得天際流光溢彩,照得雲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氣升騰,照得樂樽滿面彤紅。樂樽原本就悟性極高修行極深,見此情景,頓然感悟,泓靜的出家人之心也忍不住激情迸發,一陣狂奔至師傅跟前,高呼:「找到了!找到了!」。師傅面露會意笑容,也不問什麼,輕聲而鄭重地對樂樽說那你就留下來吧。」。

於是,不久,第一個洞窟便在發光山脈面溪的山坡上誕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個、第三個……樂樽一心一意化緣建窟,造神供佛,將自己的才情、志趣、寄託、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這個山脈之中,洞窟之內。

從此,樂樽的奇遇廣為轉播,樂樽的佛洞更是引來無數商賈僧侶,文官武仕的極大關注,紛紛前來觀摩朝拜,其中不乏出錢出力出策者,使之愈發規模宏大,靈氣聚集。

樂樽之後,築窟之風更是經久不衰,一浪高過一浪,一朝勝似一朝。高峰時,洞窟逾千。至今歷一千六百餘年,期間雖經時光磨難,戰亂摧殘,仍保有完整的洞窟492個,裡面珍藏着歷史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還有唐宋木構建築五座。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集佛教藝術、建築、彩塑、壁畫之大成的曠世奇葩。

莫高窟之輝煌頂峰雖不在樂樽之時,但所有後來者均公認:樂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後人,莫高與彼。為表對樂樽的崇敬之意,便將此處命名為「莫高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