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數字校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數字校園是以高度發達的計算機網絡為核心技術,以信息和知識資源的共享為手段,強調合作、分享、傳承的精神,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新型教育、學習和研究的教育環境。這種新型的、開放式教育模式提供了適應學習者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需求的學習環境和自主選擇多種媒體組合的學習資源、能夠創新的運用和創造資源。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三維虛擬校園系統是數字校園[1]的基礎和平台,主流的三維虛擬校園系統是基於VRP數字校園系統。

發展歷史

「數字校園」 發展歷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國外數字化校園建設起源於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發起並主持的一項名為「信息化校園計劃」的大型科研項目。我國高等學校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大多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並得到快速發展,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並強調了要利用信息技術來推進教育的改革。我國「數字校園」就是在這一教育改革的理念上提出來的。在隨後的數字校園建設實踐過程中,數字校園的理念得到了逐步擴充和完善[2]

系統作用

數字化校園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科學規範的管理對校園內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有關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通過組織和業務流程再造,推動學校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和管理規範化。

以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為主體,以教學、科研、管理活動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校園數字化實現資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動,建設數字化教學、科研與管理環境。

傳統校園的基礎上,以網絡為基礎,從環境、資源、到活動全部數字化,實現網上辦公、網上管理和網上服務。

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對外通訊工作全過程中運用寬帶、交互性和專業性的局域網絡實現數字化教學和學校辦學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組成部分

數字校園的建設包括校園基礎信息化環境的建設和校園應用系統的建設。校園基礎化環境包括校園網絡化環境,基本的信息化終端建設,數字教室的建設。校園應用系統應包括基礎應用系統和功能應用系統。

校園一卡通在學校內也稱為校園卡系統,是數字校園的有機組成部分,校園一卡通工程是數字校園的標誌性工程和前導性工程。校園卡是將廣大師生員工與數字校園有機連接在一起的最有效的媒介,實現了 「一卡在手,走遍校園」,校園卡是校園數字化的重要形象和重要標誌之一,所謂「校園一卡通」,即在學校內,凡有現金、票證或需要識別身份的場合均採用卡來完成。此種管理模式代替了傳統的消費及身份識別管理模式,為學校的管理帶來了高效、方便與安全。一卡通系統是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校園信息化提供信息採集的基礎工程之一,具有學校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部分功能。

系統建設

三維虛擬校園系統是數字校園的基礎和平台,開展三維虛擬校園系統及相關課題的研究適應了信息社會發展的趨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近年來,"數字城市"和"數字校園" 開始湧現並逐步轉變為現實。 隨着數字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學校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是新時期對學校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數字校園系統結合三維可視化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再現實際地理環境的真實情況,系統具有動態性和實時交互性的特點。 三維虛擬校園系統設計的交互中,主要包括視圖操作(平移、旋轉、渲染、光照、霧化、視點變換)、三維漫遊(繞點漫遊、沿路徑漫遊、自由漫遊)及漫遊控制等功能。 用戶可以在系統中通過行走, 鳥瞰以及選擇不同的攝像機視圖來多視角觀看校園景觀,以達到全方位認識校園的目的

視頻

數字校園 相關視頻

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範解讀
智能數字校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