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編碼
![]() |
數據編碼為了便於使用,容易記憶,常常要對計算機[1]加工處理的對象進行編碼,用一個編碼符號代表一條信息或一串數據,這就是數據編碼。幾種常用的編碼方案有:單極性碼、極性碼、雙極性碼、歸零碼、雙相碼、不歸零碼、曼徹斯特編碼、差分曼徹斯特編碼、多電平編碼、4B/5B編碼等。
簡介
數據編碼是計算機處理的關鍵。不同的信息記錄應當採用不同的編碼,一個碼點可以代表一條信息記錄。由於計算機要處理的數據信息十分龐雜,有些數據庫[2]所代表的含義又使人難以記憶。為了便於使用,容易記憶,常常要對加工處理的對象進行編碼,用一個編碼符號代表一條信息或一串數據。對數據進行編碼在計算機的管理中非常重要,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分類、校核、合計、檢索等操作。人們可以利用編碼來識別每一個記錄,區別處理方法,進行分類和校核,從而克服項目參差不齊的缺點,節省存儲空間,提高處理速度。
編碼要求
在進行數據編碼時應遵循系統性、標準性、實用性、擴充性和效率性。
數據編碼數據通過編碼可建立數據間的內在聯繫,便於計算機識別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中主要的數據編碼是服務於空間信息分析的地理編碼。即為識別圖形點、線、面或格網位置及屬性而建立的編碼方法,包括拓撲編碼和坐標編碼。前者是表示空間數據位置相鄰邏輯關係的編碼方法;後者是表示空間數據位置在某一坐標系統下的量度,可以是隱式的(對格網數據)或顯式的。
目的
編碼的主要目的是減少信息量,因為數據影響處理效率和精度,效率低主要是由於大量字符用於名稱或描述,許多時間用於報告、錄入、辨認及理解。更重要的是必須有足夠空間存放那些字符及數字。這種低效率對手工操作及計算機處理都有很大影響。另一方面,要提高計算機處理精度,必須實現數據項定義標準化。設計好的編碼結構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例如一個三位數編碼000-999,唯一併簡潔標識1000個不同條目,明顯比每一條用語言描述占用空間少。
運用編碼除提高處理效率及精度之外,編碼結構可用表示特定意思。例如一個人的身份證號碼可以表示所在省市區、出生年月、性別等。關於這個人的數據就可以根據規定算法,用計算機進行排序、總結、統計、分析等。
編碼在離線批處理及在線查詢系統中都是必要的,編碼的結構可能非常複雜,但它對實現現代化的信息處理系統是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 移至 ↑ 中國建造全球最大超導量子計算機,未來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搜狐,2024-10-25
- 移至 ↑ 細數常用數據庫有哪些 ,搜狐,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