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文伐》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二《武韜》。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目錄

提示

文伐,就是「以文事伐人,不用交兵接刃而伐之也」。即不用軍事手段而用政治外交手段打擊敵人。本篇列舉了十二種「文伐」之法,都是採用權謀詭詐手段,擴大敵人內部矛盾,分化、瓦解和削弱敵人,為從軍事上消滅敵人創造條件。最後指出:「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節:

「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

「四曰,輔其淫樂,以廣其志,厚賂珠,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彼將不爭,奸節乃定。

「五曰,嚴其忠臣,而薄其賂,稽留其使,勿聽其事。亟為置代,遺以誠事。親而信之,其君將複合之,苟能嚴之,國乃可謀。

「六曰,收其內,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侵,國鮮不亡。

「七曰,欲錮其心,必厚賂之;收其左右忠愛,陰示以利;令之輕業,而蓄積空虛。

「八曰,賂以重寶,因與之謀,謀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謂重親;重親之積,必為我用,有國而外,其地大敗。

「九曰,尊之以名,無難其身;示以大勢,從之必信,致其大尊;先為之榮,微飾聖人,國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應事,如與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時及將至,若天喪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無不重貴與富,惡死與咎。陰示大尊,而微輸重寶,收其豪傑。內積甚厚,而外為乏。陰納智士,使圖其計;納勇士,使高其氣。富貴甚足,而常有繁滋。徒黨已具,是謂塞之。有國而塞,安能有國。

「十二曰: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遺良犬馬以勞之,時與大勢以誘之,上察而與天下圖之。

「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

影響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的基本理論和範疇,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等,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六韜》據傳在7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文伐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