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咸爵士(英語:Sir Samuel George Bonham,1803年9月7日-1863年10月8日),出生於英國根德郡法弗舍姆(Faversham),是父親喬治•般咸上校(Captain George Bonham)與第二任妻子依莎貝拉•拜恩斯•伍德蓋特(Isabella Baines Woodgate,?-1852年6月18日)所生的長子,夫婦兩人在1802年10月28日結婚。在此以前,喬治•般咸上校曾在1797年3月18日與寶麗娜•勒欣頓(Paulina Lushington)結婚,但二人不久在1802年6月離婚。

文咸有一同父異母的兄長,名叫喬治•威廉•般咸少校(Major George William Bonham),在東印度公司工作。另外,文咸另有胞妹叫依莎貝拉•夏洛特•般咸(Isabella Charlotte Bonham,1808年4月16日-1872年2月5日),她在1825年2月19日下嫁比利時的約瑟夫•費迪南•都儲蒙伯爵(Comte Joseph Ferdinand d'Oultremont,1797年2月27日-1869年4月11日)。

早年事蹟

文咸一家乃英格蘭雅息士歷史悠久的地方望族,祖上塞繆爾•般咸上校(Captain Samuel Bonham,1677年-1745年2月28日)靠奴隸貿易發跡,1740年在雅息士建成家族宅第奧實府(Orsett House)。至於文鹹的父親也同樣從事出海貿易,是東印度公司的員工,可是他在1810年於南中國海指揮東印度公司船隻「真英國人號」時遇上颱風,船隻遇險,而他的父親因失蹤而被判定遇險身亡,當時文咸只有7歲。

儘管文咸年幼喪父,但這沒有影響他跟從亡父與及同父異母的兄長,選擇加入東印度公司工作。文咸早年參加過東印度公司提供的法律課程,學成後即於1818年獲公司指派工作。

香港總督

文咸爵士1848年來港履新的第三任港督。他的官銜不少,既是港督,也是駐華商務總監,負責捍衛英商在華的利益。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南京,當時西方列強對「太平天國」究竟甚麼葫蘆賣甚麼藥,知道得很少,又不想押錯邊,因此都傾向中立。當太平軍定都南京之際,上海對開停泊了三艘來自英、法、美的軍艦,而文咸剛好在英艦「神使號」上。

不同於前兩任港督,文咸在任時聲望良好,亦平息了香港居民對政府的不滿。文咸在任港督期間為定例局首次引入非官守議員的議席,又成功緊縮開支,以及爭取使香港地契由75年延長至999年。另一方面,文咸任內亦曾多番與清廷兩廣總督徐廣縉交涉,要求准許英商踐約進入廣州城,但最後沒有下文。文咸曾於1853年訪問南京與太平天國領袖展開會談,會談的不快促使英國對太平天國採取中立的態度。

1837年起,先後被委任為新加坡馬六甲威爾斯王子島的總督。1848年3月,又被委任為香港第三任總督。文咸上任後,基於香港面臨的大量財政赤字,決定節省政府開支,放棄一切公共建築計劃。在行政官員與駐軍中,實行裁減人員與薪金的措施,獲得一定成效,政府財政支出從1848年的62658鎊,減至1853年的36418鎊,削減幾乎一半。為了取得香港英商對政府的支持,他向英政府建議,任命兩名本地居民為議政局和定例局議員。英國政府同意定例局增設非官守議員,而不同意議政局增設。這—措施獲得了市民的支持和擁護。

1850年,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廣東一帶居民為避戰火,紛紛來港,其中不少殷實富戶,他們帶來資金,在港從事各種經營,發展了香港的工商業,還有美國西部發現金礦,大批華工經香港赴美淘金,促進了香港的繁榮。人口由1848年的23998人增至1854年的55715人。市政建設也有成效,香港俱樂部、聖約翰大教堂、輔政司署、劇場、跑馬場及新總督府相繼破土動工,並制定了一套早期城市發展計劃。衛生方面,在其任內也有顯著改進,居民傳染病死亡率較前大大減低。故歷史學家稱其為香港開埠初期一位成功的總督。

1853年,太平天國奠都南京,他親自趕到南京,希望太平天國接受《南京條約》,遭洪秀全拒絕,1854年4月卸任回國,後封為「從男爵」。

外部連結

翠袖乾坤:文咸爵士與「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