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昌粉枝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昌粉枝藻

中文學名:文昌粉枝藻

拉丁學名:Liagora

界:植物界

門:紅藻門

綱:紅藻綱

目:海索麵目

科:粉枝藻科

屬:粉枝藻屬

文昌粉枝藻(Liagora)生長在中、低潮帶的石頭上。[1]

文昌粉枝藻形態特徵

藻體粉紅色,乾燥標本灰白色,基部石灰質較厚,具凹溝或環紋,上部石灰質較少,亦有凹溝。高4~8cm,數回叉狀分枝,末端廣叉,2叉或3叉狀,圓柱形,直徑0.2~0.4cm,分枝直徑0.1~0.2cm。髓絲縱走,長紡錘形,直徑25~65μm,長112~495μm。同化絲產於髓絲末端側面,或 正面,長132~520μm,末端呈傘房狀,5~6回叉狀分枝,有的分枝偏一邊,基部長柱形,長40~140μm,直徑8~20μm。根狀絲稀少而短。直徑0.4μm,許多基部細胞不具根樣絲,中部細胞柱狀,上部細胞長橄欖形,末端細胞為倒卵形或橢圓形,長7~1Oμm,直徑4~6μm,無頂 毛。雌雄異體 。雄體未見,果胞枝由3~4個細胞組成。少數6或7個細胞,側生或與側面的同化絲對生,形成對立或三者鼎立,彎曲或直立,長30~55μm,寬15~20μm,果胞錐形或長錐形,果胞受精後,橫裂為上、下2個細胞,上面細胞再繼續分裂為叉狀分枝的產孢絲,成熟囊果 呈半球狀或球狀。包圍絲由支細胞持上下基部產生,由長形的細胞組成,末端細胞較細長,一般幼年未成熟的囊果,其掌狀分裂的包圍絲呈現在產孢絲的下部兩。成熟囊果則由放射狀的包圍絲包裹呈球狀。果孢子囊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1~17μm,直徑6~8μm。果孢子逸出 後,果孢子囊殼不宿存 。

文昌粉枝藻生長環境

生長在中、低潮帶的石頭上。

文昌粉枝藻分布範圍

分布於海水中。

參考來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