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塍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斑尾塍鷸 |
中文學名: 斑尾塍鷸 |
斑尾塍鷸[1](學名:Limosa lapponica)別名斑尾鷸。體型中等,體長約37厘米。繁殖期羽多有棕栗色。嘴較尾長,直或略微向上翹。跗蹠長度居中,後緣具盾狀鱗。中趾與外趾之間具退化的蹼,中趾外側有櫛狀緣。冬季頭頂灰白色,具黑褐色縱紋,肩、上背黑褐色,羽緣淺棕,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沾棕,具灰褐色羽干紋,尾羽棕,具灰褐色橫斑;眉紋棕白,頦、喉白色,前胸淺褐色,其餘下體淡棕。嘴長而上翹,紅色,尖端黑色;腳黑褐。棲息在沼澤濕地及水域周圍的濕草甸,主要以昆蟲、軟體動物為食。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冬季抵非洲和大洋洲。
特徵
雄性成鳥(繁殖羽):頭、頸、下體深棕栗色;頭頂有黑褐色條紋。眼先有暗褐色斑,形成暗色穿眼紋。上背、肩黑褐色,各羽邊緣具暗栗色或綴白斑。翼上覆羽暗褐灰色,邊緣蒼白。背、腰黑褐色,各羽緣或有寬闊的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具灰褐色斑紋。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斑。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具白色羽緣。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或密布黑褐色斑紋。
雌性成鳥(繁殖羽):體羽較少雄性的栗紅色,多被土黃色替代。眉紋蒼白色。頸、胸棕黃色,有暗色條紋。腹白色,兩側點綴褐色斑。雌性體型通常較大,嘴較長。
成鳥(非繁殖羽):頭頂和上體灰褐色,羽干斑黑褐色;眉紋白色,細的穿眼紋黑色。頸、胸灰色,多黑色細縱紋。下體餘部白色。
亞成鳥:似成鳥的非繁殖羽。但頭頂和上體多土黃色羽緣,羽干斑褐色,在上體形成較暗的塊斑。頸、胸黃褐色,腹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細長而微向上翹,前半端黑色,基部微紅色。腿黑灰色,有時沾藍灰或綠色。
習性
斑尾塍鷸多棲息在沼澤濕地、稻田與海灘。海邊退潮時,常常見有5-6隻,20-30隻小群在一起活動,在沙灘上行走覓食;主要以甲殼類、蠕蟲、昆蟲、植物種子為食。春季時邊飛邊鳴叫,與中杓鷸、紅腰杓鷸混群。在遷徙到越冬地時,雄鳥在空中炫耀飛鳴,時而撲翼時而滑翔,交替進行。
一隻創造神話的鳥
斑尾塍鷸保持着鳥類不間斷飛行距離的世界紀錄。這種澳大利亞涉禽能夠在中途不降落進食情況下一路飛往阿拉斯加,行程達到驚人的11677公里。
斑尾塍鷸是目前已知鳥類中不停歇長距離飛行的世界冠軍。更令人欽佩的是,它們在遷徙的途中還不需要進食。
出發之前,斑尾塍鷸先和夥伴們一起,把肚子吃得飽飽的,把自己餵胖一倍。它們基本上就變成了一個帶有腦子和飛行肌肉的脂肪團,這些占到體重一半以上的脂肪,就是它們不間斷長途飛行的主要燃料。
那在連續幾天的飛行過程中如何睡覺呢?科學家們猜測,它們也許可以讓兩個大腦半球輪流休息。只用半個腦子控制,還能不停振翅且不迷路,簡直就像自動駕駛儀一樣,實在真夠威猛。
白天它們通過陽光來定向,夜間則通過辨識星光來定向,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它們對天空的變化了如指掌。
另外,它們懂得在高空中選擇在順風的大氣層中飛行來增加飛行效率,這就是它們長途旅行的秘訣。斑尾塍鷸就這樣一年年來去。每一個循環都可飛至3萬公里,也就是說,在它們15-20年的生命當中,飛行的總距離遠超過從地球飛到月球[2]!
生境
夏季棲息於北極凍原和凍原森林地帶,常在苔原湖泊、沼澤、溪流和濕草地上活動和覓食。有時也出現於疏林沼澤地帶,非繁殖期則多棲息和活動於沿海沙灘、海濱、河口和鄰近沼澤地帶。
繁殖
繁殖期6-8月。營巢於北極凍原地帶的湖泊、河流岸邊或附近沼澤的苔原上,有時也營巢於稀疏的樹林中。巢多置於灌木旁的地上或置於土丘和苔原沼澤中地熱較高的乾燥地上,巢實際上是在鬆軟的苔原地上踩壓成的一個淺坑,無任何內墊物或鋪少許地衣或樺葉,有時添加硬草。每窩產卵3-5枚,卵呈梨形,橄欖色或綠色,綴有暗褐斑。卵在大小為50.5-60.5毫米×36.1-40.7毫米。雌雄親鳥輪流孵卵,白天雌鳥孵化幼雛,雄鳥則在旁邊進行保衛,21天後可孵出幼雛,雌雄共同撫養幼雛。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山東、青海、新疆;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台灣、香港。
世界分布:阿爾及利亞,美屬薩摩亞群島,安哥拉,亞美尼亞,澳大利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國,比利時,貝寧,博茨瓦納,英屬印度洋領地,文萊達魯薩蘭國,保加利亞,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佛得角,中國......(幾乎全世界)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1 | 斑尾塍鷸東北亞亞種 | Limosa lapponica baueri | J. F. Naumann, 1836 |
2 | 斑尾塍鷸指名亞種 | Limosa lapponica lapponica | Linnaeus, 1758 |
3 | 斑尾塍鷸中部亞種 | Limosa lapponica menzbieri | Engelmoer & Roselaar, 1998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3]。
視頻
斑尾塍鷸的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