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點池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斑點池龜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文學名:黑池龜

拉丁學名:Geoclemys hamiltonii

別 稱:哈米頓氏龜、斑點池龜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 綱:龜鱉亞綱

目:龜鱉目

科:地龜科

屬:池龜屬

種:黑池龜

亞 種:無

命名者及年代:Gray,1831

英文名:Black Pond Turtle

保護級別:(IUCN 2018年

ver 3.1)——瀕危(EN)

斑點池龜一般指黑池龜(學名:Geoclemys hamiltonii)是地龜科池龜屬動物。成年個體重1-2千克,屬中型龜類。成體長橢圓形。頭大,頭部黑色,上有大小不一的黃白色斑點,根據斑點的顏色分為白斑點黑池龜和黃斑點黑池龜2種,吻鈍,喙呈流線形。眼大,頸粗,頸部有黃白色小斑點。背甲黑色或棕黑色,布滿不規則的黃白色斑點,邊緣的斑點多而清晰。腹甲黑色,布滿黃色或白色的不規則斑點。四肢扁圓,灰褐色,布滿細小斑點,趾間具蹼,前肢5爪、後肢4爪。尾較短,灰褐色。 雄龜休型小,腹部凹陷,尾粗長、泄殖孔距腹甲後緣較遠。龜殼呈深褐色或黑色,有黃色斑點及斑紋。柔軟的部份呈深褐色或黑色,有黃色圓點,在頭部及頸部上的斑點最大。 黑池龜屬水棲龜類,棲息於小溪、河流、沼澤等地,適應性強,性情活潑,不怕人,但環境溫度要求較高。生長適溫22-30℃。雜食性偏動物性,攝食緩慢,人工養殖可投餵魚、蝦、螺肉、蜆肉、蝌蚪、蚯蚓、畜禽內臟、米飯、麵條、水果、蔬菜及配合飼料等。分布於孟加拉國、克什米爾、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華南、華東等地有少量養殖,在廣西主要在欽州、南寧、北海等市有養殖。 [1]

黑池龜形態特徵

黑池龜 成年個體重1-2千克,屬中型龜類。成體長橢圓形。頭大,頭部黑色,上有大小不一的黃白色斑點,根據斑點的顏色分為白斑點黑池龜和黃斑點黑池龜2種,吻鈍,喙呈流線形。眼大,頸粗,頸部有黃白色小斑點。背甲黑色或棕黑色,布滿不規則的黃白色斑點,邊緣的斑點多而清晰,背甲有3條突起的脊棱,中間一條尤其明顯。

腹甲黑色,布滿黃色或白色的不規則斑點。四肢扁圓,灰褐色,布滿細小斑點,趾間具蹼,前肢5爪、後肢4爪。尾較短,灰褐色,上有細小斑點。雄龜體型小,腹部凹陷,尾粗長、泄殖孔距腹甲後緣較遠;雌龜體型大,腹部平坦,尾細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後緣較近。

龜殼呈深褐色或黑色,有黃色斑點及斑紋。柔軟的部份呈深褐色或黑色,有黃色圓點,在頭部及頸部上的斑點最大。

黑池龜生活習性

黑池龜屬水棲龜類,棲息於小溪、河流、沼澤等地,適應性強,性情活潑,不怕人,但環境溫度要求較高。一般溫度在18℃以上能正常進食,15℃以下則出現停食、少動,隨溫度的降低而進入冬眠。生長適溫22-30℃。雜食性偏動物性,攝食緩慢,人工養殖可投餵魚、蝦、螺肉、蜆肉、蝌蚪、蚯蚓、畜禽內臟、米飯、麵條、水果、蔬菜及配合飼料等。

黑池龜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克什米爾、印度(阿薩姆邦、比哈爾邦、梅加拉亞邦、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西孟加拉邦)、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河、恆河和雅魯藏布江流域的低地)。中國華南、華東等地有少量養殖,在廣西主要在欽州、南寧、北海等市有養殖。 黑池龜分布圖

黑池龜繁殖方式

自然溫度下5年以上成熟。每年4-6月產卵,年產卵1-2次,每次5-20枚。卵白色、呈長橢圓形,孵化期約70天。

黑池龜養殖技術

斑點池龜的飼養池應砌成「水陸兩便」式。水位以淹沒龜背為好。斑點池龜適應性強,易馴服,只要環境適宜,很快就會主動吃食,每天餵食一次,以魚蝦、瘦肉為主,並保持水質清爽。當氣溫降到15℃左右時,移入室內越冬,室溫保持在10-14℃。

黑池龜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關於黑池龜的狀態數據變化很大,該物種在幾個受保護的地區(例如印度卡齊蘭加國家公園)被認為是常見的,在其他地點被報道為罕見或罕見,但總的來說,Das(1991)認為該物種是罕見的。Choudhury等人(2000)認為該物種在布拉馬普特拉河泛濫平原中很常見,而在其他地方則很少見,並將其種群在印度看似穩定。到2011年,人們認為這種情況仍在繼續,保護區的種群狀況仍然良好,但在保護區外面很少見。在阿薩姆邦的保護區外幾乎已經絕種了(Ahmed和Das,2010)。

在孟加拉國,該物種在過去的20年中急劇減少,並在孟加拉國範圍的大部分地區完全消失之後被認為是稀有物種(Rashid和Khan,2000年)。到2011年,該物種的威脅程度被認為比以前想象的要大,據估計,自1980年以來,該物種已經喪失了至少一半的數量,全國範圍內被列為「瀕危物種」(MA Rashid pers,comm,at Singapore Red List Workshop,2011)。 在巴基斯坦,Akbar等人(2006年)報道該物種與其他同域淡水龜物種相比,旁遮普地區五條主要河流中的黑池龜比較常見。

2018年在新加坡舉辦的亞洲熱帶龜類和淡水龜紅色名錄研討會的與會者一致認為,所有現有證據表明,由於開發和棲息地喪失,黑池龜的種群範圍大幅度縮小,剩餘種群範圍內的許多亞種群(但並非所有亞種群)減少。這一下降速度最近有所加快,據估計,自1980年以來,這一範圍內的持續下降幅度將超過50%。

到1980年代,人們廣泛地收集了黑池龜用於當地生活消費以及地方和國家貿易,但到1990年代初,可見貿易就消失了(Das,1991;Choudhury等人,2000)。到1990年代後期,該物種出現在東亞食品貿易中(IUCN TFTSG和ATTWG,2000)。自2006年左右以來,該物種已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寵物貿易中廣為流行,並繼續廣泛地進行非法貿易。

Das(1991)和Das及Bhupathy(2010)懷疑,人類農業用地對主要河流系統沿岸的直立水體造成的壓力已經影響到該物種。意外捕獲、纏繞和淹死在漁網中,以及破壞築巢棲息地也被視為對該物種產生了影響(勒克瑙紅名單研討會參與者,2005年9月)。

黑池龜在印度的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紅毛猩猩國家公園和迪布魯·西克豪亞國家公園(阿薩姆邦),哈里克湖(旁遮普邦)和庫拉迪奧國家公園(拉賈斯坦邦)都有記錄(Das,1991;Hanfee,1999;Das和Bhupathy,2010);它的種群在哈里克湖和旁遮普邦的其他湖泊(在大多數被淹沒的地區)以及印度的特雷拉帶顯然很安全(BC Choudhury和D. Basu pers,2005)。阿薩姆邦卡齊蘭加橙河景觀(庫爾勒)中受保護的河谷是該物種未來的重要地區(Ahmed和Das,2010)。

需要對所有物種的現狀和分布進行調查,重點是保護區內的發生情況。可能有必要通過教育和提供替代性蛋白質來解決維持生計的消費問題。可考慮用圈養繁殖或釋放沒收的標本重新引進或增加種群。必須通過執行現有法律法規、改進分布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消費者意識方案來解決該種物種的非法貿易問題。需要研究生態學、生命史以及種群動態。

黑池龜主要價值

體色以黑色為主,散布白色斑點,似夜空中滿天的星星,故觀賞性較強,深受養龜者喜愛。

參考來源

  1. 斑點池龜,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