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翅鷯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斑翅鷯鶥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斑翅鷯鶥(學名:Spelaeornis troglodytoides)是畫眉科、鷯鶥屬型鳥類,體長10-11厘米。頭頂橄欖褐色具黑色端斑和棕白色次端斑點,頰和耳羽橙棕色或褐色。背灰褐或橄欖棕褐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尾長、栗褐色具細的黑色橫斑,飛羽亦為栗褐色具黑褐色橫斑。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棕色。特徵明顯,野外容易識別。

斑翅鷯鶥主要棲息於茂密的山地森林中,尤以林下植物發達、多灌木和苔蘚植物的陰暗、潮濕的常綠闊葉林中較常見,也棲息於竹林、松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常獨或成對活動。在高山、深溝、峽谷處的樹叢和矮灌叢間,頻繁地在樹根間、地面或灌叢與草叢中跳來跳去,並發出輕而低沉的"吱、吱"叫聲。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分布於中國、印度阿薩姆邦、不丹和緬甸。

簡介

中文學名:斑翅鷯鶥

拉丁學名:Spelaeornis troglodytoides

英文俗名:Bar-winged Wren-Babbler

命名作者:Verreaux, J,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畫眉科(Timaliidae)

中文屬名:鷯鶥屬(Spelaeornis)

繁殖區:東洋界 : Himalayas to c China

中國野生鳥類: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鳥種編號#1071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紅色名錄保護級別:無危物種

Least Concern(LC)

受威脅程度較低,保護現狀比較安全

體小(13厘米)而尾稍長的鷯鶥。上體紅褐而具黑白色點斑,尾及兩翼具黑色細橫斑。下體棕色,喉白色明顯,胸通常具淺淡的白色縱紋。亞種souliei 臉頰褐色較重而少棕色;rocki的體型較大,臉頰深橙色,背多灰且兩翼的橫斑較少。

虹膜-紅褐;嘴-上嘴近黑,下嘴偏粉;腳-褐色。

叫聲:4~5個音節的低鳴。告警叫聲為細弱的churr。叫聲為壓抑的cheep聲。

評價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東部至中國西南及緬甸東北部。

分布狀況:罕見且局部分布。指名亞種為留鳥於四川中部及西南部;halsueti於甘肅南部白水江及陝西南部秦嶺;rocki僅局限於雲南西北部瀾滄江以東的一小塊地區;souliei 在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部及西北部的瀾滄江以西地區。

亞種分化

斑翅鷯鶥秦嶺亞種(學名:Spelaeornis troglodytoides halsueti),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甘肅、陝西、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陝西秦嶺。

斑翅鷯鶥南川亞種(學名:Spelaeornis troglodytoides nanchuanensis)。

斑翅鷯鶥滇東亞種(學名:Spelaeornis troglodytoides rocki),俗名斑翅鷯鶥瀾滄亞種,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瀾滄江流域山脈。

斑翅鷯鶥滇西亞種(學名:Spelaeornis troglodytoides soulie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西北部地區茨姑,舊稱增口。

斑翅鷯鶥指名亞種(學名:Spelaeornis troglodytoides troglodytoides),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寶興。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