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斑鶉

來自 好看視頻 的圖片

中文學名:斑鶉屬

拉丁學名:Philortyx fasciat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雞形目

科:齒鶉科

屬:斑鶉屬

種:斑鶉

命名者及年代:Gould, 1846

英文名稱:Banded Quail

斑鶉(學名:Philortyx fasciatus):體長18-21·5厘米,體重115-160克。頭頂有一簇聳立的黑色羽冠,整體灰棕色至灰色,胸部和腹部有白色與黑色形成的斑紋,翅膀棕色,有黑色斑紋和白色細紋。虹膜黑色,腿腳粉紅色。 棲息於乾旱和半乾旱的熱帶雨林灌叢地區,毗鄰農田和長滿了雜草的牧場。通常在集大約十幾隻的小群活動。主要是山螞蝗屬的蟲子和植物的種子為食。繁殖期在8-9月,平均每窩產5枚卵。分布於墨西哥[1]

斑鶉形態特徵

斑鶉體長18-21·5厘米,體重115-160克,雄鳥平均為130克,雌鳥為126克。頭頂有一簇聳立的黑色羽冠,整體灰棕色至灰色,胸部和腹部有白色與黑色形成的斑紋,翅膀棕色,有黑色斑紋和白色細紋。虹膜黑色,腿腳粉紅色。

斑鶉生活習性

棲息於乾旱和半乾旱的熱帶雨林灌叢地區,毗鄰農田和長滿了雜草的牧場。通常在集大約十幾隻的小群活動,有時也能看到多30隻的較大群體,是一種地面棲息的鳥類。當遇到驚嚇時會驚慌失措的四處跑散,這可能會使潛在的捕食者。

主要是山螞蝗屬的蟲子和豬屎豆屬的種子為食,也吃向日葵、薊、玉米粒、巴豆和種植植物的種子。繁殖期在8-9月,為一夫一妻制,平均每窩產5枚卵。人工圈養時在屋頂用草製成的巢,孵化期25天。

斑鶉分布範圍

分布於墨西哥。

斑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參考來源

  1. 斑鶉,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