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斧頭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斧頭湖(湖北)

斧頭湖(湖北)地圖
圖片來自Google map

位置    湖北省武昌縣境內

南北長度  18公里

東西寬度  9公里

深度    20.5公尺

表面積   162.44平方公里

斧頭湖又名斧頭湖,原與西梁湖同屬一湖。古時,斧頭湖與長江相連,宋初江洲淤積,長江北徙,形成湖泊,後來長江古道形成金水河,西梁湖一分二,赤壁仍稱西梁湖,嘉魚遂稱斧頭湖。
位於中國湖北省咸寧、嘉魚、武昌縣的湖泊,以其東北部的斧頭山(武昌縣境內)而得名。面積約為127.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為1.45米[1]

民間傳說

  • 楊幺傳說:北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楊幺,有一把宣花大金斧,九九八十一斤,楊幺用此斧砍殺官兵,打了許多勝仗。當年楊幺水軍被破,被官兵圍在這個大湖裡,官兵中敢捉楊幺的不多,想得此斧的卻不少。那天眾官兵圍住了楊幺,大喊交出斧頭就留一條活命。楊幺一想,命都不要了,還留此斧何用。於是他站在船頭仰天大笑,起手就把斧頭丟下了湖。即時,湖面象煮開了的水,鼓着泡泡,冒着熱氣,落水的地方長出了一座山,壁陡壁陡,遠遠望去就像一把插在湖裡的斧頭,後人把這座山取名斧頭山,山下的湖北面亦形狀似斧,遂稱之為斧頭湖。現因湖邊有大片梓杉林,因此又稱梓山湖
  • 王母傳說: 關於梓山湖的由來,當地還有一段優美的傳說,古時武昌縣(今湖北武漢市及咸寧市的一部分)民生多艱,常有邪瘴疾病禍連百姓,受神農氏指引,王母親率仙女於長江流域遍采良藥,以解救民間疾苦,到達武昌縣時,眾人皆疲憊不堪,於是王母用瑤池蓮花的一滴雨露在當地化出一片湖泊,眾人臨水浣紗拭汗,清洗藥材,治病救人。由於是瑤池雨露化身,又因王母清洗藥材之故,該湖泊後來就被百姓們認為具備了一定的治病功效,故常年飲用湖水,食用湖裡的魚蝦、蓮藕等水產,民眾皆無疾病。由於王母等人將登山採藥的手杖仍在了湖邊,湖畔周圍生成了萬畝梓杉林,加之「梓木」為萬木之首的緣故,百姓皆稱此湖為「梓山湖」。

地理概況

梓山湖位於北緯29°56'~30°07',東經114°10'~114°15',在嘉魚縣縣城東北28公里,東北為武漢市江夏區,東南為咸寧市咸安區,西為嘉魚縣潘家灣、渡普兩鎮,地處嘉魚、江夏、咸安三縣區交界處。其北、東、南三面多丘陵,湖岸曲折,西面為衝擊平原,湖岸亦較平直。流域面積1238平方公里,湖面216平方公里,由於徑流匯入量大,湖水水位最高達24.3米。
1971年以來,綜合治理斧頭湖後(修建余碼頭大閘余碼頭電力排灌站金水閘電排站),現梓山湖湖面,東西寬9公里,南北長18公里,面積162.44平方公里,生產線(保持水位)由原來的21.5米降到20.5米。在嘉魚縣轄域內,湖面38.75平方公里,增墾農田1.4萬畝。

物產資源

梓山湖西岸的衝擊平原,土壤肥沃,孕育了以嘉魚縣潘家灣鎮為中心的全縣42萬畝蔬菜基地,年產無公害新鮮蔬菜近百萬噸,蔬菜品種逐步由大路菜向精細菜,旱生菜向水生菜,家生菜向野生菜,常規品種向名優特品種延伸;生產方式由平面種植向立體種植延伸。即「引洋種,種洋種;引名種種精細菜;育土種種野生菜;育新種種反季節菜」,初步形成全縣一業,各鎮一品的格局,已成為全國聞名的「蔬菜之鄉」。 梓山湖西岸的渡普鎮依託斧頭湖豐富的水產資源,建成了一個萬畝連片精養魚池基地和一個萬畝連片圍欄養殖基地,2004年全鎮養殖面積達59100畝,鮮魚產量達15670噸,蝦、蟹產量達670噸,面積、產量均占全縣的四分之一,為嘉魚縣成為「全國百強水產縣」、「湖北十強水產縣」。

參考文獻

  1. 人地系統主題數據庫. 中國湖泊基本情況數據庫. [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