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布氂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斯布氂牛 |
斯布氂牛,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斯布氂牛被毛多為黑褐色,部分牛軀體和頭部有白點,少數有棕色和灰色。公牛體格大,頭較大而寬、粗重,
角型向外折向上伸展,角尖距大,頸較短而粗;前驅發育良好,前胸寬而深,鬐甲較高,背腰平直,
身體結實,結構緊湊,四肢粗而較短;體側下部密生粗毛,體軀夾生絨毛和兩型毛,裙毛密,尾毛較長而蓬鬆。
母牛體格較大,頭型較方,大部分有角,角型向外向上伸展,角基較細,角尖距寬,鬐甲微凸,軀體結構緊湊,
後軀發育相對不足,四肢較短而粗。斯布氂牛鮮肉肉色鮮紅、脂肪乳白色,肌間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豐富,
牛肉中鐵、鎂、鋅微量元素含量遠高於其他牛肉品種。
2018年9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斯布氂牛」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中文名斯布氂牛產地名稱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品質特點體格大,肉色鮮紅、脂肪乳白色,
肌間脂肪和氨基酸含量豐富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批准文號中華
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62號批准日期2018年9月5日
外在感官特徵
斯布氂牛被毛多為黑褐色,部分牛軀體和頭部有白點,少數有棕色和灰色。公牛體格大,頭較大而寬、粗重,
角型向外折向上伸展,角尖距大,頸較短而粗;前驅發育良好,前胸寬而深,鬐甲較高,背腰平直,
身體結實,結構緊湊,四肢粗而較短;睾丸較小,緊縮懸在後腹下,不下垂;體側下部密生粗毛,
體軀夾生絨毛和兩型毛,裙毛密,尾毛較長而蓬鬆。母牛體格較大,頭型較方,大部分有角,角型向外向上伸展,
角基較細,角尖距寬,鬐甲微凸,軀體結構緊湊,後軀發育相對不足,四肢較短而粗,乳房緊湊,乳頭短細,乳靜脈不明顯。
內在品質指標
斯布氂牛鮮肉肉色鮮紅、脂肪乳白色,肌間脂肪含量豐富。牛肉中鐵、鎂、鋅微量元素含量遠高於其他牛肉品種,氨基酸含量豐富。
毛絨特性
斯布氂牛平均產毛量達0.7千克,毛絨的比例為1:1-2,平均產絨為0.5千克。 斯布氂牛絨毛細度平均為25.74微米,
粗毛細度平均為67.82微米,絨毛伸直長度平均為2.97厘米,粗毛伸直長度平均為10.78厘米,絨毛強、伸度分別為21.4克,42.98%.
繁殖特性
斯布氂牛晚熟,大部分母氂牛3.5歲性成熟,開始初配,4.5歲初產。公氂牛3.5歲初配,以4.5-6.5歲的配種效率最高。
母氂牛一般7-9月份為發情期,發情持續期一般1-2天,發情周期14-18天。種公牛利用年限為14年,大部分公牛都是
在6歲時才去勢,6歲以前都可以配種,母氂牛使用年限從3.5歲開始,到20歲左右還在使用。母氂牛2年1產,
繁殖成活率平均為61%。犢牛平均初生重公犢牛為13千克,母犢牛為10千克;
斯布氂牛母牛泌乳期180天,擠奶量為220千克以上,乳脂率達6%以上。
產地環境
墨竹工卡縣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山川相間,河谷環繞,草原廣布。地勢呈東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屬藏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拉薩河谷平原的一部分。
土壤情況
墨竹工卡縣土壤類型主要包括4個土類(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山地灌叢草甸土和新積土)、11個亞類、5個土屬、14個土種,
成土母質多為第四紀洪積物,土層分布規律明顯,砂粘土相間,層理交錯,表層質地按距河流由近及遠,沖積物由粗到細分布。
水文情況
流經墨竹工卡縣境內有拉薩河,拉薩河作為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支流,年平均流量287立方米/秒。
流經墨竹工卡縣處於拉薩河中上游、米拉山西側。其徑流主要由降水、雪水補給,其次為地下水補給,
河流泥沙含量小,水環境質量現狀良好,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水域標準。
草地資源
墨竹工卡縣可利用草場面積553.99萬畝,主要分布在海拔3900-4500米,屬高山草甸草場,植被種類繁多、覆蓋度大、
生長較好;主要以耐寒而較喜濕莎草科為主,多形成草甸植被。其次灌叢種類較多,與草甸混生分布。
境內主要農作物有青稞、豌豆、油菜、冬小麥、春小麥、土豆、蕎麥等,為斯布氂牛提供了飼草料資源。
氣候特徵
墨竹工卡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特點是高寒乾燥,空氣稀薄,冬春多大風,年溫差小而晝夜溫差大。
年平均氣溫5.1-9.1℃,極端最高氣溫在30℃左右,出現在6月,年平均最高14-16.1℃,夏季平均最高在20-24℃,
冬季極端最低氣溫在-16--23℃(出現在1月),年無霜期約9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為2813.5小時。年降水量515.9毫米,
降水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為斯布氂牛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適宜的水熱條件。
歷史淵源
斯布氂牛以品質優良而聞名於西藏,斯布氂牛體格碩大,是西藏四大優良氂牛品種之一,是舊西藏達官貴人享受的貢品。
「斯布」為地名,原是歷代班禪額爾德尼的牧場,多高山峽谷、山峻溝深,牧草繁密、草質優良,20世紀70-80年代頻有野
氂牛群出沒,斯布氂牛正是在這種高寒草甸草場以及不斷滲入野氂牛基因的背景下,經當地群眾長期選育形成的地方品種。
斯布氂牛走出山溝變成商品,成為當地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產品。對於斯布溝的牧民來說,氂牛的全身都是他們增收致富的寶。
斯布氂牛的毛、骨、肉在市場上同樣能夠銷售。養殖耗牛是農牧民增加收入的一條重要渠道,氂牛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
大量的副產品,開發氂牛的副產品已成為動物源產品的趨勢和新興產業,也逐漸成為各肉聯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熱點之一。
2019年,墨竹工卡縣投入500萬元實施斯布氂牛品種保護和氂牛短期育肥項目,同時與自治區農科院對接,
達成了斯布氂牛種牛培育技術服務合作意向。2019年,墨竹工卡縣斯布氂牛核心區有近500頭種牛。
生產情況
2018年,斯布氂牛地域保護範圍為氂牛8010頭,肉牛年產量為253.75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