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溫氏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斯溫氏鵟
原圖鏈接  

斯溫氏鵟(學名:Buteo swainsoni) [1]是一種大形的鵟。體長50-56厘米,翼展117-137厘米,體重820-1130克,壽命16年。較紅尾鵟稍為瘦小。較其他鵟其翼展稍長,而雙翼較纖細。飛行時,它們的雙翼構成兩個平面,高聳時翼端會輕微向前後擺動。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雌鳥顯著大於雄鳥。斯溫氏鵟有兩種主要的顏色形態,超過90%都是淺色型,其餘的為深色型。另外,亦有一些下身較淺色及有紅色橫紋的變種。斯溫氏鵟棲息在北美洲西部的大草原及乾旱草原。它們會在樹上或崖上以樹枝築巢。候鳥,遷徙時,晚上會棲在地上。通常是站在較高的地方,如燈柱等,等候獵物的出現。它們會在飛行時獵食蜻蜓和蝙蝠,用腳抓住獵物後立即放入喙中。主要吃昆蟲,非常喜歡吃蝗科的昆蟲。也吃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類及兩棲類。會很快的就食物供應作出調整。會遷徙到阿根廷過冬,最遠甚至到達挪威。斯溫氏鵟的名字是為紀念英國博物學家威廉·斯文森(William John Swainson)。斯溫氏鵟的先祖是加拉帕戈斯群島鵟的祖先,加拉帕戈斯群島鵟約於30萬年前從大陸的鳥類中分支出來,在演化上算是非常短的時間。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斯溫氏鵟
拉丁學名:Buteo swainsoni
別稱:斯氏鵟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隼形目
科:鷹科
亞科:鵟亞科
屬:鵟屬
種:斯溫氏鵟
亞種:無亞種
命名才及年代:Bonaparte, 1838
英文名稱:Swainson’s Hawk

形態特徵

斯溫氏鵟是中型猛禽,體長50-56厘米,翼展117-137厘米,雄鳥體重820克,雌鳥體重1130克,壽命16年。較紅尾鵟稍為瘦小。較其他鵟其翼展稍長,而雙翼較纖細。飛行時,它們的雙翼構成兩個平面,高聳時翼端會輕微向前後擺動。斯溫氏鵟有兩種主要的顏色形態。超過90%都是淺色型,其餘的為深色型。淺色型的成鳥兩性相同,主要體羽為淺灰色,白色或淺黃色的臉頰與頸背、喉嚨、頸側和上體大部分幾乎呈灰黑色形成鮮明對比。羽毛有鹿灰色或肉桂色邊界。初級飛羽和次要飛羽深灰色。下體白色或淡黃色,胸部深色及有紅色的圍兜,喉嚨及面部白色。翼底有深色間及淡色的飛羽,是北美洲猛禽中獨有的斑紋。側體上部有時會有一些不完整的棕色條紋。尾巴呈灰褐色,有6條深色的窄帶,另有一條較闊的近端帶。上身呈褐色。雛鳥主要呈淡色,有一些深色的斑紋。近端帶並不明顯。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春天,幼鳥可能因換羽而頭部呈淡色。虹膜呈深褐色,嘴角蠟膜淺黃綠色。喙黑色,腿和腳都是黃色。深色型的主要是呈深褐色,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頭部呈黑色或灰黑色。頦和翼覆羽有清晰的邊緣。副尾部有很多黑暗條紋。上體的黑色條紋比淺色型條紋更寬。但尾巴底有淺色的斑塊。深色型的種類通常非常罕見,除了在加利福尼亞州,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另外,亦有一些下身較淺色及有紅色橫紋的變種。兩種的尾巴都像淺色形態的。 儘管斯溫氏鵟的頂部和下體有更多豐富的斑點和條紋,但淺色型的亞成鳥仍然與成鳥類似,胸部和側面深染黑色。深色型的亞成鳥在上體顯示更謹慎的線條。在紅色變種中,斯溫氏鵟有一個沉悶的喙,變藍而沒有任何光澤。蠟膜綠色。腿是乳白色或蒼白灰綠色。

棲息環境

在科羅拉多州東南部及沿得克薩斯州海岸有細小的群落過冬,這可能是它們找不到通往墨西哥灣的路線。在較北的地方發現過冬的都多是誤認為斯溫氏鵟的其他鵟屬物種。雛鳥會在阿根廷、烏拉圭及巴西南部的潘帕平原過冬。而成鳥過冬的位置則不詳。 斯溫氏鵟在遷徙的前期並不進食,後期則會如常。遷徙到中美洲的群落甚至不會進食或排泄。它們可能是北美洲猛禽遷徙得最遠的,由繁殖地至南美洲潘帕斯平原的遷徙距離至22400公里。每一次遷徙最少達2個月。斯溫氏鵟會於8-10月離開繁殖地。冬天遷徙會在白天當風轉向遷徙的方向。它們會乘熱空氣旋轉上升,展開雙翼及收起尾巴滑翔,並逐步下降,隨後會乘另一熱空氣上升。故它們在空中飛行時會連成一線。它們會逐步南下至中美洲,所有群落都會穿過巴拿馬地峽。在巴波亞及巴拿馬城等會看見壯觀的遷徙群落。在安地斯山脈,它們會沿一條狹窄的走廊遷徙。斯溫氏鵟在巴西會穿越阿克里州及馬托格羅索州,有一些會迷路到達巴拉那州、南里奧格蘭德州及聖保羅州。但奇怪的是一些斯溫氏鵟,包括1-2歲的,也會到達東部的馬拉尼昂州、帕拉、伯南布哥、皮奧伊州及托坎廷斯,距離遷徙路線及過冬地點幾千公里的地方。由此可見一些斯溫氏鵟會在遷徙途中迷路,並全年留在熱帶地區。到了春天,斯溫氏鵟會經過墨西哥,擴散至其繁殖地。於3月會飛過美國南部的州份,最早於3月下旬到達加拿大南部,最高峰為4月中。

生活習性

斯溫氏鵟不論是繁殖或過冬時,都是棲息在開放或半開放的鄉郊,如沙漠、草原及大草原。它們喜歡野外的大草原、牧草地及長滿小麥及紫花苜蓿的草坪,因這是其獵物的棲息地。它們會停在高處獵食,並將獵物帶給雛鳥。它們繁殖的分布與當季細小哺乳動物的分布有着密切關係。例如在加拿大薩克斯其萬省,它們與瑞氏黃鼠的分布地就完全相同。斯溫氏鵟是地盤性的,會阻止其鵟進入。分布密度會有所不同,平均每6.5平方公里就有一對。它們的平均活動範圍為2.5-5平方公里。覓食及遷徙時,它們會聚集成群,但並非源自社群原因,而是為製造較有利的條件。斯溫氏鵟、紅尾鵟及王鵟會爭奪地盤。整體上,這三個物種都在同一地區築巢,並獵食相同的獵物。雖然食性重疊,但棲息地卻不會重疊。在美國俄勒岡州,斯溫氏鵟會選擇棲於不同結構的樹上。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斯溫氏鵟棲於分散的樹上或河岸,紅尾鵟棲息在高樹上,而王鵟則棲在開放的平原,棲息環境的不同可以幫助減少為食物競爭。斯溫氏鵟在飛行時會將雙翼構成兩個平面。它們有時會像灰澤鵟般停留在地面,或像毛足鵟般翱翔。在遷徙時,它們在晚上會棲在地上。斯溫氏鵟除了築巢時就主要是吃昆蟲的,包括草蜢、蟋蟀及蝗蟲。它們飛行時會獵食蜻蜓或蛇蜻蜓,用腳抓住獵物後立即放在喙中。它們也會以相似的方法獵食蝙蝠。若昆蟲受天氣影響留在地面時,它們會走到昆蟲堆中喙食。它們會捕捉因農耕或火勢而走出來的昆蟲。一般而言,它們會站在較高的地方,如燈柱等候獵物的出現。在阿根廷,未成年的斯溫氏鵟群會獵食遷徙中的蜻蜓。亦有發現斯溫氏鵟會吃在馬路上的死屍。斯溫氏鵟的繁殖困難令它們棲息得越來越接近另外兩種鵟。它們一般都可以容忍人類。它們會受到收割、堆草堆及犁地所吸引。家麻雀、歐洲八哥及其細小鳥類會在接近斯溫氏鵟的地方築巢。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旅鳥:智利、多明尼加共和國挪威特立尼達多巴哥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繁殖方式

當斯溫氏鵟於3-4月抵達它們築巢的位點時,它們會回到原有的巢中。它們是一夫一妻制的,對配偶及地盤的忠誠度很高。對於長距離遷徙的候鳥來說是很罕有的。在抵達後的7-15日內,雄鳥開始在地上、石壁或樹上建造鳥巢。巢是以樹枝及草造成,約要2星期來完成。它們可能會重新建造新巢,或是翻新舊巢或其他的鳥類的巢(如渡鴉、黑嘴喜鵲或美洲鴉)。有關斯溫氏鵟的求愛方式不詳。其中一種包括在上空盤旋及急降,閃動翼底或臀部及嗚叫,最後俯衝及降落在巢邊。它們只會在早上及晚上交配。雌鳥有可能在沒有求愛的情況下擺出接受的姿勢。溫氏鵟一般在獨立的樹、防護林帶、河岸樹林或廢棄的農田築巢。築巢的樹包括西黃松、花旗松、雲杉、白楊、當地的楊屬、榆樹、豆科灌木、柳樹、巨人柱及高株絲蘭。巢會築在地面5米以上,接近樹頂的樹蔭內。巢很易被弄壞,比紅尾鵟的巢還要小一些,每一季後多會破裂。斯溫氏鵟每次會生1-4隻卵,平均2-3隻。卵呈橢圓形,長57毫米及闊46毫米。表面光滑,主要呈白色,有藍色或綠色色彩。孵化期間,鳥卵會快速變成暗白色。一些卵是素白色的,其他的則有淺褐色的斑點。孵化期為34-35日,由雌鳥孵化,雄鳥會負責帶來食物。雛鳥在出生後的9-11日就會長出飛羽。在15-30日大時是最容易死亡的時期,有可能是兄弟間互相殘殺。雛鳥在33-37日大時就會離開鳥巢,於38-46日大就會換羽。雛鳥會由父母照顧約4-5星期。雙親會將獵物帶給雛鳥,包括細小的哺乳動物(如地松鼠、白尾灰兔、囊鼠、小鼠屬、野兔等)、小型的鳥類(如綠頭鴨、艾草榛雞)、爬行類及兩棲類。它斯溫氏鵟每年會繁殖一次,且似乎不會生取代的卵。紀錄下野外最老的斯溫氏鵟大24歲。它們會因交通事故、非法射殺、觸電及惡劣天氣而死亡。在一項研究中就發現風暴及冰雹破壞了30%的巢。大雕鴞會掠食它們的卵。另外,它們的卵經常會出現不明的不孕。

種群現狀

斯溫氏鵟的數量自21世紀上半葉就開始下降,於1972年至1982年間在美國被列為瀕危。令斯溫氏鵟數量減少的主因是在阿根廷的過冬位點有殺蟲劑的使用。當地的農民使用殺蟲劑(滴滴涕及久效磷)來控制草蜢及蝗蟲的橫行,斯溫氏鵟在吃下它們時就吸入了殺蟲劑。斯溫氏鵟在墨西哥北部至南部的生活得非常理想,但是在美國俄勒岡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數量就大幅下降,原因是失去棲息地或農耕工作。農耕工作令它們主要的食物,如地松鼠及草蜢的數量減少。雖然斯溫氏鵟住近人類,但它們卻很容易受到騷擾。由於它們溫和,很易成為射殺的對象。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觀鳥景點

觀察斯溫氏鵟的一個最佳地點是在美國愛達荷州的蛇河峽谷的猛禽國家保護區(Snake River Birds of Prey National Conservation Area)。於每年的3月中、5月及6月都經常可以見到斯溫氏鵟,尤其是在早上及晚上獵食的時間。在4月,斯溫氏鵟會忙於交配及保護鳥卵,故很難見到它們。於7月由於溫度上升而令獵物稀少,很多斯溫氏鵟都會遷走。


參考文獻

  1. 斯溫氏鵟.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