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一代巡防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一代巡防艦
圖片來自ettoday

震海計劃,又稱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為中華民國海軍執行的十二項造艦計劃(國艦國造)項目之一,原定2018年開工建造一艘原型艦,建造期2至3年,後續建造5艘;但因該艦設計將搭配中科院與美國技術移轉合作的垂直發射系統整合的「迅聯計畫」進度落後,導致造艦計畫不斷順延,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完工後將依序取代海軍老舊的濟陽、成功、康定級,成為海軍新一代中堅一級主作戰艦艇。 而海軍也將另外發展使用與新一代巡防艦相同艦體的多功能人員運輸艦[1] ,代號迅能計畫

歷史

2014年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在任內即規畫15~20年間的國艦國造案,歷經了多次演變後於2016年中華民國海軍正式執行國艦國造,項目包括:「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潛艦國造案」、「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新型救難艦」、「快速布雷艇」、「新型海洋測量艦」、「新一代主戰艦」、「新式港勤拖船」和「陸戰隊特戰裝備」。

2016年6月20日,中華民國海軍海軍司令部公佈未來12項造艦計畫,其中也包括用來替代成功級康定級的新一代巡防艦 ,同時也列出了對新一代巡防艦的技術要求:

  • 七級風力下可執行任務
  • 十級風力下安全航行,在100節橫風、三艙破損情況下仍維持一定穩度
  • 具裝載與執行多功能任務模組能力
  • 自動化船用科技
  • 降低操作人力需求
  • 具低雷達截面積、低紅外線、低噪音(匿蹤)。

2017年海軍敦睦艦隊開放參觀時公布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巡防艦艦體粗估為長135公尺、寬15公尺、吃水5公尺、排水量4,000噸、航速28節、續航力4,500海里,採用與多功能人員運輸艦相同的艦體設計,並可依實際情況將排水量提升至5,200噸左右。

2017年8月17日至19日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海軍船舶設計中心公布了一款新一代巡防艦的模型,外型與荷蘭海軍七省級巡防艦相似。

2017年8月29日公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合約設計由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得標。

2018年5月7日,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小神盾艦)從原構想4500噸調整到5500噸的船體儎台設計,雖海軍初步計算可完全容納中科院研製「迅聯艦用作戰系統」,據指出,中科院研製「艦載式相列雷達」,體積與重量都比歐美系統要大了一些,世界各國設計現役具有神盾系統的飛彈巡防艦,多在6,000噸以上,中科院強烈建議新一代巡防艦噸位提升至6200噸以確保有足夠空間來容納所有作戰系統與裝備。

「迅聯艦用戰鬥系統」設計的整體規畫,是以開放式指管系統為核心,依各項作戰任務之不同,結合特定武器、偵蒐裝備與通信設備,即可組成作戰艦艇所需的戰鬥系統。開放式指管系統作為管制決策中心,整合偵蒐力與打擊力,成為完整的攻擊/防禦載台,並整合資通力與資料庫執行聯合作戰。因此系統所需要空間也比舊型艦用作戰系統增加。

2018年5月14日,因相列雷達系統體積過大、過重,海軍參謀長李宗孝質詢時定位以4,500噸級的「一般」巡防艦。未來迅聯系統發展完成後再提建造案。

2018年國防部「108年度國防預算」編列新台幣245億4,916萬2,000元,進行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

2020年4月3日,海軍曾向國防委員會的立委說明,指出因「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現階段由中科院執行的迅聯專案研發進度延遲,要展延一年,預定在2020年完成海上測評,成果若符合海軍作戰需求,才會辦理全案委製協議書簽署作業。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建造案,執行進度僅2.58%。 官員也表示,中科院執行的迅聯專案,成果不如預期,為了不讓其影響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建造進度,海軍已備妥各項備案,除改以一般航巡防艦的標準來建造丶待中科院完成並符合海軍需求再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之外,若中科院無法做出標準規格,不排除將直接向國外採購軍艦先進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