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民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加坡新民中學(Xinmi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半日制的典型新加坡式學校,地處新加坡後港區8道11號,郵編538 789(11 Hougang Avenue 8 Singapore 538 789)是後港區有名的鄰里學校。
榮譽
自1945年葉風帆校長創立學校至今已有68年歷史。在一代代新民人的苦心經營下,新民中學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學校不僅連年在新加坡青年藝術節(SYF)中取得佳績,並在2011,2012連續兩年躋身"O水準"考試總成績Band 1學校行列中。新民中學成為本地第一所榮獲「學校卓越成就獎」的鄰里中學,新民中學同時在學生品格發展方面獨闢蹊徑,由此獲得這方面的「卓越發展獎」。
第一章:一切從敢於夢想起步
葉帆風先生有這樣一個夢想:他想為後港、實龍崗一帶的學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日據時期,許多人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目不識丁,有些人則中途輟學。當時的教育體系,上至高等學府,下至幼稚園,招生人數都很有限,而且只有家境富裕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機會。當時,大多數學校都設立在新加坡的中心商業區,為了讓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教育,葉帆風、王振翥、陳春霆三位先生萌起創校壯志。由於大部分家庭一貧如洗,收入微薄,僅夠支付日常生活開銷,因此籌募創校基金困難重重。為了實現興校辦學的夢想,葉帆風先生賣掉家中養的五頭豬,以此租下了實龍崗上段的三間舊洋樓,當年招收了六百二十名學生入學。1945年11月1日,公立新民學校正式創校。
第二章:創校伊始的破冰期
新民創校初期歷經風霜,最主要的問題是學校運轉資金匱乏。1950年,王振翥先生接任校長,學校買下了三座洋樓之一,學生註冊人數增至1000人。儘管如此,仍只有最基本的教學設施可供學生使用:桌椅粗陋,有時學生甚至要共用書桌,或坐在地板上;廁所數量極少;食堂很小且只有一個攤位;學校操場是一塊小小的泥濘的草地;課室也不敷使用。由於資金匱乏,學校無法滿足學生的受教需求。一貧如洗的學生渴盼看看課室以外的世界,但卻無法夢想成真,學校不能帶他們去遠足或進行戶外教學活動。教師也是薪金微薄。1954年,董息游先生擔任校長,他有感於後港、實龍崗一帶亟需一所中學,於是着手向教育部申請增辦中學,並開始招收女生入學。1956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新民增辦中學課程的申請。對於後港鄰里的眾多清苦家庭來說,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它象徵着美好的未來初露曙光。學校師生看到了資金匱乏對學校發展的束縛,決定同心合力解決這個問題。1958年,學校在新世界百老匯劇院連辦兩晚的遊藝晚會,以此籌募資金。全校師生為了這意義非凡的演出,傾盡全力,精心排練,自制服裝道具,不亦樂乎。師生的通力合作,為大眾呈現了一台精彩的演出,共籌得一萬元。募款用於增建六間課室,併購買門牌819號校地用於未來的發展。自此,新民開始置入當時的校地。
第三章:用夢想來引導
1965年,周炳麟先生接任校長,同時開始面對一段艱辛的歷程。他繼續着擴校的步伐,周校長通過一系列籌款活動,如潮劇義演、電影義演、師生的沿門募捐等,為學校增建了校舍及附屬設施。1974年,由於學生人數激增,學校將原本兩層樓高的教學樓改建為三層樓高。許多校友和學校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慷慨解囊,使新的行政樓得以落成。新加坡自獨立以來,歷經諸多變化,新的住宅建設和新的英文教育體系,導致學生人數銳減,周校長面臨了同樣耗費心力的難題,然而,他仍一如既往地為學生提供全面教育。周校長親自主持了新民由華文源流的學校轉型為英文源流的學校,以及小學部脫離新民中學,改名為「新民小學」的歷程。新民中學轉為政府學校,使它重新煥發了活力。周校長繼續任職,並成為新民校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周校長的子女也在新民求學,顯然他對學校的愛已深深植根其中。直至今日,周炳麟先生仍在新民中學諮詢委員會繼續為校服務,他常回校視察,尤其當學校的重大場合時,更會應邀出席。1986年,趙鎮國先生接任校長,致力於提升學生的英文水準。他建立的學校諮詢委員會,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支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趙校長任職期間,新民中學遷至現址。
第四章:新民校史的轉捩點
1991年,吳中博先生被委任為德明政府中學校長(這是一所特選學校),但他婉拒了這一調令,而是向教育部自薦到新民中學任職,為母校[1]服務。這一決定深深地打動了每位教師。1992年,教育部同意了吳中博先生的申請,委任他為新民中學的校長,自此,吳校長開始了將新民中學打造為後港區一流學府(a choice school)的大業。吳校長從紀律問題着手治校,他的看法是:「沒有紀律,教與學就無法相輔相成。」吳校長堅信,只要有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態度,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為了提升學術成績,他推行了自修計劃,並設立學習角落;並常常鼓勵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全力以赴。1994年,新民中學採用新的校徽,以體現全新的辦學理念。學校獲頒第一個「學術成績增值獎」。截止1997年,在吳校長五年的領導下,新民中學的全國排名由第134名躍升至第50名。
第五章:化繭成蝶的新民中學
1998年,李學文先生接棒成為新民中學的校長,他延續了吳中博校長[2]的夢想,繼續努力將新民中學提升為一流教育學府,培養學生為全球經濟化下的工作與生活做好準備。他全力提升學校形象,以「五育並重,平衡發展」為治校目標。1999年,新民中學的全國排名躍升至第31名,2001年,新民中學成為本地第一所自治的鄰里中學,並獲得新加坡素質局的褒揚,躍升為一所高素質的學府。學校設計了新的校服,校訓由「勤儉敏慎」改為「堅韌不拔,殷勤為眾」,李校長還制定了《新民學生信約》,由此揭開了新民中學新紀元的序幕2003年,沈愛娜女士接手校長一職,帶領新民中學再登卓越高峰。她提出了簡單有力的公式:新民=高素質。這一簡單有力的公式反映了學校發展素質教育的堅定信念。沈校長還提出了眾多大膽而又創意的倡議,如:「自治自校」。同年,新民中學家長會成立,使家長有機會參與學校的決策過程。在沈校長的任期內,新民中學獲得了眾多獎項,特別是2005年新民中學成為本地第一所榮獲「學校卓越成就獎」的鄰里中學。這是新加坡教育部在「學校獎勵計劃總藍圖」下授予學校的最高榮譽。並連續幾年屹立於「第一等(band1)」教育學府的行列。2007年,劉慧麗女士(前教育部提學司特別助理)接棒沈愛娜女士,繼任校長。她致力於將新民打造成一所培養領袖的精修學府,學生除了應具備一名領袖必需的處事態度、工作能力與領域知識,還應有一顆時刻關懷的心。偕同全校教職工,劉校長孜孜以求高素質的教與學,並為學生追求全面卓越的發展創造機會在劉校長任期內,新民中學母語部門在2008年組織籌備了第一屆「中學華文與馬來文研討會」;2009年,新民中學科學部門組織籌備了第一屆「科技研討會」。為了使表演藝術團體充分發揮才能,她還發起了建設表演藝術中心的項目。2011年,林鳳萍女士接任新民中學校長,她以她認真,溫和,真心交流和追求完美的個人魅力,使學校的校風健康而積極向上。至今,新民演藝大廳的建設活動正在緊密的籌劃中。
參考文獻
- ↑ 母校是什麼 , 搜狐,2019-01-07
- ↑ 《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召開,搜狐,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