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永和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北市永和區位於新北市中心處、台北市西南方,東經121.17度、北緯24.56度,面積約為5.7138平方公里,北以新店溪與西南和台北市萬華區、中正區、文山區相鄰,南與中和區相鄰,與中和區合稱為雙和地區,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永和區位於臺北盆地東南一隅,和臺北市以新店溪為界,地勢單純,其間無山脈、丘陵,是一片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的平原,和臺北市以新店溪為界。於民國二十年代,本地仍為典型的農村型態,阡陌相連,居民皆以務農為主,來往的道路除了田間小徑,只有少數幾條鋪上碎石的大路,其中以川端路(即永和路)較大。 由於新店溪的阻隔,當年本地和臺北的交通都是靠津渡來維繫,彼時較大的渡口是網溪渡,聯絡溪洲與臺北,碼頭即現今之光復街底,道路兩旁遍植黃槴花,至花開時節,香氣怡人,花香撲鼻的清新感覺令人難忘。
這個和臺北僅一水之隔的城鎮,文化水準高,人口增加迅速 ,地方多項建設完備,交通便捷、商業繁榮,成為相當理想的居住環境,面積雖只有5.71平方公里,是全臺面積最小的區鎮,人口卻達二十二萬以上,地方自治基層組織以里為主幹,目前共設有六十二里,每平方公里的人數超過39000人,密度居全世界之冠。[1]
- 區長簡介
區長: 莊茂坤
學歷:
陸軍官校專修班畢 國立空中大學行政科畢
經歷:
新北市蘆洲區區長 新北市五股區區長 新北市八里區區長 新北市蘆洲區公所主任秘書 新北市八里區公所主任秘書 臺北縣八里鄉公所主任秘書 [2]
歷史沿革
早期之開發探究一地之開拓發展,當地住民的遷徙活動應為追根究底的研究重點,因為人的行為互動才能創造歷史。
大致而言,目前永和地區的人口族群組成,約可分成下列3類:
一、 以十七、十八世紀漢人閩粵族群移民開墾者為主。
二、 臺灣光復初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至民國38年(1949)播遷臺灣,跟隨政府遷移至臺灣的大陸籍人士及其眷屬。
三、 作為臺北市的衛星都市,永和都市化現象快速發展,臺灣中南部人士大量遷住本區者。依據目前的文獻研究,在漢人移民之前,凱達格蘭族(Ketagalan)秀朗社和龜崙蘭社曾在永和地區活動過。一般學界都以有無文字記載,作為劃分「信史時代」和「史前時代」的區隔。「史前時代」既無文字記載來說明其年代,故古文物的挖掘、出土,則為判讀先住民活動的依據。[3]
永和區的歷史發展
永和區原為平埔族原住民『秀朗社』,漢人來此開墾的發展歷史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間,當時漳州人大規模遷台,大加蚋地區已經都被泉州人索佔領,因此漳州人只好渡過新店溪去開墾溪南土地,包刮今日的板橋、中和、永和等地,是當時的『板橋十三莊』;永和區原本同屬於中和鄉,至西元1958年才獨立成為永和鎮,後來因為發展迅速成為台北市南邊的主要工商業地帶以及住宅區,終於在1979年升為縣轄市,發展更為迅速。
韓國街、永和豆漿、樂華夜市
韓國街是永和地區的著名商圈,位於捷運頂溪站1 號出口的中興街,民眾可以看到整齊劃一的招牌,店家販賣著從韓國進口道地的雜貨,包含人蔘、泡菜、辣椒粉、香菇、服飾、蠶絲被等等,保留著韓國的原汁原味。
永和豆漿可說是中式早餐的代名詞,新世界豆漿大王從在中正橋邊的小攤販賣起,一步一腳印的從2角的價錢賣起豆漿、油條等中式早餐,四、五十年頭過去了,成為今日24小時營業的新世界豆漿大王,販賣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豆花、餡肉餅、蘿蔔絲蛋餅、鍋貼以及牛肉餡餅等等,讓您回味最原始的美味。
樂華夜市位於永平路上,範圍擴及保平路18巷、保福路一段處,設有皮件、服飾、美食商店及各式台灣小吃等,目前樂華夜市商家全數有三百二十家左右。每到黃昏就有不少的流動攤販湧入,吸引眾多永和區民逛街享受台灣小吃!樂華夜市目前已成為永和的重要商圈,離捷運站出口不遠,幾乎各種客層的需求均能滿足。
永和區旅遊
永和區眾多的商圈、市集,讓您在假日或閒暇之餘有許多選擇,除了韓國街、樂華夜市以外,民眾也可前往藝術街、楊三郎美術館、世界宗教博物館、福和假日花市等等,讓您享受永和區的輕鬆氣息。[4]
永和區熱門景點
福和河濱公園
「福和河濱公園」位於永福橋至新店溪、景美溪匯流口間,設置有自行車道,可騎自行車進入園區。
世界宗教博物館
世界宗教博物館設立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是由靈鷲山無生道場的創始人心道師父所創建,是台灣首座以宗教為主題的國際博物館,館中蒐集台灣民間信仰、佛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各個宗教的介紹及文物展覽,運用高科技多媒體進行展出,並不定期推出與宗教相關的書畫展,讓民眾體會宗教無國界的真善美。[5]
視頻
住展【區域分析】#新北市 #永和區
【永和新地標 大陳地區 風華再現】
空拍新北市永和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