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書店總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華書店總店1937年4月24日成立於延安,1951年1月1日由新華書店總管理處改制而成中央一級的國有圖書總發行單位,現隸屬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作為承擔着面向全國各級新華書店和社會書店的出版物批發業務。新華書店總店繼承新華書店的光榮傳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以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已任,以宣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為職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傳播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為讀者輸送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1]
- 中文名:新華書店總店
- 外文名:XINHUA BOOKSTORE HEADOFFICE
- 單位性質:國有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北禮士路135號
歷史起源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黨中央決定由張聞天、秦邦憲、周恩來、何克全(凱豐)等同志組成中央黨報委員會並出版黨中央機關理論刊物《解放》周刊。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創刊,署名「陝西延安新華書局」發行。當年10月即改名為「陝西延安新華書店」,新華書店的店址設在延安清涼山。新華書店的名稱自此啟用至今,已走過70個春秋。1986年10月延安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就在新華書店舊址建成開館。
1939年9月1日,毛澤東同志題寫了「新華書店」四個大字,並派他的秘書柴沫送到書店,作為店招懸掛在書店門額之上。朱德、張聞天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臨書店視察並祝賀。延安革命根據地的宣傳、文教界人士及廣大讀者紛紛前來祝賀。
1948年8月,黨中央在西柏坡建立了全國出版工作的統一集中領導機關,考慮新華書店的統一工作。12月,毛澤東同志在西柏坡重新題寫了「新華書店」四個大字,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派人將新題寫的店名原稿送到解放軍平津前線有關部門。平津解放後,在平津新成立的新華書店以及以後在全國各地建立的新華書店,都統一使用這次題寫店名複製的店招,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毛澤東主席為會議親筆題詞:「認真作好出版工作」,朱德總司令也為會議題詞,並作了重要講話。新華書店總編輯胡愈之致開幕詞並作了報告,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致閉幕詞。新中國成立伊始召開的這一會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對新中國出版事業的重視,和對新華書店工作的關注。
1950年3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發布了《關於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強調全國新華書店必須迅速走向統一集中,加強專業化、企業化,以更好地完成國家的出版發行任務,隨後在北京建立了新華書店總管理處,下設出版、廠務、發行三個專業部門。
1950年10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關於改進和發展全國出版事業的批示》,指出:「書籍雜誌的出版、發行、印刷是三種性質不同的工作,原則上應當逐步實現科學分工。」「國營的新華書店應從速完成其全國分支店的統一經營。」遵照這個指示,出版總署決定,新華書店總管理處從1950年12月1日起即實行改組,人民出版社、新華印刷廠總管理處、新華書店總店相繼成立。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華書店逐步由國家統一管理的事業單位轉變為經營自主的大型國有企業,擁有從中央到地方3100餘家獨立核算的企業單位及所屬的14000多處圖書銷售門市網點,從業人員15萬人,是我國圖書發行領域的主力軍。[2]
新華書店——這個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文化品牌70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為中國革命勝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發展
新華書店總店企業機構健全,實力雄厚,擁有固定資產逾五億元,營銷及倉儲場地10萬餘平方米,年物流吞吐能力可達30億元。在六十年的經營發展中,已累計發行圖書45億冊,150萬種,累計發行碼洋250億元,累計銷售收入180億元。近十幾年來共向國家上交各種稅利4億元。
隨着市場經濟的轉變與發展,各省新華書店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不斷發展強大,隨着各省集團化及股份制改造,各省新華書店上收「三權」,統一進貨,統一配送,全國新華書店集團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加劇,發行格局呈區域化發展趨勢。總店根據上級指示,於2004年底正式組建了「新華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該公司由總店、集團內出版社及三家民營公司共計十一家股東組成,總店原有全部經營業務轉入,並將全部發行業務人員派至公司。但因公司投資未按期到位及經營管理的原因和市場的惡化與自身弱勢,經營步履維艱,業務大幅下滑,形成巨額虧損,造成了極端困難局面。[3]
總店有兩處院落,一是北禮士路135號院43畝土地及近四萬平米建築,二是馬連道紅蓮南里30號40畝土地及近四萬平米的建築。
新華書店總店現有職工620人,下設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工會、人事處、計財處、保衛處和物業部、信息中心等8個職能管理及經營部門。信息中心負責編輯出版《新華書目報》、《全國大中專教材目錄》及相關網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