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廠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廠鎮,鄉鎮名稱。在中國叫「新廠鎮」鄉鎮有: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新廠鎮、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新廠鎮等。[1]

中文名稱: 新廠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石首市

面 積: 95.4平方千米

人 口: 35679人(2017)

鄉鎮概況

石首市轄鎮。面積95.4平方千米,總人口35679人(2017)。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新廠。

歷史沿革

鎮以駐地新廠得名。新廠,原名段堤當。相傳離此南1公里處,有樊、李二家辦有竹器廠,名樊李廠。後因江水將廠沖跨,該廠遷至段堤當,新建辦廠,故名新廠。解放初屬江北區,1952年改屬八區,均為區公所駐地。1957年改新廠鎮……1974年成立新廠公社,1983年改鎮。1996年,面積94.6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轄張家台、楊家潭、新廠、高家槽、三元溝、茅林口、北垸、楊家台、萬家剅、陀陽樹、銀海、王家壋、趙家灣、六腰壋、蛟子、上閘、葵花、泥北、衛國、林場20個村(場)委會和新廠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新廠,人口42335人,面積94.6平方千米,轄新廠1個居委會和張家台、楊家潭、新廠、高家槽、三元溝、茅林口、北垸、楊家台、萬家剅、陀陽樹、銀海、趙家灣、王家壋、六腰壋、蛟子、上閘、葵花、泥北、衛國19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43314人,轄民建1個居委會和新廠、張家台、楊家潭、高家槽等19個行政村。

鄉鎮簡介

新廠鎮地處物阜民豐的江漢平原南部,是湖北省石首市的北大門,毗鄰公安、監利、江陵三縣。全鎮總面積95.4平方千米,總人口35679人(2017),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林場。新廠鎮境內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環境寬鬆,市場活躍。新廠鎮素有汽配工業鎮、瓜椒大鎮及基酒大鎮等美稱,先後被授予全國優質辣椒、甜瓜生產龍頭鄉鎮、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湖北省中心鎮、全省五好鄉鎮黨委、荊州市十萬畝瓜椒菜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

新廠鎮歷史悠久,明代便有樊李兩家竹器廠在此新置廠房,新廠鎮由此而來。近年來,該鎮大力實施「工業興鎮」戰略,明確經濟工作以招商引資為主,招商引資以企業為主的工作思路,並致力於改善招商引資的投資環境。全鎮交通、區位、資源優勢明顯,緊靠黃金水道長江,鎮區建有永久性客、區位、資源優勢明顯,緊靠黃金水道長江,鎮區建有永久性客,貨運碼頭,逆江而上,經荊州、宜昌可達成渝;順流而下,過岳陽、武漢可抵滬寧沿海。鎮內路網發達,秦黃公路、新後公路兩條省道橫貫全鏡,鄉村路網直達農戶,由新廠起點的新後公路行程僅60公里直通宜黃高速,途中無橋樑及收費站。新廠鎮作為石首重點建設的中心鎮,金融、文化、衛生、教育、公安、稅務等服務機構齊全,電力、供水充足,新廠及周邊縣市都屬國家重點商品糧、棉、油生產基地,農業資源十分豐富。

歷史沿革

新廠鎮位於石首江北西北部,東南距縣城17公里。1983年建縣轄鎮,現行行政建制為1987年劃定。該鎮北近荊江干堤與江陵交界,東與大垸鎮接壤,南是本鎮屬村,西與公安縣白龍港隔江相望。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新廠,原名段堤,離此南1公里處,有樊李二家竹器廠,名樊李廠。後因江水將廠衝垮,該廠遷至段堤土當重新辦廠,故名新廠」。該鎮歷為石首江北重鎮,湘鄂西革命發祥地,歷史上素有「虎踞荊楚堪樊李,龍盤江北數新廠」之稱。

新廠鎮緊傍長江,省級新後公路、秦黃公路交叉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日與流量過千車次,日人流量近萬人次,貨物流量3000多噸。鎮區擁有長江汽渡及港口碼頭,碼頭年吞吐量在100萬噸以上。鎮區面積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萬人。2001年,新廠鎮以其強勁的經濟輻射能力、良好的城鎮建設基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全省200個中心鎮之一,納入省政府優先發展、重點扶持的小城鎮序列。新廠鎮區服務體系完善,市人民法庭、市人民檢察院、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煙草局、市交警大隊都在該鎮沒有分支機構,負責管理江北鄉鎮的具體事務。新廠鎮區建有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等完善的教育體系,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療條件處於鄉鎮領先地位,文化、體育、郵政、電信、供水、供電等部門齊全。

新廠鎮為淤沙地帶,油沙土占8%,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略為傾斜。境內土壤肥沃,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全鎮轄19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個林場,國土面積94.6平方公里,人口4.6萬人。全鎮現有農業人口34404人,農戶8354戶,耕地面積36872畝,其中水田面積15417畝,旱田面積21455畝。該鎮農副產品以辣椒、甜瓜、蔬菜、棉花、油菜、水稻為主。長期以來,新廠鎮致力於農業結構調整,現已成功探索出菜瓜棉、菜椒棉等旱田優化模式及甜瓜下水田、稻蝦連作等水田優化模式。全鎮菜瓜棉種植面積6000畝,菜椒棉面積12000畝,甜瓜下水田面積1000畝,蝦稻連作面積1000畝,全鎮優化種植面積達85%。該鎮是「荊州市十萬畝蔬菜生產基地」,被湖北省西甜瓜協會授予「湖北省甜瓜第一大鎮」榮譽稱號,為「全國優質辣椒、甜瓜生產龍頭鄉鎮」。新廠鎮建有完善的農副產品銷售辣椒、甜瓜上市期間,每天發往外地瓜椒蔬菜的車輛約100輛,日銷售農副產品500噸。

新廠鎮是石首工業老鎮之一,90年代初,主要鄉鎮企業有汽配五廠、服裝廠、包裝廠、建材工業公司、裝卸公司、自來水公司、水運公司等。經過近20年發展,現有企業95家,2005年完成企業產值34800萬元,實現企業利潤980萬元。蓬勃發展的工業使全鎮形成了四大支柱產業。一是農副產品加工行業。有以含芳酒業有限公司為重點的糧食加工企業、以鑫飛達油業有限公司為重點的油脂加工企業,以及1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等。二是以汽車配件為主導的機械加工行業。有萬向、神康、金達、萬順等多家汽車配件加工企業。三是建築材料行業。主要產品有膨脹珍珠岩粉、紅磚彩瓦等各類預製構建裝飾材料等。四是木製品加工行業。主要產品有廣式家具系列、竹木板材、木製包裝等。

行政轄區

全鎮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民建、新廠、張家台、楊家潭、高家槽、三元溝、茅林口、北垸、楊家台、萬家剅、陀陽樹、銀海、趙家灣、王家壋、六腰壋、蛟子、上閘、葵花、泥北、衛國。鎮政府駐新廠。

交通條件

公路:新廠鎮牢牢抓住農村公路建設的機遇,積極主動申報立項,努力爭取國家投資,全面發動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走在全市前列,基本上實現了村道接鄉道,鄉道連省道,省道通國道的目標。到目前為止,已修建通村公路水泥路面71.6公里,2007年可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設任務。

水路:長江橫貫石首全境,港口可停靠3000噸級貨,年吞吐能力500萬噸。

空運:石首距國家二級機聲南航沙市機場90公里,只需100分鐘車程;長江黃花機場280公里,需180分鐘車程;距武漢天河機場300公里,只城200分鐘車程。

鐵路:石首到京廣錢鐵路岳陽火車站和焦枝線荊沙地方鐵路終點站只城100分鐘車程。

工業經濟

新廠鎮是石首市府的西北門戶,東鄰監利,與洪湖、仙桃鄰近,南到石首市,直抵瀟湘,西傍黃金水道—長江,與公安隔江相望,北連江陵,北行70公里進入荊沙市城區。省二級公路「秦黃」公路,由鎮城區中心發端,北行100公里到達潛江後湖,直上「宜黃」高速公路。水陸交通便利,占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本地氣候溫和,陽光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國家優質棉生產基地。

新廠是石首老工業鎮之一,80年代中期只有農具廠幾家小型企業,而且規模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產品只是面向農村,沒有進入大市場、大集團。80年中期的企業產值為2168.7萬元,其中:鎮辦企業產值1184.59萬元,村辦企業產值為984.11萬元。全鎮工業總產值為1320.01萬元,其中鎮辦工業為869.01萬元,村辦工業為451萬元。全鎮企業個數為168個,其中:鎮辦20家,村辦148家。全鎮企業人從業人數為2112人,其中鎮辦企業人數為912人,村辦企業人數為1210人,全鎮企業利潤為6.5萬元,其中:鎮辦企業虧1.91萬元,村辦企業利潤為8.4萬元。

進入九十年代後,新廠鎮委、鎮政府按照市委提出的「加大力度超規劃,行行業業新突破」的工作要求,制定了「農業穩鎮,工業富鎮,科技興鎮,商貿活鎮」超常規、高起點、突破性地發展私營經濟的指導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按照「抓骨幹頂天立地,抓群體鋪天蓋地」的思路,堅持立足本地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私營工業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全鎮企業發展形成四大行業,即:以汽車配件為主加工行業,以糧、棉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行業,以木業為主的村產品加工行業,以建材為主的建築材料行業。神康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配件現已進入大市場銷往浙江、江蘇、十堰、天津等省市的汽車製造廠,擠入了一汽、萬向大集團,年產值由原來的12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630萬元。

隨着企業發展,經營形式也發生了變化,九十年代後,對企業進行了產權制度的改革,按照市場經濟多元化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一方面對現有企業進行界定,改革公有資產的管理體制;另一方面要創造產權流動環境,建立和拓展產權交易市場。堅持實事求是、因廠制宜、一廠一策、分類指導的辦法,對我鎮採取「股、並、包、嫁、聯、租、托、轉、破、非」十個字的辦法進行企業改制,使企業真正的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體制。對全鎮原有168家企業進行改制,從使新廠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

為了使新廠經濟更進一步發展,新廠鎮委、鎮政府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發信函、抓服務等辦法進行招商引資,先後參加市招商引資簽約會達6次之多,共簽約項目24個,共引進資金在1億元以上。目前,引進的企業生產經營都有較快的發展。原新廠油廠破產後,引進了天門鑫飛達油業公司,這個公司不斷生產經營效益好,而且企業發展很快,重新添置機械設備,改造了門面,栽種了花草,使企業煥然一新。含芳酒業引進了勁酒集團,與勁酒集團聯營,擴大廠區規模,企業產值由原來的120元發展到現在的2000萬元,利潤由原來的1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350萬元,企業職工由原來的20人發展到現在的350人。

通過產權制度的改革及招商引資,使新廠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到目前為止,現有企業95家,其中鎮辦4家,私營企業35家,個體企業56家,全鎮工業總產值為34800萬元,鎮辦480萬元,私營22920萬元,個體11400萬元;全鎮企業人數為1650人,其中鎮辦320人,私營、個體1330人,企業利潤為980萬元,上交稅金360萬元。

農業發展

1982年冬,新廠鎮蛟子村一組農民熊禮光率先在自己的菜園裡搭起200㎡的塑料大棚,開始嘗試育辣椒苗,獲得成功後,次年移栽2畝棉田實行棉田套種辣椒模式,畝產辣椒4000公斤,棉花(皮棉)100多公斤,畝創產值達4000元以上,是過去單純種植棉花收入的2倍以上。經過多年的發展,我鎮辣椒種植經歷了面積從無到有、規模由小到大、種植方式從單一轉向棉田套種、栽培條件從單膜到雙膜、銷售從本地直銷到商販上門收購等過程,辣椒品種不斷更新,換代升級,從雜牌品種到湘研系列,又從湘研系列到青椒系列品種,再從青椒系列到永利109系列。截止2005年,新廠鎮菜椒棉面積達1.2萬畝,占全鎮旱田總面積的59%左右,可創產值4800萬元,人均創產值1550元。

1995年,新廠鎮三元溝村三組農民周紹榮在自己的1.4畝棉田套種甜瓜一舉成功,畝產甜瓜2000公斤,棉花100多公斤,畝創產值3800元以上。育苗從溫室育苗升級為地熱線育苗,品種從金甜系列升級為中甜系列,種植方式從單膜到雙拱膜。通過10年的推廣與發展,現全鎮菜瓜棉面積已達6000畝,占全鎮旱田總面積的34.5%,可創產值1900萬元,人均創產值614元。

旱田優化模式基本完成後,新廠鎮委、鎮政府又把目光瞄準到水田優化模式上,切實提高水田產出效益。2000年,新廠鎮王家土當村一組農民方國斌在自己的2畝水田率先試種甜瓜,既春季種植一季甜瓜,收穫後秋季種植一季中稻,同樣獲得成功。畝產甜瓜2000公斤,水稻750公斤,畝創產值3550元。通過5年的發展壯大,目前,全鎮的瓜稻面積已達1000畝,可創產值355萬元,人均創產值115元。

為充分利用低洼冬閒水田,發揮土地效益,由新廠鎮六腰土當村農民劉常光在原沙湖珍珠養殖基地建起蝦稻連作示範基地500畝,既冬季放養一季小龍蝦,收穫後再種植一季中稻。每畝可產蝦100公斤,中稻700公斤,畝創產值2250元。這樣,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起到恢復地力,保證糧食生產的作用。

為搞活農產品流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1999年初,新廠鎮成立了「石首市蔬菜協會」,並註冊了「楚禾」牌甜瓜商標,通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協會已由當初的80人發展到400多人,在廣州、上海、西安、長沙等十幾個大中城市建立了銷售網點,每年銷售甜瓜1萬噸以上,青椒2萬噸以上,銷售額達2500萬元。

新廠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形成規模,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3年6月,湖北省優質棉產業協會在內部刊物《湖北棉業》第三十三期發表題為《棉花套瓜椒高產又增效》的專題報道,並配發了編者按,將新廠的經驗和做法向全省推廣。2004年5月,湖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帶領部分縣市分管農業的副書記到新廠鎮張家台村、高家槽村參觀旱田菜椒棉、菜瓜棉模式,並在石首市召開了旱田優化模式現場會,向全省推廣新廠鎮種植模式。2003年7月,石首市江北片蔬菜現場會在新廠鎮召開,市委副書記張少華作了專題報告,力爭5年內在江北地區建成5萬畝瓜椒菜基地。此外,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湖北電視台微波頻道、荊州電視台《壟上行》欄目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新廠鎮旱田優化模式進行了報道和宣傳。

為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的積極性,增強農民的科普意識,2004年2月,新廠鎮委、鎮政府在鎮小學舉辦了「新廠鎮第一屆農民科技節」,邀請省農業廳種植業處、省農業廳科教處、荊州市農業局、荊州市科技局、荊州市科技協會、荊州市農科院、北京世農種業、荊楚種業、石首市農業局、石首市科技局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向全鎮農民傳授棉花高產栽培、西甜瓜高產栽培技術、大棚育苗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高抗重茬技術;舉辦科技知識講座,展示新品種、新技術,發放各種科普資料,有力地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

新廠鎮先後二次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對全鎮地勢低洼、產出低下的農田進行改造,1997年爭取財政資金205萬元對白洋湖項目區進行改造,2004年爭取國家無償投入資金212萬元對侯家套項目區進行改造。通過改造,使這兩個項目區內溝路暢通,樹木成林,排灌自如,提高了農田產出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2000年、2001年、2003年連續三年獲得石首市農業產業化「小康杯」銀杯;2003年6月被荊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評為「荊州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2004年7月被荊州市委、市政府評為「荊州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先進集體」;1997年12月被湖北省農業普查辦公室評為「第一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集體」;2000年12月被湖北省西甜瓜協會評為「湖北省甜瓜第一大鎮」;2004年11月被中國果菜產業論壇組委會評為「全國優質辣椒、甜瓜生產龍頭鄉鎮」。

新廠農業也有過一次失誤,2000年以前,苧麻市場十分活躍,產品供不應求,為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2000年新廠鎮政府大力號召農民種植苧麻,全鎮統一購進苧麻種分到各村、各農戶,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後由於苧麻價格陡降,全鎮麻農入不敷出,種植積極性嚴重受挫,農民怨聲載道,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挖掉苧麻根。

名優特產

辣椒:新廠鎮常年種植辣椒1.2萬畝左右,主要品種為春椒、永利109等,年產量為2.4萬噸,主要銷往廣州、長沙、湘潭等二十幾個大中城市。

甜瓜:新廠鎮常年種植甜瓜0.6萬畝左右,主要品種為金滿地、中甜系列,年產量為2.4萬噸左右,主要銷往武漢、監利、荊州、華容、岳陽等地區。 水產:新廠鎮名特優水產業也十分興旺,全鎮網箱養鱔3000口,年產量達到135噸;龍蝦養殖面積1500畝,產量達225噸;牛蛙養殖也具有一定規模。

文化事業

新廠文化站已有52年的發展歷史。1952年石首縣政府批准建站,1984年建新廠文化分館,1988年建新廠文化館,是荊州市命名表彰的「鄉鎮先進文化站」。2001年6月,石首市鄉鎮機構改革將新廠文化站與新廠廣播站合併組成新廠文化廣播電視管理站,整體下放移交給新廠鎮人民政府管理。2005年鄉鎮綜合改革後,文化站為「以錢養事」單位,設崗位1個。

新廠文化廣播站在充分發揮館辦文化的文化主陣地作用外,充分意識到文化產業作為調整發展的朝陽產業的市場潛力,鼓勵和大力支持社會各界投資參與文化市場建設。近些年來,鎮區陸續發展了舞廳3家、網吧2家,音像製品店12家、茶社1家、音樂溜冰場1家、劇院1家。

近些年來,新廠文化藝術優秀人才不斷湧現,技能各異,各領風騷。美術人才肖作雄、譚凱均應邀參加過全國性藝術研討會。特別是新廠文化站利用自己的文學社組織,培養了一批走出省地、走向全國的優秀人才。如劉繼明、王興國、羅奚寒等的作品《古宅》、《日落》等曾引起文學界的矚目。

風俗節慶

一、法定節日

元旦節、春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

二、傳統節日

過小年:臘月二十四俗稱「謝灶」日,灶君老爺生日,有的農家點香供果祭祀灶君。

除夕:俗稱年卅。祭祖,貼春聯,外出子女趕回故里省親。除夕前家家做糯米糕,魚、肉圓子等。昱夜,室內燈燭齊明,謂「年卅夜滿堂紅」。合家團聚吃早飯,稱吃「年飯」,不可缺一人。昱日燒好春節期間所有菜餚,近年有冰箱者備除夕夜一餐,其他隨燒隨吃。除夕之夜,祥和之氣,溢於堂室。年飯豐盛於普通酒宴,備各色酒和飲料,合家團坐。飯畢全家看電視節目守歲,或徹夜打撲克牌、搓麻將。入夜鞭炮聲不絕於耳,焰火競放,火樹銀花,交歲之際爆竹聲震耳欲聾。

春節;正月初一清晨,全家人早起,戶主開門燃煙花爆竹,謂「開門大吉,出行大利。」但自鎮區禁鞭以來,此習俗在街道已經禁止,但村里依舊存在。孩童向長輩拜年,長輩賜壓歲錢。昱日大門貼春聯,屋內點香燃燭,設供品,祭祀天地祖宗。早餐吃糖圓子,午飯、晚飯吃隔夜飯。穿新衣,不打水,不理髮,不吃粥,不動針線,禁掃地、潑水,禁粗語,禁打罵孩童,不訪親友。初二走親戚,媳婦攜丈夫,子女走娘家。近年親友、同事、戰友多借春節聚會,單位領導作家訪。一般過初七即開工上班。民家走親訪友,吃吃喝喝到十五,春節基本結束。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又稱「上無節」、「正月半」。夜食南瓜圓子、胡蘿蔔圓子、豆腐圓子、肉圓子等,家家掛彩燈,野外掛墳燈。

清明節:清明前後,家家祭祖、掃墓,墓地除草、培土。喪者三四代之內近親均到場祭奠。墳前點香磕頭,焚燒紙錢,墓頂掛串形紙錠謂掛墓,以示不忘先輩。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稱「端陽節」。家家包粽子,用粽子祭灶祀祖或相互饋送,民諺「當五不吃粽,老來無人送」。門口、壁角掛插鮮菖蒲、艾蓬避邪。

過月半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中元節」、「鬼節」。一般是七月初十到七月十四日,家家戶戶「燒包封」,包封內裝紙錢,封面寫有某某晚輩孝敬某某先輩的字樣,包封是在下午或晚上焚燒,燒得越乾淨越好。燒包的當天中午還要以好酒、好菜祭祀先輩。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俗稱「八月半」,家家戶戶吃月餅。已訂親未成婚的男女,男方還要到女方家送禮,謂「送節」。入夜,全家賞月,吃月餅、糕點、水果等。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吃重陽糕。民諺「重陽不吃糕,老來無人邀」。也有的在當日觀賞菊花。現在為老人節,單位團體向耋耄老人送禮,以示尊敬。

三、婚喪嫁娶、紅白喜事

結婚:未婚的男女相處到談婚論嫁的程度,男方家攜錢,俗稱「彩禮」、鉑金或金手飾到女方家裡去訂親,確定這對男女的婚約。結婚的當日,男女雙方家裡都備酒席宴請親朋好友,男方稱「新郎」,昱日上午備小汽車四輛、六輛或八輛,喜糖兩包、魚一對、豬肉兩刀、上好的香煙兩條、一桌酒席的菜稱「蓋席」,未帶蓋席的折錢人民幣一般貳佰元,攜近親的隊伍四至六人到女方家去迎娶女方稱「新娘」,男到女家時雙方都燃放鞭炮以示慶賀,吃過午飯之後,新郎將新娘及女方家送親的人接回家。新娘出嫁時,娘家的至親送錢給新娘出嫁後使用稱「壓箱錢」。吃罷晚飯後結婚儀式結束。

生育:婦女妊娠稱「有喜」。女兒懷頭胎,娘家備嬰兒衣服、尿布、抱裙、衣作毛邊,稱脫毛衫。產婦臨產送紅糖,分娩後喝苦牽湯。生男嬰,嬰兒的父親備茶葉、糕點等向親朋報喜,生女嬰則備酒、糕點等向親朋報喜。嬰兒滿三天、十二天或滿月,置辦酒席宴請親朋,吃紅蛋,親友送衣物、現金、金銀鎖片、項鍊。嬰兒滿周歲時舉辦抓周儀式。嬰兒滿月理髮,頭頂留一撮血發,形狀像桃子,以示壓邪。

壽慶、生日:做壽者男女有別。女做壽者逢十做整「十」,男做壽者逢九「做十」。重六十花甲壽,大多由子女發起,湊錢為父母慶賀。壽慶宴請親朋,親朋饋贈蛋糕、衣飾、禮金。現時興為子女做十周歲生日,吃蛋糕,用生日蠟燭,近於西俗。逢生日吃麵條稱「吃長壽麵」。

建房:建房時請風水先生看「陽宅風水」,選擇地基和動工的吉日。上正梁日放鞭炮。86年至93年時,還興正梁貼大紅紙,書「福、祿壽」,「福星高照」等,兩側中柱貼大紅喜對:「立柱欣逢黃道日,上樑喜遇紫薇星」或「長命富貴,萬代榮華」等。新屋落成,請道士做法事,驅鬼邪,謂「淨宅」。上樑日,常合村幫忙上瓦,東家宴請。隨着時代的發展,建房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習俗。

參軍:解放後直到現在,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家長置辦酒席相慶,親友送禮金、衣物等道賀。

入學:子女考取大學、中專、技校,合家歡天喜地,以之為榮,置辦酒席相慶,親友鄰里送禮金和禮品道賀。

喪葬:死者彌留之際,家人在側。在外地的子女趕道歸里見臨終一面,俗謂臨終在場方算真子女。人死後即由家人擦身、整容,換新壽衣,以多為尚,按領頭計數,向例單數,有多至十三個領頭的。客廳設靈堂,掛白布設帳幃,點白燭,全家哀哭。長、次子捧遺體移於靈堂板門,遺體頭南腳北,臉遮面布,足套量料。拆除死者臥床,置場角,焚衣被鞋襪。喪家僱請專伺喪事的儒教禮生擇日期、擇方向、看墓穴,安葬死者。換人至親戚家報表。親友弔喪,子稽首答謝,妻女媳婦避幃帳後哭喪。親友弔喪所置的輓聯、挽幛懸靈堂兩壁,花圈放場外。禮生的道場響鼓開堂,為喪者的亡靈誦經、超度,使死者在陰間有一個好的歸宿。過後死屍入棺材稱「入殮」,設靈堂,立神主牌位,棺材由子孫、親友放置妥當。出殯安葬,棺入土,起墳壘,也有的光建磚槨。送表,一人提籃沿路散發紙綻,喪夫8人抬棺,送葬人執香隨棺後。葬畢另路返回。自2003年起,市政府出台加強殯葬改革的文件之後,死者屍體一律火化,並不准套棺重葬,骨灰或存放家中,或深埋自留地,或置放公墓。喪者死後第三十五天,喪家擺酒肉宴席,至親好友到場,焚燒衣物和紙紮的房屋、車馬、器具奉獻亡靈。滿周年亦是至親好友到場,燒香化紙,以示祭奠。

視頻

2014石首市新廠鎮三元溝村八組健身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