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嫁娘詞 王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嫁娘詞
圖片來自大眾網

新嫁娘詞這首詩是《新嫁娘詞三首》中第三首。此詩描寫一位剛嫁入夫家的新娘的經歷和感受,細緻入微地展現出唐代新嫁娘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透露了當時的婚姻風俗,只通過寥寥幾筆,就把新娘子欲討好婆婆卻又唯恐得罪婆婆這種進退兩難的心境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歷來廣為傳誦。

原文

王建〔唐代〕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譯文

婚後第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作羹湯。

還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鑑賞

  中唐人以白描敘日常生活,往往曲盡人情。朱慶餘《閨意上張水部》寫洞房花燭夜後的新嫁娘,令人過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詞》內容如朱詩之續,藝術上亦不相讓。

  古時常言新媳婦難當,在於夫婿之上還有公婆。夫婿稱心還不行,還得婆婆順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過門第三天(俗稱「過三朝」),照例要下廚做菜,這習俗到清代還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風俗,但凡新媳婦進門,三天就要到廚下去收拾一樣菜,發個利市」。畫眉入時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則更為緊要。所以新媳婦總會有幾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廚下」直賦其事,同時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無關緊要的環節,寫出來就有表現新婦慎重小心的功效——看來她是頗為內行,卻分明有幾分躊躇。原因很簡單:「未諳姑(婆婆)食性」。考慮到姑食性的問題,頗見出新婦的精細。同樣一道羹湯,興許有說咸,有說淡。這裡不僅有個客觀好壞標準,還有個主觀好惡標準。「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穩操勝券的。她需要參謀,還要考慮誰來參謀。夫婿麼,十個男兒九粗心,他在回答母親食性問題上,也許遠不如對「畫眉深淺」的問題來得那麼叫人放心。而女兒才是最體貼娘親的,女兒的習慣往往來自母親的習慣,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這東西,說不清而辨得出,不消問而只須請「嘗」。小姑小到什麼程度不得而知,總未成年,還很稚氣。她也許心想嘗湯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嘗之。姑嫂之間,嫂是尊長。對夫婿要低聲問,對小姑則可「遣」矣。情事各別,均應服從於規定情景。這兩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寫得細膩傳神。

  詩人寫到「嘗」字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讀者去補充了。這樣反覺餘味無窮,體裁的限制轉化為表達的優長。由於詩人善於描寫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幾筆便勾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創作背景

  唐代社會雖然封建禮教控制相對放鬆,但新嫁娘剛過門就要試着處理很多錯綜複雜的關係。新媳婦是不好當的,此詩便為形容這種情況而作。

簡析

  這首詩是《新嫁娘詞三首》中第三首。此詩描寫一位剛嫁入夫家的新娘的經歷和感受,細緻入微地展現出唐代新嫁娘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透露了當時的婚姻風俗,只通過寥寥幾筆,就把新娘子欲討好婆婆卻又唯恐得罪婆婆這種進退兩難的心境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歷來廣為傳誦。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