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開鎮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西南部,距黃梅縣城區約42公里,距黃岡市龍感湖管理區約26公里。是黃梅縣的經濟重鎮、人口大鎮和文明古鎮。鎮政府駐新開村。本鎮瀕臨長江,位於長江黃廣大堤中段,沿長江大堤向西約37公里即是武穴市區,往東約24公里、40公里分別是與江西省九江市區由長江大橋互通、素有湖北東大門之稱的湖北省級經濟開發區----小池鎮及位於鄂、贛、皖三省交界處的劉佐鄉,向南與江西省九江市及瑞昌市隔江相望。本鎮舊稱新開口,傳說自出生到八歲一直未開口說話的佛教禪宗五祖弘忍第一次開口即是在此,並隨後即被四祖道信收為徒弟,從而得道,故此地正式得名「新開口」。[1]

中文名: 新開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梅縣

地理位置: 湖北省黃梅縣西南部

面 積: 95.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33個村

政府駐地: 新開村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5505

人口數量: 41922人(2017年)

概況

黃梅縣轄鎮。位於縣境南端,長江北岸,與江西省九江市僅一江之隔。面積95.7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41922人(2017年)。轄3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新開小康街,距縣城32千米。

沿革

相傳唐朝佛教禪師弘忍,八歲時還不會講話,隨母到此拾麥,第一次開始說話,後遂定名此地為新開口。1952年設新開區。1958年改超美公社。1961年復為新開區。1975年復為新開公社。1984年改為新開區。1987年改為新開鎮。1996年,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轄新開、農科所、外洲、渡口下、下洲尾、白沙洲、蔡家渡、楊泗廟、邊洲、橫河口、西河頭、鄒家橋、寶興、孫家垏、陸家津、皇府津、四房墩、柴子湖、袁李、單家洲、單壩灣、鐵壩腦、鄧灣、汪家廟、六家咀、團坡、泥堰頭、上五房、郭王、黃哲符、扁擔垏、下港李、新埠、汪家洲34個行政村。

2004年,鎮政府駐新開,人口6.38萬人,面積77平方千米,轄外洲、渡口、下洲尾、白沙洲、蔡家渡、楊泗廟、邊洲、西河頭、王洲湖、袁李、泥堰頭、團坡、上五房、郭王、黃哲府、扁擔列、下港李、新列、寶興、孫家列、陸家列、鄒家列、皇府列、四房墩、柴子湖、張洲、單家洲、鐵壩、單壩垸、鄧垸、汪家廟、六家咀、新開33個行政村。

地理

新開鎮建鎮已有1000多年,清朝康熙年間定為「新開」至今。距孔壟鎮10公里,與孔壟鎮鄧湖村相交,下轄4個指導組,33個村。鎮政府駐新開村。全鎮總人口41922人(2017年),面積95.7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33個村。本鎮土地由長江衝壓而成,故境內土地平坦、溝渠縱橫、湖泊眾多,總面積95.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1922人(2017年),共有耕地51000畝。下轄新開、外洲、渡口、下洲尾、白沙洲、蔡家渡、楊泗廟、邊洲、西河頭、王洲湖、袁李、泥堰頭、團坡、上五房、郭王、黃哲府、扁擔埒、下港李、新埒、皇府埒、寶興、孫家埒、陸家埒、鄒家埒、四房墩、柴子湖、張洲、單家洲、鐵壩、單壩垸、鄧垸、汪家廟、六家咀、農科所、周橋移民新村、新開移民新村等行政村,版圖面積96平方公里。2004年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3849畝。其中:水田12788畝,旱地31061畝,新開鎮是全縣一個農業大鎮,支柱產業棉花,譽滿荊楚,曾連續九年在全縣奪冠,被評為全省百強 棉花鄉鎮

地理位置

新開鎮位於黃梅縣境內西南部,距縣城42公里,遇瀕長江與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隔江相望。

歷史記載

新開鎮位於黃梅縣城西南約四十公里處,南貼長江干堤,浩浩江水,滾滾東流,隔江相望,匡廬對峙。北依蔡山,江心古寺,晨鐘暮鼓,長空迴蕩;二度晉梅,花榮芬芳。查閱新開鎮的由來,乃屬歷史名稱:相傳唐朝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出生後口不能言,七歲時,(公元608年)隨母到此地拾麥,面對調戲他的收麥村民才開口說話,爾後弘忍又禪定五祖,故人們異口同稱此地為:「新開口」。至明清以鄉鎮建制,當時政府便依民俗正式命名為「新開口鎮」,民國後則簡稱為「新開鎮」。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新開口鎮在湖北黃梅縣西南七十里,與縣正南的清江鎮同為濱江要地,舊設巡司如此。」《縣誌》載:「乾隆五年(公元1759年)新開設救生船一隻;乾隆十二年(公元1766年)新開司設號兵29名,以巡江面。」新開鎮是黃梅三十六鎮之一,歷來為農貿集市,原有正街與后街,同治十八年(公元1888年)江堤潰口,正街全部沖毀,「龍凼」即當時正街的遺址,今日的正街乃當時的后街。而今新開鎮已是滄桑巨變,面貌全新,是新開鎮鎮政府的駐地,亦為新開鎮經濟文化的中心,還是參禪旅遊的勝地。

經濟狀況

本鎮經濟來源以農林業、手工業與外出務工為主,以水產養殖業、工業及商業為輔。

農業種植以棉、谷、小麥、蔬菜、油菜、黃豆等為主,並雜帶種植有花生、蠶豆、高梁、甘蔗、瓜果等,本鎮每年均可向外地輸送大量棉花、小麥、油菜籽、黃豆等農產品,屬於本縣重要的棉產區及糧產區。新開鎮棉花種植面積3萬畝,近幾年來,鎮政府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建立抗蟲棉基地、雙低油菜基地、旱稻基地、車前籽基地、竹笙基地等農業基地,基本實現改普棉為抗蟲棉,改夏糧為夏油,改水稻為旱稻,改低效為高效,推出一大批名、特、新、優產品,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另在長江大堤外圍,由於「退耕還林」政策,本鎮的林業在近十幾年來也得到極大的發展,每年春季沿長江大堤前行,江堤外圍的樹林、夾雜在樹木內的油茶花、忽隱忽現的長江以及江對面的廬山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水產品以人工飼養的白鰱、花鰱、草魚以及野生的鯽魚、河魚、河蝦、小龍蝦、鲶魚、烏魚、甲魚、鱔魚、泥鰍、泥螺為主,每至春夏季節該鎮大量農村勞動力在農活之餘均以捕撈、販運小龍蝦作為副業, 另有許多人利用水資源進行其它肉食動物的養殖。

本鎮的較大的一部分收入來源由手工業者提供,本鎮有許多青年男性均在本地或九江、武漢及沿海地區從事建築、裝潢等職業,因此也帶動的許多青年女性至沿海地區工作,基本上形成了「男裝修、女做衣」的特色,不僅消化了本地的剩餘勞動力,也極大的帶動本地的消費及經濟發展。

依託本地經濟結構及人員職業實際,在本鎮設立的企業主要從事着糧油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製造及銷售、服裝加工等幾個行業,這些企業也為許多不願從事農業但期望能在家鄉工作的人員提供了眾多就業機會。

由於周邊的小池、孔壟、蔡山等因交通發達,屬於傳統的商業強鎮,而本鎮因地理位置所限,對外交通不便,因此鎮區商業並不發達,商家數量也僅能基本滿足於本鎮大部分及周邊鄉鎮部分群眾的購物及消費,所以商業區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較大的改觀。不過由於「民營商業街」成功開發,本鎮的商業發展也必將向上大幅提升。

對外交通

本鎮對外交通由四條幹線構成:通過長江大堤與西邊的蔡山鎮李英地區、武穴市區以及東邊的分路鎮套口地區、橫壩頭碼頭、小池鎮區、九江市區、安徽進行連接,通過新分公路與東面的分路鎮區、小池鎮區及105國道進行連接,通過新張公路與東北面的孔壟鎮張河地區及105國道進行連接,通過新蔡公路與北面的蔡山鎮蔡山地區及省級的孔武公路、武穴市進行連接。

本鎮目前有農村客運專線三條:新開-小池(南線)(經本鎮的六咀地區、分路的套口地區與橫壩頭碼頭至小池鎮長途客運站)、新開-小池(北線)(經本鎮的周橋地區、分路鎮區及105國道至小池鎮長途客運站)、新開-黃梅(經本鎮的新洲地區、蔡山的蔡山地區、孔壟鎮區及105國道至黃梅縣長途客運站)。另有黃梅(由新開發車,經黃梅縣或龍感湖上高速)至武漢的班車一台,可在本鎮上下客。

視頻

黃梅縣新開鎮泥堰村周先榮廣場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