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添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添鄉位於滎經縣城北部6公里處的滎經河沿岸,幅員面積74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778人,其中農業人口10446人,2014年末實有耕地8779畝,退耕還林8667畝,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是群眾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青壯年勞動力7185人,2014年全鄉經濟收入9545萬,居民人均純收入8261元。[1]

簡介

新添鄉位於滎經縣城北部6公里處的滎經河沿岸,幅員面積74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778人,其中農業人口10446人,2014年末實有耕地8779畝,退耕還林8667畝,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是群眾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青壯年勞動力7185人,2014年全鄉經濟收入9545萬,居民人均純收入8261元。[2]

經濟發展

工業

新添鄉已建成工業園區2個(上壩工業園區、熊家山工業園區),入駐企業五家(旭光電子、釩氮合金、華森鑄造、佳士達化工、水晶寶石廠正在建設之中)。

農業

新添鄉是一個農業鄉,農民主要靠種植傳統農作物(水稻、玉米、油菜等)為主。4.20"蘆山強烈地震後,新添鄉以災後科學重建為契機,大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打造新添鄉"百畝天麻、千畝蔬菜、萬畝林竹"基地為目標,全力構建"產村相融"的發展模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河、黃碌、太陽高海拔山區打造"百畝天麻"種植基地,全鄉栽種天麻已達300餘畝;在海拔800至1000米在高山退耕還林區域大力發展林竹和茶葉種植林竹、茶葉,種植林竹和茶葉8000餘畝。海拔800米以下以上壩村、下壩村和廟崗村建設千畝蔬菜種植基地,已種植優質蔬菜300餘畝,上壩村、廟崗村大棚蔬菜示範基地已投入運營。

第三產業

新添鄉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新添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信用社、郵政儲蓄、衛生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與社會服務設施齊全。新添場鎮位於新添鄉上壩村,逢趕集日人流量可達萬人,依託新添場鎮的交易能力,帶動周邊群眾從事經貿、茶樓、農家樂等服務行業,拓寬了老百姓的收入來源。[3]

歷史沿革

新添鄉因茶馬古道上的新添驛站而得名。2006年鄉鎮撤鄉並鎮,由復順鄉、廟崗鄉、石龍鄉三鄉合併而成。

廟崗新村

廟崗村新村聚居點堅持"政府引導、農戶主體"的做法,按照"美麗幸福新村"的建設標準,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貌、自行建設,共同聚居203戶人家。政府投入資金2051.7萬元,用於"1+N"村級綜合辦公樓、健身廣場、交通路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初步建成。廟崗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

上壩新村

上壩村新村聚居點把災後恢復重建與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相結合,由聚居點村民聯合成立自建委,採取統規自建與統規統建相結合的方式,共同聚居175戶人家。政府支持"1+N"村級綜合辦公樓、道路、管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859.4萬元。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完工,紅瓦白牆,歐式陽台無不彰顯新農村別樣的風景。上壩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

下壩新村

下壩村新村聚居點堅持生態為先,以產業為支撐,充分挖掘優勢和資源,沿滎經河而建;重建農戶聯合成立自建委,採取統規自建方式,共同聚居82戶人家。政府投入資金408.7萬元用於道路、雨污管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初步建成,村民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下壩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

石家新村

石家村新村聚居點由重建農戶採取統規自建方式,共同聚居58戶人家。政府投入資金516萬元,用於"1+N"村級綜合辦公樓、健身廣場、交通路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初步建成,青瓦白牆的二層小洋樓、寬闊的街道無不彰顯着新農村的別樣風景。石家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

龍魚新村

龍魚村朝田頭新村聚居點由重建農戶採取統規自建方式,共同聚居19戶人家。政府投入資金139.5萬元用於道路、雨污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初步建成。村民不僅從危險的房屋中搬入安全、美麗的新居,而且從此告別了生活不便的日子。龍魚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

龍魚村沿洪壩新村聚居點突出山水田園特色,將生態理念融入新村建設的規劃、修建、管理中,由重建農戶採取統規自建方式,共同聚居31戶人家。政府投入資金234.5萬元,用於"1+N"村級綜合辦公樓、健身廣場、交通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初步建成。龍魚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

新添新村

新添村新村聚居點由重建農戶聯合成立自建委,採取統規自建方式,共同聚居117戶人家。政府投入資金691.4萬元,用於"1+N"村級綜合辦公樓、交通路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初步建成。白牆黛瓦、茶園環繞,與茶馬古道交相輝映。新添村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

山河新村

山河新村聚居點由重建農戶聯合成立自建委,採取統規自建方式,共同聚居49戶人家。政府投入資金471萬元,用於"1+N"村級綜合辦公樓、交通路網、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聚居點於2013年10月動工,2014年12月底初步建成。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新樓房錯落有致,色彩統一、風格協調,儼然鄉村別墅群。山河新村聚居點全體居民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4]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地處雅安市域中部,位於滎經縣城北部,滎經河貫穿全境。東與青龍鄉、雅安觀化鄉交界,南與大田壩鄉毗鄰,西與烈太鄉、民建鄉相連,北與天鳳鄉、天全興業鄉接壤。人民政府駐下壩村6組,鄉政府距縣城6.5千米。

地形

新添鄉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部,橫斷山區與成都平原的交界處,地勢中低周高,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區。屬山地地形。屬典型的雅安向斜河漫灘地貌,鄉域內高山、低丘、平壩兼有,鄉境內山勢挺拔,丘陵起伏,良田千頃。主要山脈有龍門山,境內最高峰三鍋樁位於新添村海拔1432米,最低點河嘴上位於龍魚村海拔695米米。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基礎的山地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風速小,霜期短。多年平均氣溫16.8℃。

水文

新添鄉境內河道是青衣江水系的第二大支流。在上壩村入境,由南向北,入天全後流入青衣江,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上壩、下壩、新添、廟崗、山河、龍魚、黃祿、石家、太陽共9個行政村;下設80個村民小組。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鄉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處,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3000餘冊。

交通運輸

新添鄉交通便捷。縣道滎天路(雅安市滎經縣--雅安市天全縣)由南向北貫穿全境。另有縣道龍新路(龍蒼溝--新添鄉)連接本鄉。此外,境內還有幾條鄉道分布於鄉域內,使村村基本通公路,交通較為方便。

郵政電信

該鄉有電信線路接縣城電信分局,郵政、電話已實現村村通,移動、聯通無線通訊也已實現鄉域全覆蓋。集鎮內有移動和聯通的營業網點。

給水

新添鄉現有自來水廠一處,主要為集鎮供水,

供電

該鄉的供電站位於滎經縣城35KV變電站供鄉域內各村及集鎮生產、生活用電,電源來自花灘中心變電站。各村及場鎮均設1-2台變壓器,其現狀電力設施齊全,電量基本能滿足現狀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