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
---|
|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英語:Special Announcement on Flooding in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是每當新界北部受大雨影響,引致該區的低窪地帶出現水浸或將會出現水浸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該項報告會透過電台及電視台向市民廣播,並在適當時候更新,直至大雨過去為止。[1]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獨立於其他氣象警告,例如強烈季候風信號或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暴雨警告信號、雷暴警告及山泥傾瀉警告,這些警告可同時生效,但由於惡劣天氣下不會出現結霜,因此此警告不會與霜凍警告同時生效。
概述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對農民、漁塘負責人、工程師、承建商及其他容易因水浸而引致損失的人士有預警作用。但猶如其他天氣警告一樣,這項特別報告是根據最新資料而判斷出最有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因此難免在發出特別報告後,大雨並未造成水浸;又或者突然形成的大雨在特別報告發出前已經在新界北部造成水浸。
新界北部(即元朗區東部及北區,包括元朗、八鄉、錦田、新田、牛潭尾、上水、打鼓嶺、沙頭角等)經常出現地區性的暴雨,引致該區嚴重水浸,但對香港其他地方則沒有影響。例如在1993年9月27日,當颱風黛蒂掠過香港之後,新界北部的低窪地帶便完全被雨水淹沒。另外在1994年7月22日,新界西北部錄得超過300毫米雨量。大雨導致300公頃農地及150公頃漁塘遭浸沒,消防員須動用橡皮艇拯救受困村民。此外深圳受大雨影響,深圳水庫需要排洪,亦會令新界部份地區出現水浸,例如1997年8月2日深圳受颱風維克托影響,下起大雨,令深圳水庫水位上升,需要在當晚9時緊急排洪,新界北部如打鼓嶺及沙頭角出現水浸。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的天氣稿如下:「新界北部,尤其是[元朗/八鄉及錦田/新田及牛潭尾/上水/打鼓嶺/沙頭角]一帶,正受大雨影響。在過去幾/_小時,該區錄得超過_毫米雨量。新界北部可能受大雨影響的市民,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避免水浸可能引致的損失。鄉村附近若有防洪警鐘,村民亦應留意。」
水浸警告歷史
由於1971年連日大雨,令城門水塘的水位超越警界線,故天文台就設立「城門水塘水浸警告」,表示城門水塘或城門下水塘存水量超過警界線,可能導致水塘滿溢[2]。
1983年,天文台引入「水浸警告」,是根據降雨量多少而發出。直至1998年3月天文台修改暴雨警告系統,加上市區排水系統改善,水浸情況減低及短暫,因此同期取消水浸警告服務,但新界北部地區由於有較廣闊的集水區和地勢平坦,雨水積聚和退卻都較為緩慢,往往要一兩小時,因此水浸可能長達數小時,因此天文台設立「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 ↑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香港天文台. 2020-02-06 [2020-04-06].
- ↑ 何佩然. 《風雲可測:香港天文台與社會的變遷》 (PDF).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 317及3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