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全球新舞台 |
全球新舞台 |
新舞台初由京劇藝人夏氏兄弟(月恆、月珊、月潤)、潘月樵與滬上紳商李平書、姚伯欣、沈縵雲等合組振市公司,為創導戲劇改良,並藉助新式戲院號召,振興南市華界市面而創辦。
簡介
位於十六鋪老太平碼頭附近,面臨黃浦江,後通里馬路(今中山南路)。為腰圓形磚木結構建築,共三層觀眾席二千餘座。新舞台廢除老式四方型戲台茶園格局,舞台設有機械轉台、燈光、布景,為國人自建的第一座仿歐洲、日本新式劇場。
歷史背景
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二(1908年10月26日)新舞台開幕,姚伯欣、夏月珊首任前、後台經理。至民國2年(1913年)夏氏兄弟離開原新舞台,又與李平書、姚紫若等組成開明公司,在城內露香園九畝地(今大境路露香園)路口再建戲院,仍名新舞台,為磚木結構,鋼樑屋架三層建築。民國3年(1914年)1月15日開幕。經理為姚紫若、潘月樵。是年8月15日、因沿街菜館失火,殃及戲院全部焚毀。翌年春節再建後重新開演。民國15年戲院為軍隊無償占用,此後演出時演時輟,終於在民國16年底以戲院破損而拆除。新舞台演員技藝精湛,且具民族愛國精神,排演警世新劇《黑籍冤魂》、《潘烈士投江》、《血淚碑》等,深得社會各界讚譽,所排連台本戲《二十世紀新茶花》、《濟公活佛》等劇轟動滬上。京劇演員譚鑫培、孫菊仙、王鴻壽、趙君玉等及熱心於京劇改革和文明新劇創作的歐陽予倩、劉藝舟、汪仲賢、王鐘聲、徐單果、沈冰血等都曾加入演出。新舞台熱心社會公益,清宣統元年(1909年)6月首建伶人義務救火隊,宣統二年義演助建南市救火會鐘樓。宣統三年以新舞台為核心,成立伶界商團。辛亥革命前夕,同盟會革命黨人,曾以新舞台為秘密聯絡據點。是年11月3日光復上海,新舞台藝員組織敢死隊,參加攻打製造局,孫中山署文獎勉潘月樵、夏氏兄弟等「奪獲製造局有功」。
《申報》報導
新舞台演出伊始,就在《申報》上刊登了演出廣告:「十月初二准演。開設十六鋪外灘新造洋式特別改良戲院便是。」演員有夏月潤、潘月樵、七盞燈、呂月來等、演 出的劇目有《定軍山》、《趙子龍長板救主》等。此後,新舞台的演出廣告便不斷在《申報》上刊出。新舞台揭幕演出廣告刊出的第二天,《申報》又以新聞消息的形式報道了新舞台的開演情況:「新舞台戲園開幕,官紳商學各界到者甚眾,由園主款以茶點,開演《南北和》、《定軍山 兩劇》,觀者莫不讚美。」 「昨日為新舞台演戲之日也昨日為新舞台演劇諸伶演日肅旱荒新戲以助振之日也伶界如是則凡非伶界者若何。1909.06.28申報12版新舞台一。」民國1912年3月, 潘、夏發起成立上海伶界聯合會,4月5日孫中山在新舞台觀看改良京劇《波蘭亡國慘》後說:「南市新舞台自創建以來,編演新劇,提倡革命,社會中因而感動,得奏大功。4月16日孫中山書「警世鐘」三個大字,製成幕帳一幅,贈給新舞台。民國8年五四運動爆發後,新舞台排演《可憐亡國奴》、《亡國慘史》等愛國新劇支持學生運動,並帶頭參加罷市 罷演等。「浦東中學校學生倪維廉昨日函致商團聯合會略雲十八日赴新舞台觀演國民愛國新劇至誠感人欽佩。1911.04.21申報19版學生觀演新劇之感動。」民國16年3月23日,上海 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勝利,第二次市民代表大會在新舞台召開,會上宣告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成立,新舞台因此成為上海歷史上第一個民選政府的誕生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