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施今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獎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中國近代中醫學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13歲跟隨舅父李可亭學醫。成年後受民主革命思潮影響,參加辛亥革命,棄政從醫。早年懸壺北京,以療效卓著,醫德高尚,深受群眾信賴。施氏在學術上提倡革新中醫,認為中醫之改進方法,應借用西醫有關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證。主張從標準化規範化入手,進行中醫改革。他以中醫病證名繁雜,有礙學術發展,呼籲統一病名。他率先打破框框,把西醫的疾病名稱引入中醫診療之中。他所研製的中成藥多以西醫病名命名(如氣管炎丸,神經衰弱丸等)。施今墨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治癒了許多蒼生的疑難重症,創製了很多新成藥,獻出約700個驗方。他為中醫的傳承作出突出貢獻,培養了許多中醫人才。出版《施今墨臨床經驗集》、《施今墨對藥臨床經驗集》等書;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1]

近代名醫施今墨原圖鏈接原圖地址

人生簡歷:

  1881年3月28日生於貴州,原名施毓黔,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坎山鎮施家台門。外公為清末大吏李秉衡

  1902年,隨父到山西,入山西大學堂讀書。後因參與反對校長之學運而遭開除。

  1903年,就讀於山西法政學堂。

  1906年,山西法政學堂畢業,保送京師法政學堂。從此開始業醫,並由黃興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1912年,以山西代表身份到南京參加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後留在陸軍部幫助黃興制定陸軍軍法。

  1925年,孫中山先生病重期間,曾延請施今墨診病。

  1929年,汪精衛提出《取締中醫案》,施今墨等組織華北中醫請願團,聯合各省中醫到南京請願,獲勝。

  1930年,應邀赴陝西為楊虎城將軍治病,藥到病除,當時報紙傳為佳話。何香凝、溥儀、載濤、李宗仁、郭德潔都多次延請看病。 與蕭龍友、孔伯華等名醫創辦北平國醫學院,任副院長。

  1932年,中央國醫館成立,任副館長。與魏建宏、劉肇甑、陳公素等人創立華北國醫學院並任院長。

  1940年,《祝選施今墨醫案》一書出版。

  1941年,任上海復興中醫專科學校董事長。

  1954年,周恩來總理接見他時,他向周恩來建議:成立中醫科學研究院、中醫醫院、中醫醫學院,開展中西醫結合事業,提高中醫地位等。

  1966年,「文革」開始後遭受迫害,後得周恩來保護。

  1969年春病危,口述關於中醫工作的建議,呈送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8月22日病逝於北京,遺囑火化並捐獻遺體作醫學解剖。

  1971年,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公墓。後在萬安公墓修建衣冠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