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旁觀拍手笑疏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旁觀拍手笑疏狂出自宋代劉克莊的《一剪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1]

束縕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舉着捆麻火把在夜裡走了十里有餘,只顧得挑着詩囊趕路卻丟掉了衣囊。天氣寒冷道路濕滑馬蹄都凍得發僵,原來是王先生實之來送劉先生克莊。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發熱談論着文章,論說聲驚倒了鄰居的牆推倒了胡床。旁觀的人拍手笑這兩人太粗疏狂放,我們回應說粗疏又怎樣狂放又怎樣!

注釋

一剪梅: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調以一個七言句帶兩個四言句,節奏明快。

余赴廣東:這一次劉克莊是到廣東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長官的助理)。實之:王邁,字實之,和劉克莊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軒集》。

束縕(yùn):用亂麻搓成火把。宵行:由《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轉化而來,暗示遠行勞苦之意。

詩囊:裝詩書的袋子。

元:通「原」。王郎:指王實之。

劉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劉禹錫多次被貶,自稱「劉郎」,此暗用其意。

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轉縮,便於攜帶。

疏狂:意為不受拘束,縱情任性。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為劉克莊被貶廣東時所作。劉克莊以銳意改革而屢受打擊的劉禹錫自比。在作此詩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職。其憤慨悵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現得非常清楚,與唐代的詩豪劉禹錫相比,亦覺無愧。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與友餞別的令詞。全篇表達了詞人傲視世俗的耿介個性,是他主動向社會發動「攻擊」的狂放表現。語極誇張,情極大膽,豪爽、超邁,淋漓酣暢。[2]

上片寫臨行前的情景——劉克莊連夜起程,王邁為其送行。先寫自己將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負過重,便把衣囊拋棄,只挑着詩囊上路。豪爽的性格與嗜詩如命的心情於此可見。「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縕宵行十里強」,開門見山地描寫連夜而行的情狀。一枝火把引路,來到十里長亭,點出餞別之意。

「挑得詩囊,拋了衣囊。」表現了書生本色,詩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結晶,自然不肯輕易拋掉。詩囊里裝着他的詩篇,也裝着他的一腔豪情滿腹抑鬱。

「天寒」三句,先從自然條件的惡劣寫旅途之艱苦,再點友人相送之誼。「天寒路滑馬蹄僵」,一個「僵」字,寫盡了艱苦之狀。雖在說馬,但行人顛簸於馬背,冒着寒風,艱難趕路的情景,已躍然紙上。「王郎」送「劉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謝」望族之後,而「劉郎」則為被貶謫者的代稱。

下片寫餞別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卻並不傷別感慨,而是痛飲酒酣,豪情滿懷,談文論詩,睥睨世俗,狂放不羈。二人高談闊論,以致驚動了東鄰西舍。詞人曾以《落梅》詩受謗免官,他對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後三句寫道:當別人笑他疏狂時,他滿不在乎地回答他們,並不以疏狂為意。這正是對當時束縛思想的、嚴酷的禮法制度的挑戰和抗議。

「酒酣耳熱說文章」,從結構上說,是上片情節的結局。又是可作為下片的開端,順勢翻出新的情節,安排頗顯匠心。「酒酣耳熱」表現了酒逢知己的歡樂,同時又是詞人熱情奮發,興會正濃的時刻。詞人避開朋友間碰杯換盞的次要情節,而徑直寫出「說文章」的一幕,可謂善於剪裁。「說文章」極含蓄地暗示他們對時事的評論、理想的抒發,以及對憂憤的傾泄。

王實之秉性剛直,豪氣干雲人稱子昂、太白。劉克莊也是言談雄豪,剛直無畏。「驚倒鄰牆,推倒胡床」兩句,正是他們這種英豪氣質的形象表現。前句寫客觀反響,後句寫人物舉動。兩個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興指點江山,語驚四座,全無顧忌,鄰座驚傻觀者豎發,全與我無關。這種形象的誇飾淋漓盡致地張揚了二人的豪氣。

「旁觀拍手笑疏狂」,作者設想,若有旁觀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種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現,對狂者來說不足懼,倒起着反襯作用。劉克莊與王實之在志士受壓、報國無門的時代,將心頭的積鬱,化為激烈的言詞、不平常的行動,自然會被稱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態度明確堅定,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動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這首詞體現了劉克莊詞風雄偉豪放的一面,也反映出他繼承了辛棄疾的革新精神,同時又發展了詞的散文化、議論化的特點。

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