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人汽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Google Driverless Car是谷歌公司的 Google X 實驗室研發中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駕駛者就能啟動、行駛以及停止。2012年底正在測試,已駕駛了48萬公里。項目由Google街景的共同發明人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領導。谷歌的工程人員使用7輛試驗車,其中6輛是豐田普銳斯,一輛是奧迪TT。這些車在加州幾條道路上測試,其中包括舊金山灣區的九曲花街。這些車輛使用照相機、雷達感應器和激光測距機來「看」其他的交通狀況,並且使用詳細地圖來為前方的道路導航。谷歌說,這些車輛比有人駕駛的車更安全,因為它們能更迅速、更有效地作出反應。然而,在所有的測試中,都有人坐在駕駛座上於必要時可以隨時控制車輛。[4] 2012年4月1日,Google展示了他們的使用自動駕駛技術的賽車,命名為10^100(十的一百次方,也就是googol,"google"這個單詞的詞源) 2012年5月8日,在美國內華達州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3個月後,機動車駕駛管理處(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為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頒發了一張合法車牌。為了醒目的目的,無人駕駛汽車的車牌用的是紅色。

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9月23日,谷歌汽車在山景城(MountainView)與一輛商務貨車撞在一起,它可能是谷歌汽車遭遇的最嚴重車禍。

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會怎麼發展

1. 無人駕駛第一重天:汽車只是出行工具花大價格買了輛車,然後再花更多的錢買停車位,車子一落地就貶值,各種保險維修費用,空置率高,每年有超過百萬人喪生在車禍中,城市道路建設規劃汽車比步行優先級高,但永遠解決不了擁堵的現象。有沒有人思考過,人類發明汽車到底是為了方便人類還是為了服務汽車?有時候換種思考方式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即使現在無人駕駛還沒到來,但滴滴,uber打車平台的崛起已經讓不少人延後或取消了購車計劃。無人駕駛的到來或許還需要一點時間,但總有普及的那一天,在這個過程中,改變的不只是人們購買汽車的類別和方式,更是擁有汽車的方式。設想一下,當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去叫到一輛無人駕駛汽車的時候,一輛你獨自擁有的汽車還有多大的意義?到那個時候無人駕駛會讓汽車回歸它最本來的面目——那就是自動位移工具。既然如此,與之相應的商業模式也會發生深刻重大的變化。私家車時代即將快速過去,用戶不再把擁有一台私家車作為嚮往的生活方式,因為手機可以隨時召喚一台無人駕駛汽車來搭乘,按使用時長和里程數付費即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神馬維修保養,違章繳費,事故維修,洗車停車這些現在習以為常,買了車就天然得伺候它的事統統都沒了。

2. 無人駕駛第二重天:「移動革命」互聯網新戰場前段時間,李彥宏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演講稱,手機端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了,是的,他沒說錯,他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他認栽了,但他不想錯過汽車端的移動互聯網,這將是下一個能撐起百度市值的巨大市場就像我上面舉的「普渡」電動汽車例子,假以時日,百度的無人駕駛真的上市了,那這輛車每天都載着你上下班,採集到你的各種生活習性,各項數據,這對於百度來講是個大金庫,那麼百度搖身一變,就能成為最好的汽車保險公司,最好的信用貸款公司···到那時候,購買汽車裝飾、金融分期、車險、保養等環節再也不用去萬惡的4S店,直接通過汽車移動OS系統就能下單。互聯網公司一貫是玩跨界競爭高手,做網店的淘寶吞噬了銀行的生意,做社交的騰訊讓9億中國人忘了電話是可以拿來打的,當自動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時候,跨界競爭將成為一種常態,大公司吞噬小公司,所有的商業模式都將被重塑。

3. 無人駕駛第三重天:加油站即將消失,物流行業重新洗牌在科技圈,普遍認為無人汽車的大規模商業化使用至少要在10-20年以後。但是毋庸置疑,那天總會到來。而隨着電力驅動無人駕駛汽車革命的降臨,90%的汽車可能會消失,停車場不再有意義,加油站、物流保險等等行業和模式都將面臨着顛覆。汽車的發明除了創造了更多的新崗位,同樣也讓很多馬農場馬車倒閉,馬夫飼養員失業了。

同理,無人駕駛除了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以外,就會發現前景並不是一片光明。截止到2016年,我國物流總額達300萬億以上,從業人員超3000萬人,由物流運輸業創造並衍生出來的其他相關崗位更是數不勝數,3000萬名司機在各個地區之間長途跋涉,並且要經常性地停下來加油、維修、吃飯、休息甚至大保健。這樣就會形成了專門針對司機的需求而建立起來的一整個經濟鏈條,而加油站、汽車維修店、餐館、旅館和大保健服務都是其中比較有代表的例子。所以,整個運輸行業創造了數千萬個工作崗位——但,這也還遠遠不是問題的全部。

司機行車路途中那些農家樂、汽車維修員、大保健等等裡面工作的服務人員,他們在當地經濟鏈條中扮演的也是消費者的角色。試想農家樂的雞鴨鵝從哪裡收購回來,一個維修員會把自己的工資花在什麼地方,一個保健女技師在當地的開銷又會是如何。他們的需求同樣會刺激創造出的工作崗位,這就是經濟學上的公路經濟學理論。所以現在我們討論的絕不僅僅是一連串因物流司機而衍生出來的數萬千工作崗位,還有更偏遠地區的整個村莊,他們都是公路經濟鏈條中的重要環節。物流司機這一群體的消費水平有任何微小的下滑,都會讓許多偏遠地區的經濟出現萎縮。但這從來不是資本家應該思考的問題,用無人駕駛代替司機,成本大大降低,車禍率減少,運輸效果更高,這是一筆傻子都能算清楚的賬。這一切都意味着,機器取代司機是必然趨勢。這並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個時間問題。至於那些數千萬失業的司機,夾緊雙腿鄒着眉頭的技師們,還有被遺忘的村莊和枯井,將會怎樣··而最終我們每個人又將受到怎樣的影響?無人駕駛第四重天:「超級大城市」現身,貧富差距更加嚴峻 偏遠山區的城鎮首先受到衝擊,無人汽車在公路上就像火車一樣排着隊一輛接一輛的經過曾經停滿貨車的農家樂,農家樂老闆關了門賣了地,帶着老婆奔往大城市生娃兒,這裡不會再有新的村莊誕生,房地產、教育和醫療的經濟推動力隨之停滯發展。人們紛紛湧向大城市找工作,屆時,中國將會誕生四個一億級別的「超級大城市」,階級劃分中心地帶呈環形逐漸遞減,越外圍窮人越多。機器代替人工成為主流,VR技術的成熟,促使人類大規模遷徙到虛擬世界,21世紀中後期的經濟發展不再由人力驅動,而是虛擬消費,財富也將會越來越多地從社會底層和中層向上層階級轉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便民便利的無人汽車也會因不同的人使用造就不一樣的人生,假設每個人出門乘坐無人汽車需要兩小時路程,看似大家都解放了雙手,但值得思考的是,你能拿這兩小時幹什麼?有錢人和自律的人可以拿這兩小時交高昂的學費,進行在線學習,提升自我,超越別人,但是大部分人會幹嘛?會沉迷於廉價的遊戲,逛淘寶,社交聊天,看A片···來消磨時間。所以無人駕駛還會造成分水嶺的界限,那些自覺的人就會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我們都知道一萬小時理論)但大多數人會拿這一萬時間來玩,而實際上這樣會更退化。直接後果就是,窮人越來越上不起大學了,高等教育費用日益昂貴,漸漸成了精英子女的特權,財富越加向少數人集中,貧富差距因此而更加嚴峻。結語寫到這裡,讓我想起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贍養人類》,技術的飛躍發展到最後,第一地球變成了由一個富人和二十億個窮人組成的世界,如果真的讓劉慈欣猜中,那人類也真是夠愚蠢的,我們竟然被自己設計出來的汽車撞倒了···But who care,人類的現代文明之所以能發展到這樣,並不是因為我們像地球,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圍繞着太陽轉,發展科技,是因為人類想解放雙手,從而能夠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生,對於失業的恐懼原本就不應該存在,我們應該擁抱失業,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解放,這才是是人類發明新技術的原因。假以時日,機器取代了我們,我們不該去問自己應當怎麼辦。 而是應該問:當從各種勞動中解脫出來之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