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形大象樓觀台(憨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形大象樓觀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無形大象樓觀台》中國當代作家憨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無形大象樓觀台

樓觀台,一個古老的名字,一片神奇的土地。有人說,她是一首抒情歌,節奏舒緩而鏗鏘;有人說,她是一章哲思詩,韻律渾然而奇崛;也有人說,她是一幅寫意畫,水墨交融而成趣……我說,她是一曲音樂,一曲金聲玉振的商周王室之宮廷韶樂。

秋高氣爽,楓葉燃燒的季節,我來了,沐浴着東來的紫氣,置身於編鐘、石磐、塤缶、蕭瑟的樂池裡,沿着那個生於楚國苦縣曲仁里的老冉足跡,由他工作單位的東周洛陽守藏室,秦晉交界的函谷關一路尋找而來。因了,這位智者的歸隱,「古、秀、奇、幽」的終南山,留下了說經台、上善洞、煉丹爐、仰天池、百竹林、吾老洞、大陵山等一干聖跡。由之,「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佳」的樓觀之地,孕育成為了道教之祖庭,天下第一福地,贏得了「洞天之冠」的美譽。

樓觀聖地,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千百年來,吸引着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騷客接踵而至。或感受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民族氣節;或領略化女泉那連串的神奇;或尋找老子當年講經的身影;或尋訪尹喜結草為樓的故事……瞧:唐太宗李世民來了;詩仙李太白來了;唐左丞王維來了;現實主義詩人白樂天來了;初唐大書法家歐陽信本來了;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來了……你看他:吟風弄月,你看他:感懷風情,你看他:題詩作畫,你看他:踏青尋幽;你看他:拜謁先賢……多了,多了。其間,尤以白居易的《長恨歌》為最,時至今日,那迴旋曲折、婉轉動人的愛情悲劇,仍舊漾着漣漪陣陣,讓我在這煙霧繚繞的終南山下、集賢鎮上,去感受,去揣摸,去回味,去咀嚼……

憑着一腔尋古之幽思,漫步於樓觀台的秦磚漢瓦里,徘徊於宗聖殿的遺址前,支離破碎的殘存石碑用極其微弱的語調,向我講述着一個個漸行漸遠的曾經。氣息奄奄的垂暮古柏,渾身的滄桑,一臉的無奈,折射着生死輪迴的的天道軌跡;老子手植銀杏的綠意盎然,呈現着精神煥發,昭示出生命循環的道家真諦。於點化為石的青牛身邊,感知着道教文化的無形大象,對接着那段歷史的天空;撫摸着傷痕斑駁的同塵洪妙真人李尊師道行碑,尤似與先賢對話,解讀着道家思想的深刻內涵。驀然間,有山風自大陵山間走來,於那虛無縹緲的祥雲之上太上老君飄然而至,似乎他在感悟天地之變化,俯仰正氣之浩然,不由傾吐出空谷迴響的希聲大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深知: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乃物之母,欲觀其妙,常有也。因之,一氣呵成洋洋灑灑數千言,為風塵破譯天地之玄秘,插上了一把靈敏的鑰匙,宛若宏鍾大呂,響徹寰宇。

我不知,為什麼這裡的山水有着諸多的靈異,倘若說,煙雲繚繞千峰疊翠是上蒼的眷顧,溪流縱橫森林茂密是大自然的造化,那麼延生觀上清大殿營建時龍鳳獻瑞的出現,那可不是來自於民間的傳說,佐證事件的落鳳亭和龍鳳石柱,以一種無形的大象向世人告知着發生的離奇。更加令人不能解釋的是,當這群操着南腔北調的文人們現身於化女泉三清殿之際,藍頂殿堂的上方一朵祥雲飄然而至,瞬間裡,幻化出一軀鶴髮白眉的老者,竟然與大殿神台上的老子神像別無二樣,甘肅天水的同道王鈺迅速按下了快門,留住了不可思議的太上老君現身圖像。

伴隨着風吟鳥啼,古木稱奇,還有那周秦遺存,漢唐勝跡,懷揣着一顆獵奇的心,或探索正財神的影蹤,或追尋道家祖師的玄秘,或體味農博園的自然和諧,或解讀化女泉、延生觀、大秦寺……的無字天書,慨嘆老莊的哲思,還有那沖虛道人的至高境地。佇立於「此台一攬秦川小」的東、西樓觀間,感知着老子那抑揚頓挫的講經聲,任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大智慧漫過心田,驅使我不由自主得登上了道家扁舟。仰望無際的長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也許,有人問:你們這群文化人棲身綠意盎然的生態園裡,除了多呼吸點氧氣,不會有什麼道家文化可言了吧?我說:錯,大錯,特錯。經過簡短几天與彰顯着濃郁道家氛圍樓觀台的零距離接觸,深深感悟到,生態養生恰恰是蘊藉着道教之內涵。道家言:「滌除玄鑒,澄懷味象」。就是要人們忘卻塵世的煩惱,把心擱放於清靜虛偽的境地,一塵不染,一妄不存,一相不着的去妙悟天地之玄機,在煩勞的塵世中去追求一份物我兩忘,返璞歸真的家園。由之,這群有所感悟的「作家們」,便盡興地在樓觀台的農業博覽園裡折騰起來:豆棚瓜架下肆無忌憚;生態大棚中流連忘返;翠綠草坪里騰跳嬉戲;原木閣樓上夜半歡歌。由着天性,由着自然,演繹出一幕幕天人合一的和諧輕喜劇。他們的這番折騰,正是暗合了道家「致虛極,守靜篤」的養生理念。老子示人惟有收斂浮華,歸於篤實,凝神於虛,養氣於靜,才能回歸本真。置身於自然的狀態,忘卻鬧市的喧囂,豈不是複本歸真的一大樂事嗎?那又何樂而不為呢?折騰,折騰,盡情的折騰吧。

一曲深沉悠揚的集賢古樂,在笙簫陶塤的交響中,翻過趙公明故里的紅牆碧瓦,通透瀰漫的霧幛縈繞樓觀古台,大氣盤旋,餘音繞樑,大音希聲,盪氣迴腸。終南山煙霧縹緲的仙境裡,樓觀台更加呈現出無形大象。

[1]

作者簡介

憨仲,湖南綏寧人,現居浙江紹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