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無拘無束放風箏(周嘉欣)

​​ 無拘無束放風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無拘無束放風箏》中國當代作家周嘉欣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無拘無束放風箏

每當重溫詩人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詩句時,就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放風箏的場景。

印象中,農村孩子大都沒有多少花樣的遊戲活動,放風箏就是我們這些小夥伴們最喜歡玩的遊戲之一。

每當清明節前後,在天高、風清、雲淡的日子裡,我們生活的村莊上空就會飄舞着各式各樣的風箏,那些盤旋在天空的風箏都是我們自己親手動手製作的。因為那個時代缺衣少食,家庭經濟拮据,根本沒有錢去買風箏。

至今我還記得童年時候後做風箏的場景。我們找來一截竹子,悄悄的把母親切菜的刀子拿出來,破開竹子,劃成手指寬的篾條,然後去掉篾條帶黃色的部分,留下柔韌較好的青色部分,就用這些韌性較好的篾條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再在這些骨架上,糊上廢報紙,再用筆墨在廢報紙上塗上顏色,然後系上一根細繩,一個簡易的風箏就做成了。製作風箏有的像蝴蝶、有的像燕子、有的像老鷹……

記得也有夥伴因家庭條件的限制,買不起放風箏的線,只好將母親納鞋底的線偷來做放風箏的線,因風箏線短,導致張力不足,只能飛到三四米高,由於缺少氣流,風箏瞬間就下落,有的落在樹梢,有的落在房頂,但夥伴們不會因失去風箏而興嘆,仍然心情十分愉悅。

我們放風箏的時間大都是在放學後,在回家的路上,小夥伴們把一扔,爭先恐後地從書包里拿出風箏放飛。

放風箏很講究技巧,剛放風箏的時候要小跑起步,才能將風箏放起,抬頭看着風箏升起後,大家就可以無拘無束的放風箏了。

回到家中,有的因玩過頭了,沒有按照父母的吩咐辦事,只好乖乖的找來板凳和竹板,撲在板凳上接受「家罰」。直到現在我還清晰的記得玩放風箏玩過頭了,撲在板凳上父母用竹板打我屁股的往事。

時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上出售着各式各樣漂亮的風箏,再也不需要自制了。但人們放風箏的觀點卻悄然的變了,不再把放風箏當成是一項遊戲,而是把放風箏當着一項體育運動

現在想來,放風箏既鍛煉了身體,也陶冶了人們的情操。

[1]

作者簡介

周嘉欣,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