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棣縣馮安邦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棣縣馮安邦紀念館位於山東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496件/套,舉辦展覽8個,開展教育活動9次,參觀人數22萬人次。

馮安邦簡介

馮安邦(1884 - 1938.11.3)又名景樹,字化民,號恩善。山東無棣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民國抗日將領。自幼資質敦厚,性格豪爽,見義勇為。清末投軍,民國元年後隸屬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由騎兵排長依次晉升工兵連長、營長、團長,西北軍第四十八旅、第三混成旅旅長,第二十八師、第二十三師師長兼代寧夏省主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十七師師長等職。追隨馮玉祥,先後參加了討伐張勳復辟、討伐陝西軍閥陳樹藩之役,及「首都革命」、「五原誓師」、平定甘肅「河湟事變」、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二軍中將軍長兼第二十七師師長。

1938年11月3日,奉命扼守大別山的戰役中,與敵人血戰五十餘日,殲滅大量敵人後在轉進襄樊的途中,遭日機轟炸,重傷陣亡,壯烈殉國。終年54歲。

1940年9月25日,國民政府發布褒獎令,表彰馮安邦「奮跡戎行,戰必先驅」的抗日功勳,並追授其為陸軍上將。建國後,馮安邦先後入注《中華英烈大辭典》《無棣縣革命烈士陵園英名冊》。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建國後,民政部編《中華英烈大辭典》已將馮安邦作為全國着名英烈列入其中,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入注無棣縣革命烈士陵園英名冊。為紀念馮將軍抗日殉國68周年和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棣縣人民政府決定在馮安邦故居(無棣縣海豐路27號)建立馮安邦紀念館。

2006年8月28日,「馮安邦紀念館」正式開館,馮安邦將軍半身漢白玉雕像為漢白玉石質,碑座為三級台階和碑身組成,將軍像高1米,碑通高2.8米,像厚0.8米。濟寧市嘉祥縣製作。郭雲鷹書記全程安排,旅遊局趙吉義局長親自從嘉祥乘車運送回來。歷時20餘日製作完成。碑前面是國名黨名譽主席連戰題詞的「馮安邦將軍」。碑文為無棣縣原文史辦主任於長鑾主任撰文,現居濟南的鄉賢王仲武書丹的。

美中文化藝術交流會會長愛新覺羅恆懿題贈匾額,着名書畫家李山為馮安邦故居題寫牌名。鄉賢王仲武老先生為紀念館撰寫楹聯[1],邑人於長鑾敬撰碑銘。

整個紀念館館堂典雅,設計精美、內容豐厚、資料翔實。

展廳展館

紀念館展室布置中壁展含領袖題詞、作戰序列、軍事地圖、社會褒獎、陵園奉祀六大板塊。正堂迎門是馮安邦遺像和簡介,對聯和橫匾詞語皆出自國民政府對馮將軍的褒揚令。

櫥展共12組,展出了馮將軍的名章、詩稿、獎狀、孫連仲制贈的銅質鎮紙,以及馮將軍的戰史資料大宗。

詳細資料如下:

第一部分是馮氏家譜[2]和馮將軍家庭簡介。馮安邦祖籍無棣城西馮家鋪,清朝末年遷居信陽張辛店(就是現在的店子街村),始祖的名諱叫馮宗聖,馮安邦是馮氏家族第十六世傳人。他的高祖叫馮友,祖父馮作德,屬農耕世家。其父馮維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五品把總,武功高強,力大過人。左邊陳列的是馮將軍的家庭成員一覽表。

第二部分是馮將軍的妻侄於長鑾先生寫給山東省民政廳的信,以及省地縣關於對馮安邦認定烈士的信函和文件。

東面的兩個展櫥分別是第三、第四展櫥,展出的是抗戰時期正面戰場的戰鬥序列和軍事地圖,分別標有馮安邦的四十二軍在對日作戰中的戰區歸屬和戰略地位。

第五、第六展櫥是馮將軍的嫡親、着名書畫家愛新覺羅恆懿女士饋贈的書畫瑰寶「大吉大利圖」,是恆懿女士從美國新澤西州萬里傳書而至,真情可鑑。

第七展櫥陳列的是馮將軍的印章、鎮紙和戰地詩稿。印章是國民政府統一製作的馬鈕將軍印(風磨銅質),鎮紙是台兒莊戰區司令孫連仲上將制贈的。刻畫着松鶴延年圖。並刻有「孫連仲制贈、化民師長雅存」。戰地詩稿是馮將軍的老部下二十七師軍械員別志南寄贈給於長鑾先生的。

第八展櫥是載有馮將軍傳略、事跡的書籍影印件。

第九展櫥是登載馮將軍事跡的部分報刊書籍

第十展櫥是蔣中正、李宗仁致馮安邦的電報和手令,以及最高指揮機關對馮部的指令和表彰。

第十一展櫥是台兒莊當年的部分戰地照片,中間一幅的中立者是馮安邦將軍。

第十二展櫥的內容是一組見證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照片。

視頻

無棣縣馮安邦紀念館 相關視頻

中華抗日英烈馮安邦將軍故居
紅色渤海情第四卷:抗日將領馮安邦抬着棺材上戰場

參考文獻

  1. 什麼叫楹聯?,懂得
  2. 家譜的種類 ,搜狐,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