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指向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無線電指向標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無線電指向標由發射機和天線組成。無線電指向標系統為無線電測向系統,船載接收機通過接收無線電指向標發射的無線電信號,獲得船舶與無線電指向標的方位線和對北的真方位;為了獲得海上船舶的位置,需同時接收兩座無線電指向標發射的信號,獲得相交的兩條方位線,其相交點即船舶位置。
在我國的發展
自20世紀40年代始,山東海區先後設有朝連島、團島、成山角、鏌鋣島、黃島、王家麥島等6座無線電指向標,其中團島、朝連島指向標於1946年8月由膠海關接管後停用。建國前,各指向標台不同程度地遭到戰爭破壞。建國後,根據實際需要,各指向標台得到恢復、調整與建設,至20世紀90年代,成山角、鏌鋣島、王家麥島等3座指向標仍在使用。之後,隨着科學技術進步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廣泛應用,在王家麥島、成山角兩座指向標分別被改造為無線電指向標/差分全球定位系統(簡稱RBN/DGPS)後,山東海區指向標台全部關閉。
我國第一座無線電指向標(站)於1929年在長江口附近花鳥山燈塔建成,到1993年形成了由22座無線電指向標站組成的覆蓋中國沿海水域的無線電指向標網。20世紀90年代初,交通部安全監督局開始研究利用沿海無線電指向標建立無線電指向標/差分全球定位系統(RBN/DGPS),開始利用原有設施播發差分信號。
基準站精確位置的測定
為了保證系統的位置精度,也為了與國際接軌,基準站的平面位置及大地高,均需採用GPS星座所隸屬的世界大地坐標系,目前是WGS84坐標系(將來是ITRF坐標框架)。由於WGS84與我國海圖採用的國家坐標系不一致,需進行坐標系統的轉換。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