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皺唇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日本半皺唇鯊 |
---|
學名 Hemitriakis japanica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39 英文名 Japanese topeshark 別名 Galeorhinus japonicus、 日本翅沙、日本翅鯊、沙條、胎沙、 日本灰鮫、白鯊仔(澎湖)、赤匏仔(澎湖)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110 cm |
分類 |
綱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目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科 皺唇鯊 Triakidae 屬 半皺唇鯊 Hemitriakis |
日本半皺唇鯊,體延長側扁。頭平扁。吻一般長,呈拋物線。眼裂縫狀,具瞬褶。前鼻瓣稍延長如葉片狀;不具口鼻溝。口裂呈圓弧狀;上唇溝往前延伸幾達上頜縫合部;齒刀狀,稍扁平,上下頜齒同形,兩行在使用,上下頜均具一尖直正中齒,正中齒及第1-2齒兩側各具2-3小齒頭,其餘齒具傾斜之齒尖及小齒尖。
噴水孔小。盾鱗具3棘突3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稍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後角稍後之上方;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稍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略大於第一背鰭;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較低,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
體灰褐色,腹部、胸鰭和背鰭後緣為白色。[1]
棲地環境及深度
砂泥底、近海沿岸。棲息深度10 - 100公尺
棲息於近海和外海至少100公尺深處。主要以小魚、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卵胎生,一胎可產下8-22幼魚,產下的仔魚可達20-21公分。 [2]
分佈
西北太平洋: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來自印度尼西亞安汶的名義記錄(未經證實,基於與埃米特里阿基斯·阿卜迪塔(Hemitriakis abdita)接近或不同的標本)和新喀裡多尼亞。[3]
繁殖
卵生卵,胚胎僅以卵黃為食。
保育
最少關注(LC) ;評估日期: 2007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