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日語:気象庁マグニチュード,{\displaystyle M_{j}}{\displaystyle M_{j}})是日本使用的地震度量。2003年9月以前,日本氣象廳使用的地震規模度量,與矩震級能夠良好地對應,從2003年9月開始,日本氣象廳開始使用新方法計算震級。
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是以強震計記錄的以5秒為周期的地震波形的最大振幅值來計算的,通常在地震發生後3分鐘內就能計算出來,十分適合速報。另一方面,在震級超過8.0的巨大地震的情況下,周期5秒的地震波的大小可能幾乎沒有變化,所以可能無法推算出正確的數值。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地震發生當天,日本氣象廳發布的震級是7.9(速報值)和8.4(暫定值),該數據發表2天後,才又修正為矩震級9.0[1]。
概念
日本氣象廳震度階級是日本採用的地震度量,以「震度」表示地震的烈度,是日本獨有的度量。一般來講,當地震發生後,僅用「某地震感強烈」是無法詳細說出具體災情的。因此,將地震烈度劃分為不同等級可以詳細地描述地球上某一點所受的搖晃程度。1884年,氣象廳震度階級誕生了。
不同於矩震級或里氏地震規模以一個數字描述地震的整體規模,而日本氣象廳震度階級描述地球上某一點所受的搖晃程度(即中文的地震烈度)。所以,每個地點量得的震級都可以不同。概述圖中的電視畫面可以顯示這一點,圖中九州島並非所有地區監測到強震。
歷史
震度階級的劃分曾經幾度被修改,因為1923年關東大地震和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地震烈度均超出了當時劃定的範圍。日本人從1996年起使用新規定的十個震度階級。
等級劃分
日本氣象廳震度階級分為「0~4、5弱、5強、6弱、6強、7」十個階級。
人們對震度0無感,震度1至震度3對人們沒有危害,而震度4以上的搖晃會對人們造成危險,震度7已經是毀滅。而自1996年設立新的震度階級以來,日本氣象廳觀測過六次「震度7」,包括1995年阪神大地震、2004年新潟縣中越地震、2011年的3·11日本地震、2016年4·14熊本地震的前震和主震[2]以及2018年9·6北海道地震。
視頻
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日本關於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研究報告一,道客巴巴, 2015-7-3
- ↑ 日本氣象廳稱熊本16日7.3級地震是主震 呼籲警惕餘震,環球網,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