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航空115號班機事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本航空115號班機事故
圖片來自easyatm

日本航空115號班機事故(JAL115,日本航空115便しりもち事故,Nihonkōkū 115-bin shiri mochi jiko)或稱日本航空115號接觸事故,為1978年6月2日,由東京羽田飛往大阪伊丹的日本航空115號波音747-146SR(巨型噴氣式客機,註冊編號JA8119)在大阪府豐中市螢池西町的大阪伊丹國際機場着陸時,由于飛行員操作失誤,導致角度過大引起的機尾擦地[1] 事故。

涉事航機

包括本次事故在內,涉事航機一共發生過3次事故。

  • 1982年8月19日,在從羽田機場飛往千歲機場降落時,由於視野不良導致飛行員判斷錯誤,導致航機從跑道右側滑出並讓四號引擎觸地因而重飛。在視野不良的情況下,機長仍然允許副機長操作着陸,此舉違反當時日航的規定。
  • 1985年8月12日,由涉事航機執飛,從羽田機場飛往伊丹機場的JAL123號班機,於起飛後12分鐘因本次事故後不當修理導致的金屬疲勞導致垂直尾翼脫落,並使液壓系統全部失效,航機在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墜毀於群馬縣上野村高天原山,包括機組人員在的524人中有520人死亡,4人重傷。(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

事故後的經過

該次事故中機尾受損後,波音公司沒有妥善修補。在替換損傷的壓力壁面板時,應當使用一整塊接合板連接兩塊需要連接的面板,並在上面使用三排鉚釘固定,但維修人員使用了兩塊不連續的接合板,一塊上面有一排鉚釘,另一塊上面有兩排。這使得接合點附近金屬蒙皮所承受的應力明顯增加,對金屬疲勞的抵抗力下降了70%之多。在維修後幾年的飛航過程中,因客艙內部的多次加壓和減壓,此處的金屬疲勞不斷累積,最終導致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的發生。

概要

本次事故雖然沒有出現死者,但是由於降落時的碰撞導致25人受傷。這起事故被認為是導致了之後在1985年8月12日發生的日本民航史上單次死亡人數最多的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的原因,由於不良着陸導致機尾壓力壁破損,製造方波音公司修理不當,導致金屬疲勞在經過修理的機尾壓力壁處產生。在上萬次的起降過程中,機艙內壓力不斷地變化,導致由金屬疲勞產生的縫隙越來越大,最終致使垂直尾翼脫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