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唐書·張建封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唐書·張建封傳出自於《舊唐書》,此史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1]

原文

張建封,字本立,兗州人。祖仁范,洪州南昌縣令,貞元初贈鄭州刺史。父玠,少豪俠,輕財重士。安祿山反,令偽將李庭偉率蕃兵脅下城邑,至魯郡;太守韓擇木具禮郊迎,置於郵館。玠率鄉豪張貴、孫邑、段絳等集兵將殺之。擇木怯懦,大懼;唯員外司兵張孚然其計,遂殺庭偉並其黨數十人,擇木方遣使奏聞。擇木、張孚俱受官賞,玠因遊蕩江南,不言其功。以建封貴,贈秘書監。

大曆初,道州刺史裴虬薦建封於觀察使韋之晉,闢為參謀,奏授左清道兵曹,不樂吏役而去。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聞其名,辟之;彰既未曾朝覲,建封心不悅之,遂投刺於轉運使劉晏,自述其志,不願仕於彰也。晏奏試大理評事,勾當軍務。歲余,復罷歸。

初,建中年,李洧以徐州歸附。洧尋卒,其後高承宗父子、獨孤華相繼為刺史。為賊侵削貧困不能自存又咽喉要地據江淮運路朝廷思擇重臣以鎮者久之。貞元四年,以建封為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徐泗濠節度、支度營田觀察使。既創置軍伍,建封觸事躬親;性寬厚,容納人過誤,而按據綱紀,不M妄曲法貸人。每言事,忠義感激,人皆畏悅。七年,進位檢校禮部尚書。十二年,加檢校右僕射。十三年冬,入覲京師,德宗禮遇加等,特以雙日開延英召對,又令朝參入大夫班,以示殊寵。

建封在徐州十年,軍州稱理。復又禮賢下士,無賢不肖,游其門者,皆禮遇之,天下名士向風延頸,其往如歸。貞元時,文人如許孟容、韓愈諸公,皆為之從事。

十六年,遇疾,連上表請速除代,方用韋夏卿為徐泗行軍司馬。未至而建封卒,時年六十六,冊贈司徒。

譯文

張建封,字本立,兗州人。祖父張仁范,洪州南昌縣令,貞元初年被追贈為鄭州刺史。父親張玠,少年時豪爽俠義,輕視錢財重視讀書人。安祿山造反,命令叛將李庭偉率領蕃兵用武力相威脅攻占領城池,到了魯郡;太守韓擇木安排儀式在郊外迎接(他),安置在館驛。張玠率領鄉豪張貴、孫邑、段絳等集合士兵將要謀殺他。韓擇木怯懦,非常害怕,只有員外司兵張孚認為他的計策正確,(他們)於是殺掉李庭偉和他的幾十名同黨,韓擇木才派遣使者上奏告知朝廷。韓擇木、張孚都接受了朝廷的賞賜,張玠因為在江南閒遊,沒有上報他的功績。(後來)因為建封顯貴,被追贈為秘書監。

大曆初年,道州刺史裴虬向觀察使韋之晉薦舉張建封,(韋之晉)徵辟(他)做了參謀,上奏授予(他)左清道兵曹,張建封不樂意被他役使就離開了。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聽說他的名聲,徵召他;令狐彰從未朝見過皇帝,張建封心裡對此不高興,於是向轉運使劉晏投遞名帖,自己陳述自己的志向,不願在令狐彰手下為官。劉晏上奏他擔任大理評事,掌管軍中事務。一年多,又罷職歸去。

先前,建中年間,李洧拿徐州歸順依附。李洧不久死去,之後高承宗父子、獨孤華相繼做了徐州刺史。(徐州)被賊人侵奪,貧困到不能保全自己的地步,又是像咽喉一樣要害的地方,據有江淮地區的漕運要道,朝廷考慮選擇重要大臣來長久地鎮守這裡。貞元四年,朝廷任命張建封為徐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徐泗濠節度使、支度營田觀察使。創立設置軍隊之後,張建封事必躬親;他性情寬厚,能夠容忍接納別人的過失錯誤,而且依據法律行事,不隨意枉法寬免他人。每談及事理,總是以忠義感動激發人,人們都敬畏悅服他。貞元七年,晉升為檢校禮部尚書。貞元十二年,晉升為檢校右僕射。十三年冬,張建封入京覲見皇上,唐德宗對他給予高人一等的禮遇,特地選擇雙日在延英殿予以召對,又令他上朝參見時入大夫行列,以示特別恩寵。

張建封在徐州十年,軍中及州里的人稱讚他處理事務得當。他又禮遇賢才,無論是否有才能,凡是來到他門下的,他都用禮節對待他們,天下名士聞風盼望依附,他們歸附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貞元時期,文人像許孟容、韓愈等人,都做了他的僚屬。

十六年,張建封患病,接連上表請求朝廷迅速派人接替自己,(朝廷)正任用韋夏卿為徐泗行軍司馬。他尚未到任張建封便病逝,享年六十六歲,冊贈司徒。 [2]

作者簡介

  劉昫(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時期歷史學家,後晉政治家。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其是二十四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