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將軍 李商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舊將軍
圖片來自搜狐網

舊將軍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以雲台畫像喻唐代圖凌煙閣事;後兩句借李廣被醉尉侮辱的遭遇,寫會昌將相被摒斥的情事,為李德裕等人深抱不平。

原文

李商隱〔唐代〕

雲台高議正紛紛,誰定當時蕩寇勛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

譯文

朝廷權貴對雲台評功畫像正議論紛紛,卻無人評定李廣當年掃蕩匈奴的功勳。

退居藍田南山的李廣,日暮時分在灞陵原上騎馬射獵,當年的李將軍卻成了無人理睬的「故將軍」了。

創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唐王朝為表彰國初至貞元年間的一批功臣,續繪三十七人圖像於凌煙閣。然而,在會昌年間抗擊回鶻侵擾、平定澤潞叛鎮的有功臣子如李德裕等,不但沒有受到褒獎,反而連遭貶斥。同年九月,李德裕再貶崖州司戶參軍;石雄求任節度使之職以終老,因未獲准悵恨而死。對統治階級的寡恩和會昌有功之臣遭遇的不幸,李商隱深有感慨,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代鳴不平。

賞析

  這首詩使用了兩個典故,一是東漢明帝時繪功臣圖像於南宮雲台,二是西漢武帝時李將軍夜行,顯非一時之事。詩人有意牽合東漢、西漢史事,必非詠史,而系托古諷時,是借漢代名將李廣功高不賞、反遭斥責之事,隱指唐宣宗大中年間打擊武宗會昌有功舊臣的作法。

  「雲台高議正紛紛,誰定當時蕩寇勛」,上句借東漢明帝在雲台畫光武帝時中興功臣像的史事虛擬漢武帝在朝堂評功行賞的情況。「雲台」比喻評功者高高在上;「高議」是諷刺性反語,意指廷議時諸公誇誇其談,高論迭出,卻無補於國事;「正紛紛」,狀「高議」爭功的情景。下句則以詰問的口吻責問朝堂爭功的權貴,那些真正為國家出過汗,流過血,立過功的人,卻被棄置不用,不僅有功不賞,而且輕罪重罰,被遭貶絀;也表明那些高高在上的評功者徇私舞弊,借評功為名,把些慣於逢迎的庸才評上去,而那些具有真正才能,建立奇功的人由於正道直行,卻沾不上邊,真是不公平。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這兩句揭露封建統治者對有功將領的廢棄。正是由於最高統治者在論功行賞時有意排斥李廣,李廣則退居南山,投閒置散。這兩句巧用李廣暮獵夜飲,帶醉歸來,橫遭小小灞陵尉侮辱呵斥的一節小事,具體而細微地展示了昔日虎威赫赫的名將,如今「虎落平川遭犬欺」的那種令人同情的落魄情態。

  全詩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融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諷刺對象的本質,寓意深刻,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

簡析

  《舊將軍》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以雲台畫像喻唐代圖凌煙閣事;後兩句借李廣被醉尉侮辱的遭遇,寫會昌將相被摒斥的情事,為李德裕等人深抱不平。這首詩構思凝練,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詩中詠嘆李廣功高不得爵賞,反被解甲歸田的不公正待遇,並對君王賞罰不明、幸臣無功爭祿的炎涼世態作了冷雋的嘲諷。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後隨祖輩移居滎陽(今河南省鄭州市),晚唐時期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