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時花價(石舒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舊時花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舊時花價》中國當代作家石舒清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舊時花價

長沙雖是古城,卻非繁華都會,消費水平歷來不高。我在此生活前後垂五十年,見到鮮花成為大宗消費器,還是近幾年來的事。長沙在這方面不僅落後於廣州、上海、昆明,就比更為內地的成都、洛陽也差得遠。

其實在過去,長沙也是有花市的,而且出現過很高的花價。近閱《湘綺樓日記》,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距今正好一百二十年)王壬秋移寓長沙營盤街,三月十九日記云:

樓居頗燥,芍藥十盆,僅開一花。

這樓上盆中的芍藥花,當然不會是自家栽種,而是從花市買回來的。三月五日記:

外出,至儲備倉(地名,應在今糧道坪、皇倉坪一帶)看牡丹,有紫者一朵,遣問價,雲七千。

「七千」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從《湘綺樓日記》中看到,該年二月十九日王氏因有人乞借,「搜家中,僅二千四百錢」。三月二十六日「遣子弟輩上湘(潭)縣考,欲以數千錢與之,借至四五家,竟不可得」。若以一千錢折銀一兩計,這朵紫牡丹的身價約合銀幣十圓,大約相當於現在一千元左右,可以稱得上高貴了。湘綺樓中存錢不到此數的三分之一,當然也就買它不起。

沒有人買的貨物,是不會有人賣的。可見一百二十年前長沙城裡,也有想買而買得起紫牡丹之類名貴鮮花的主顧。這當然不會是王壬秋這樣的文人,他只能把它當作稀奇物在日記中寫寫。

但即使在當時,長沙鮮花消費的普及程度和繁榮程度,似亦不如成都。這樣說的證據是,王壬秋家在長沙過年,日記中從沒有買鮮花的記載,也未記過有人送花。而光緒四年冬他應聘到四川尊經書院掌教,十二月二十七日抵成都,二十九為除日,即有友人元卿來寓所「送梅二枝,一紅一黃,黃者甚香」。三天後,他給夫人夢緹寫信,說成都地方:

冬暖如春,江梅、海棠殆可同時,最與居游相適。惜無縮地法,令諸女妾婦侍卿暫來一游也。

看來,王壬秋對成都的氣候和成都的花事都很滿意。

王氏從長沙到成都,水陸行經四十九日。若在今時,無須「縮地法」,夫人和女公子有半日便能飛去陪他看花。不過,「妾婦」縱然可以換上情人、秘書等等名稱,卻也不一定能公然和夫人小姐一道坐飛機來陪游。此亦今昔之不同歟,未可知已。

[1]

作者簡介

石舒清,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