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旬陽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旬陽市陝西省轄縣級市,由安康市代管。地處陝西省東南部,秦巴山區東段,漢江橫貫其中。東同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安康市白河縣毗鄰,南同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湖北省十堰市竹谿縣及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接壤,西同安康市漢濱區相鄰,北同商洛市鎮安縣、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相接。介於北緯32°29′—33°13′、東經103°58′—109°48′之間,總面積3554平方千米,約占安康市國土面積的10.91% 。截至2022年10月,旬陽市下轄21個鎮。截至2022年末,旬陽市常住人口為35.2223萬人。

旬阳市境内人类生存历史已有六、七千年,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秦设旬关并以关置旬阳县,旬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历史。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创造了以汉剧、民歌、民舞为重点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旬阳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红二十五军、红三军、新四军在旬阳创建过革命根据地,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旬阳浴血战斗,有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红军”命名的乡镇。境内分布着太极城、蜀河古镇、红军纪念园、高山草甸、田园风光、溶洞瀑布、汉江航道等自然人文景观。
2022年,旬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7.06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1.1:53.9:34.9。[1] 

歷史沿革

上古

1981年,甘溪鎮紅花坪出土的古劍齒象牙化石表明,在數十萬年前的遠古時代,旬陽地區就具有氣候溫和、林木茂盛、水源充足的自然條件,適宜於古人類生活。經過20世紀80年代前後的幾次文物普查,僅城區及城關附近,就發現了龔家梁、陳家坎、李家那三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各個遺址出土了內容比較豐富的遺物。這些遺物基本上屬於仰韶文化的範疇,其中個別器物具有江漢流域的屈家嶺和大溪文化的特徵。這表明,遠在六七千年之前,就有先民在旬陽地區生息。旬陽屬於新石器時代南北文化接觸地帶之一。

商、周

旬陽市

商朝末年,武王伐紂之時,其聯軍中的「庸」人,就活動在今湖北省鄖陽西部的堵水盆地及包括今旬陽市在內的陝西省安康市。

春秋時期,庸人一度為大巴山區先進的族落之一。之後,隨着熊繹受封,楚國日益強盛,庸人逐漸衰弱。

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楚國大飢,庸人叛逃,楚人依葛賈之計,聯合秦人、巴人,攻滅了庸國。從此,旬陽地區歸屬楚國。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楚戰于丹陽,楚敗,秦乘機奪楚漢水上游之地,新置漢中郡(治今安康市),旬陽地區遂歸於秦。

秦昭襄王二年(前305年),秦楚和好。

秦昭襄王三年(前304年),楚懷王與秦昭王結盟,秦歸還了原屬於楚國的上庸六縣,旬陽地區又重歸於楚。

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伐楚,楚敗,割上庸及漢水以北之地予秦,此後,旬陽地區復歸於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建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旬陽地區屬漢中郡,在今旬陽縣老城設旬關,以關尹守之,同時置旬陽縣,治所在旬關。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劉邦部下酈商遣將攻克旬關。

西漢

初始元年(8年),王莽代漢立新,曾改漢中郡為新成郡,旬陽屬之。

東漢

東漢初,今安康地區為公孫述勢力範圍。

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劉秀遣李通攻克西城縣(今安康市),旬陽地區歸於東漢。東漢時期,廢旬陽縣,以其地併入西城縣,隸於漢中郡(治今漢中市)。

初平二年(191年),張魯攻取漢中郡,旬陽地區歸屬張魯。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打敗張魯,於西城縣治置西城郡,旬陽地區屬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旬陽地區為益州牧劉備所有。

延康元年(220年),隨着關羽兵敗身死和孟達投降曹魏,西城郡歸屬曹魏。

三國

三國時期,旬陽地區一直屬於曹魏。魏文帝曹丕即位初,並西城、上庸諸郡置上庸郡(治今湖北省竹山縣上庸故城),由孟達任郡太守。不久復於原西城郡地設魏興郡,移治洵口(今旬陽縣城)。魏興郡在三國時,隸屬於魏之荊州。

西晉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洵陽縣,並於洧溪口(今蜀河鎮)置興晉縣(一作「晉興」),洧溪(蜀河)以西屬旬陽縣,清溪以東屬興晉縣。旬陽、興晉二縣,在西晉時,先屬荊州(治今湖北省江陵縣),繼屬涼州(治今陝西省漢中市),一直隸於魏興郡(治今湖北省鄖西縣上津)。

西晉末年,巴氐族豪強李特率領蜀地流民起義,占據益、涼二州,旬陽地區一度歸屬李特及其子李雄的成國(十六國之一)。

東晉

東晉時期,旬陽、興晉二縣,仍屬晉魏興郡(移治西城縣)。

建元十五年(379年),前秦(十六國之一)帝苻堅大將韋鍾攻陷魏興郡,旬陽地區歸屬前秦漢中郡。

建元二十年(384年),東晉車騎將軍桓沖部將郭寶北伐,收復了魏興郡。旬陽地區重歸於晉。

南北朝

劉宋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不久,北魏統一北方,中國出現了南北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即所謂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旬陽地區歸屬多變,沿革紛繁。

宋(420—479年),旬陽的南區、中西區、北區為旬陽縣,東區屬興晉縣,均隸屬於魏興郡(治西城縣)。

齊(479—502年),旬陽境內的旬陽縣和興晉縣仍隸於魏興郡。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蕭衍乘齊內亂,奪取帝位,改國號為梁。自宋至梁,旬陽地區一直歸屬南朝的梁州(治南鄭縣,即今漢中市)。

天監二年(503年)底,梁州刺史翟遠投降北魏,旬陽地區改歸北朝,屬北魏之東梁州(以安康郡治置,治今石泉縣東南石泉嘴)。

大同元年(535年)底,北魏東梁州刺史元羅降梁,旬陽地區又歸於南朝。梁不久改東梁州為南梁州。

梁承聖元年(552年),西魏大冢宰宇文泰遣大將王雄侵略山南(秦嶺以南),攻陷魏興郡(治西城縣),以其地置東梁外卜旬陽地區復歸北朝。當時,由大巴山一帶進入旬陽境內的巴族流民很多,其酋帥杜清和自稱巴州刺史,統帥其眾。朝廷因其所據之地授之,劃歸東梁州都督管轄。因東梁州都督劉孟良「在職貪婪」,而南洛州(治今鄖西上津)刺史仲遵「出自巴夷」,且「善於撫御」,杜清和遂請求改隸於南洛州。朝廷因「山川不便」,沒有準許,杜清和便與安康(今石泉、漢陰一帶)夷族酋帥黃眾寶等舉兵,共圍東梁州。朝廷雖然復遣王雄討平了叛亂,但還是作出妥協,「改巴州為洵州,隸於仲遵」。(《周書·企泉傳》)。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西魏於洧溪口置洧陽縣,又以洧陽縣置洧陽郡,並於洧陽縣西16千米之漢江南岸黃土山西置黃土縣。同時,以洵州為洵陽縣,並以洵陽縣治置洵陽郡。

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東梁州為金州(州治及西城縣治由今安康市漢江北岸移至南岸今址)。洵陽郡及洧陽郡均屬之。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氏代西魏稱天王,建國號為周,史稱北周。北周初,改洧陽郡為長岡郡,並改洧陽縣為長岡縣,翌年廢長岡郡及長岡縣,將赤石縣、甲縣、臨江縣(均在今湖北省鄖西縣及陝西省白河縣之間)併入黃土縣,移黃土縣治於原長岡郡地,隸於甲郡(治今鄖西縣甲河關)。北周時期,洵陽郡所轄之洵陽縣及甲郡所轄之黃土縣,均隸屬於新置之金州總管府(治金州)。

開皇三年(583年),罷天下郡,洵陽郡和甲郡俱廢。

大業三年(607年),以郡統縣,洵陽、黃土二縣分隸於西城郡、上津郡。

大業十三年(617年)末,唐王李淵遣李孝恭為山南道招慰使,占領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西城郡為金州,洵陽縣屬之,改上津郡為上州,黃土縣屬之。其年,分洵陽縣為三縣:一曰洵城(轄境相當於今旬陽縣北區旬河流域),一日洵陽(轄境相當於今旬陽縣縣城周圍),一日驢川(一作「閭川」,轄境相當於今旬陽縣南區呂河流域),並於洵陽縣治置洵州,以洵陽、洵城、驢川三縣屬之。

武德七年(624年),廢洵州,其地隸屬金州。

貞觀元年(627年),省驢川縣,併入洵陽縣。

貞觀八年(634年),省洵城縣入洵陽縣。同年,以已廢上州之黃土縣隸屬金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金州為安康郡,黃土縣為洧陽縣。

至德二年(757年),肅宗李亨憎惡安祿山,厭見「安」字,改安康郡為漢南郡(又稱漢陰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漢南郡(漢陰郡)為金州。

大曆六年(771年),省涫陽縣。

長慶元年(821年),復置清陽縣。

有唐一代,金州先後隸屬山南道、山南西道(治興元府,即今漢中市)、京畿道(治長安,即今西安市)及昭信軍防禦使。

五代十國

唐朝末年,王建於成都稱帝,建立前蜀(十國之一),洵陽縣、洧陽縣為前蜀所有,隸屬金州雄武軍節度使。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後唐中宗滅蜀,洵陽、洧陽二縣歸於後唐,隸屬金州戎昭軍節度使。

後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滅後唐,建號為晉,洵陽、洧陽二縣改屬後晉。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代後晉稱帝,建號為漢,洵陽、洧陽二縣歸於後漢。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劉知遠部將郭威代漢,建號為周,洵陽、洧陽二縣又歸於後周。

後晉、後漢、後周時,洵陽、洧陽二縣均隸屬金州懷德軍節度使。

北宋

乾德四年(966年),省洧陽縣入洵陽縣,今旬陽縣境域蓋從此略定。

北宋時期,洵陽縣一直隸於金州,屬京西南路,改昭化軍節度。

南宋

洵陽縣仍隸金州,先後屬利州路金均房州鎮撫使、京西南路、西川宣撫司、金房開達宣撫使及利州路。其間,雖處於宋金兩國分界線邊緣,但自紹興十六年(1146年)以後,以縣東北鶻嶺關之卓馱坪(今山陽縣南)和縣北乾佑河之清風關(今鎮安縣青銅關)為界,一直為宋所有,未陷入金人之手。(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

南宋末年,洵陽縣為蒙古所有。

元朝滅宋之後,因洵陽縣境民居寥落,遂廢縣,設洵陽巡檢司,隸於金州,屬陝西行中書省興元路總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國之後,派鄧愈率軍由均州、房州一路西進,攻下洵陽縣東部牛心石諸山寨,在蜀河迫使陳友諒「漢政權平章張子貴投降,占領洵陽。

洪武三年(1370年),復置洵陽縣。縣治設今旬陽縣城,轄今旬陽、白河二縣全境及湖北省鄖西縣西部金錢河流域。

洪武五年(1372年),洵陽還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漢中府金州。

洪武九年(1376年),改陝西等處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

成化十二年(1476年),以洵陽縣白河堡析置白河縣,析洵陽縣東部漢江以北金錢河流域入新置之鄖西縣。

成化十三年(1477年),以金州兼屬鄖陽巡撫。

萬曆十一年(1583年),以水毀州城,改金州為興安州。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改興安州為直隸州,直隸於陝西承宣布政使司,不再屬漢中府。

有明一代,曾於洵陽縣東區龍家河與蜀河匯合處設閶關巡檢司,於北區乾佑河與洵河匯合處設三岔巡檢司。明代中期以後,洵陽縣一直是農民起義軍活動頻繁的地區。

明清之際,洵陽地區抗清鬥爭彼伏此起,接連不斷,直至順治三年(1646年)前後,清軍才占領了興安州及所屬的洵陽縣。

康熙元年(1662年),興安州不再兼屬鄖陽巡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起兵反清。

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興安游擊王可成起兵響應,洵陽縣遂為吳三桂所有。

康熙十八年(1679年)冬,清撫遠大將軍圖海率兵由商州舊縣關南下,在洵陽兩河關出其不意,一舉攻破吳三桂部將韓晉卿七營,攻占洵陽縣及興安州。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興安州升為興安府,洵陽縣屬之。自乾隆末年以後,洵陽縣境農民戰爭接連不斷,川楚白蓮教起義軍、太平天國西路軍、藍二順農民軍等,均在這裡進行過激烈鬥爭。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朝的最後一位洵陽縣知事白玉昆被逐。同年11月底,陝西軍政府南路安撫招討使張寶麟率部由白河縣西上,派方斌為辛亥革命後首任洵陽縣知事。

中華民國

民國初年,洵陽縣隸屬陝西省漢中道。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廢道,直隸於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陝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改為陝西省安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洵陽縣屬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底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洵陽縣東北部聖駕河、竹筒河一帶,曾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開創的鄂豫陝革命游擊根據地的一部分。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洵陽縣東區,中共上關縣委、上關縣政府遷至蜀河鎮。至當年8月,洵陽縣境以大棕溪、泥溝、羊山、洛河一線為界,東部為上關縣人民民主政府領導,西部仍屬國民黨洵陽縣政府管轄。同年8月至1949年5月,東區蜀河、雙河一帶是共產黨和國民黨武裝力量激烈爭奪的地區。

1949年5月,洵陽縣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鄖西縣境成立。同年7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湖北西進,再次解放洵陽縣東區。同年8月10日,洵陽縣民主政府由鄖西移治蜀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五十七師解放洵陽縣城。洵陽縣民主政府隨之遷至縣城,隸於陝甘寧邊區安康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洵陽縣改隸於陝西省安康分區專員公署。

1959年,洵陽縣改屬陝西省安康地區行政公署。

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改「洵陽縣」為「旬陽縣」。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地、縣行政機構改稱革命委員會。

1980年,旬陽縣革命委員會改(復)為旬陽縣人民政府,安康地區革命委員會改(復)稱為安康地區行政公署,旬陽縣為其10轄縣之一。

2000年12月31日,撤銷安康地區行政公署,設安康市人民政府,旬陽縣為安康市轄10縣(區)之一。

2021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陝西省撤銷旬陽縣,設立縣級旬陽市,以原旬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旬陽市的行政區域。旬陽市由陝西省直轄,安康市代管。

2021年8月26日,陝南首個縣級市旬陽市揭牌。

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旬陽市下轄21個鎮:城關鎮、棕溪鎮、關口鎮、蜀河鎮、雙河鎮、小河鎮趙灣鎮麻坪鎮、甘溪鎮、白柳鎮呂河鎮、神河鎮、段家河鎮、構元鎮、仙河鎮、紅軍鎮、仁河口鎮、桐木鎮、石門鎮、金寨鎮、銅錢關鎮 。旬陽市人民政府駐城關鎮瑞蓮路5號。

城關鎮:共30個村(社區)

老城社區、下菜灣社區、小河北社區、魯家台社區、劉灣社區、魯家壩社區、党家壩社區、草坪社區、四海逸家社區、青泥社區、江南社區、劉店社區、雙埡村、晏坪村、李家坪村、兩岔河村、宋家河村、廟嶺河村、李家台村、岩灣村、瓦渣河村、龔家莊村、木場村、顏坡村、龍王廟村、龍頭村、殿灣村、無梁殿村、小磨溝村、亂灘溝村。

棕溪鎮:共19個村(社區)

棕溪社區、隆河社區、棗園村、長沙村、獅子岩村、華峽村、展元村、瓦房村、紅號村、王院村、呂槽村、姚溝村、車家坡村、陳河村、敖河村、黃土村、礬石村、楊河村、康莊村。

關口鎮:共10個村(社區)

關坪社區、西坡村、泥溝村、張嶺村、蒿塔村、宋坪村、鋪溝村、大廟村、薛莊村、江北村。

蜀河鎮:共23個村(社區)

蜀河社區、高橋社區、三官社區、蘭灘社區、龍頭嘴社區、傅家灣村、七家窪村、呂關村、觀堂溝村、郅家灣村、寨坡村、黃場村、施家溝村、曼灣村、渡口村、文家山村、大東溝村、羅家坡村、小山岔村、沙溝村、龍池村、龍潭村、祝家村。

雙河鎮:共19個村(社區)

雙河社區、高坪社區、謝家村、金竹村、蓮花村、鯉魚村、三岔村、馬家村、卷棚村、早陽村、胡坪村、鍋廠村、竹園村、金盆村、石圈村、檀木村、平河村、望月村、焦山村。

小河鎮:共30個村(社區)

小河社區、康家坪社區、膀子村、張家溝村、龍王灘村、雙泥村、陽坡河村、小陽村、周家莊村、東河村、大南溝村、東溝村、兩河關村、陳家坡村、金坡村、東山村、棋盤村、坪槐村、陽坡村、南坡村、樓子坡村、寨子溝村、屈家溝口村、落駕村、中心村、栗扒村、鐵廠村、張良村、西溝村、新田灣村

趙灣鎮:共15個村(社區)

趙灣社區、紅岩社區、馬蹄溝村、中山村、中溝村、樺樹樑村、高家坡村、白楊坪村、帽頂村、高東村、華山村、王長溝村、全嶺村、金元村、王莊村。

麻坪鎮:共12個村(社區)

麻坪社區、李家河村、鐵山村、錢河梁村、南家莊村、海棠寺村、梨灣村、關埡村、寨灣村、楓樹村、老莊溝村、絲鋪村。

甘溪鎮:共12個村(社區)

甘溪社區、大嶺台社區、唐坡村、袁灣村、高莊村、梯岩村、劉家院村、張家河村、施加坡村、十字嶺村、桂花樹村、周莊村。

白柳鎮:共14個村(社區)

白柳社區、柳村社區、峰溪社區、佛洞村、子房村、松埡村、十里窪村、白岩村、西溝河村、陳家庵村、雙廟埡村、白桑園村、老龍溝村、唐家院村。

呂河鎮:共20個村(社區)

雙井社區、江店社區、敖院社區、桂花社區、康美社區、漢水社區、冬青村、瓦房坡村、二佛寺村、田灣村、周家陽坡村、李家溝村、梨河村、險灘村、仁家灣村、秦家塔村、花坪村、梨樹塔村、岩屋溝村、剝鹿溝村。

神河鎮:共10個村(社區)

神河社區、金河口社區、王義溝社區、黑溝村、豐家嶺村、夏家院村、灣寺村、台子村、柳林村、屋場村。

段家河鎮:共11個村(社區)

薛家灣社區、李家莊村、彌坨寺村、高鼻樑村、文雅村、北庵村、廟溝村、向莊村、唐莊村、白果樹村、黃橋村。

構元鎮:共7個村(社區)

構元社區、樊坡村、金馬塔村、王河村、林相村、開花村、羊山村。

仙河鎮:共9個村(社區)

觀莊社區、尖山社區、吉家莊社區、仙河口村、竹園河村、王坪村、黃泥溝村、西溝村、大溝村。

紅軍鎮:共8個村(社區)

豐積社區、茨坪社區、紅軍村、中灣村、周家村、莊院村、上碼村、廟灣村。

仁河口鎮:共8個村(社區)

仁河口社區、王莽山村、水泉坪村、橋上村、段家溝村、楓坪村、瓦屋場村、方家灣村。

桐木鎮:共13個村(社區)

桐木社區、立石灘村、沙溝口村、磨場溝村、石板溝村、青山村、椒園村、湧泉村、松樹灣村、梅花村、油房村、岔園村、白石河村。

石門鎮:共12個村(社區)

諶家院社區、秧田壩村、曹家溝村、白廟村、薛家莊村、青蛇溝村、付家莊村、石門村、崔家堡村、王家坪村、樓房河村、木瓜村。

金寨鎮:共10個村(社區)

寨河社區、譚家院社區、花房村、珍珠村、權口村、張河村、廟子埡村、觀音堂村、郭家灣村、小營村。

銅錢關鎮:共17個村(社區)

赤岩社區、太山廟社區、雙河口社區、金盆灣村、天寶寨村、七里村、水磨村、康平村、馬保村、林家溝村、沙陽河村、黃泥坪村、閔家河村、連橋村、雙河村、銅錢村、孫家坡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旬陽縣位處秦巴山地,漢江河谷自西向東橫貫中部,將縣境天然分割為南北兩大自然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南北向地形剖面呈 「V」形,海拔 185~2358.4米。漢江以北屬秦嶺山脈南坡,是秦嶺緯向構造帶秦嶺亞帶的組成部分,除王莽山—包家山為西北—東南走向外,其餘山脈均為東西走向,中部高,四周低,面積2281.7 平方千米,占旬陽縣總面積的 64.2%;漢江以南屬秦嶺緯向構造帶大巴山弧形構造的邊緣部分,山脈走向多為西東向,地勢較漢江以北稍低,東部和南部高,西北部低,面積1272.3 平方千米,占旬陽縣總面積的35.8%。地貌特徵是:以中山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境內重巒疊嶂,溝壑密布。

氣候 旬陽縣北居秦嶺,南依大巴山,兩山夾峙,阻住南下的冷空氣,截擋溯漢江河谷上行的暖濕氣流,境內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呈典型的南北過渡特徵,形成特殊的北亞熱帶氣候區。2019年,年 平 均 氣 溫 為 16.3℃,最 高 氣 溫 為40.7℃,最低氣溫為 -6.6℃;年降雨日數 116天,累計降水量為 835.9毫米,年日照時數1353.6小時;年平均風速 1.4米/秒;無霜期288天。

水系 旬陽地表水形成的河流及溪水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發源和流經縣境的河溝集水面積在 2平方千米以上的有 488條。其中,集水面積 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漢江、旬河、乾佑河、壩河,集水面積 100—1000平方千米的有蜀河、仙河、達仁河、東三河、小河、洛駕河、冷水河和大棕溪,集水面積 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溝有100條,集水面積 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溝有 196條。溝壑密度為 1.06千米/平方千米。

漢江 古稱沔水,由安康市漢濱區早陽鄉入旬陽縣段家河鎮北庵村,沿西南至東北向流至呂河鎮納壩河,折向東流,至縣城納旬河、蜀河鎮納蜀河、至仙河口納仙河、蘭灘鄉入白河縣境。共流經段家河、呂河、城關、構元、棕溪、關口、蜀河、仙河、蘭灘9個鄉鎮。屬過境客水。境內流長84千米,集水面積3554平方千米。

漢江在旬陽境內沿途接納集水面積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 86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旬河、壩河、呂河、蜀河、仙河等。

旬河 發源於寧陝縣和西安市長安區交界 的秦嶺埡南側,經寧陝縣、鎮安縣,流入 旬陽縣仁河口鎮,至小河兩河關納乾佑 河,再經趙灣、甘溪、白柳、城關等鎮, 在縣城東南角匯入漢江,全長 218千米。

壩河 古稱沖河,亦稱界溪河,發源於平 利縣光頭山,經平利縣、漢濱區境,於菠 蘿灘入旬陽縣桂花社區,在呂河鎮西匯入 漢江。全長 128.2千米。

呂河 古稱驢川、閭河,發源於銅錢關鎮 鐵桶寨,由水磨河、大金河、大神河等 3 條主要支流匯集而成,幹流經銅錢關、赤 岩、金寨、神河、呂河 5個鄉鎮,於呂河 鎮梨河村匯入壩河。幹流全長58.64千米。

蜀河 古稱縮溪,源於湖北省鄖西胡家 岩,全長 67.1千米,由鄖西縣入本縣紅 軍鄉,流經紅軍、雙河、廟坪、蜀河 4鄉鎮,於蜀河鎮匯入漢江。

仙河 發源於湖北省鄖西縣張子溝,由鄖 西縣入仙河鎮大龍王溝口,流經鎮內尖山 溝、黃泥溝、竹園河 3個村,在仙河口匯 入漢江,縣境內流長 26.35千米。

水力資源 旬陽境內水能理論蘊藏量為81.8萬千瓦,主要分布以漢江、旬河流域為主。全縣境內主要河流196條,規劃建設電站30座,裝機容量70萬千瓦。全縣已建成 小水電站15座,總裝機8.5萬千瓦。

生物資源 旬陽縣是北亞熱帶氣候區。植 物資源種類繁多,據 《秦嶺植物志》記 載,境內有各種植物近 5000種。全縣森 林植物主要有喬木、灌木、藤本植物、草 本植物共 56科 200多種,呈垂直分布狀。 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多分布在海拔 秦嶺 200—800米、巴山 200—900米的地 方,落葉闊葉林帶分布在海拔秦嶺 800—1800米、巴山 900—1816.6米。落葉混雜林帶分布在海拔 800—2358.4米間。

旬陽縣動物資源主要有家畜和野生動物。境內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分布較廣。在境內的秦嶺南羊山地區,脊椎動物居多。縣域野生動物有 15個目、34個科、108種,除列為國家保護對象的林麝、大鯢、蘇門羚、金錢豹、青羊、原貓、大靈貓、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金雞、金雕等珍稀動物外,還有水獺、果子狸、獾、熊、野豬、豺狼、貂、麂子、獐子、兔、松鼠、黃鼬、龜、蛇、蟾蜍、豪豬等爬行動物和飛虎、飛鼠、啄木鳥、貓頭鷹、蝙蝠、燕子、灰喜鵲、畫眉、黃鸝、烏鴉、岩鴿、斑 鳩、鸚 鵡、野 鴨、白 鷺、鸛、鳶、鶯等鳥類動物。1998年 12月,對縣境內野生動物再做調查,發現除上部縣誌記載的目、科、種外,新發現鳥類實體12目 25科 96種,獸類實體 3目 9科 12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豹、雲豹、金雕、白肩雕;二類保護動物有黑熊、林麝、毛冠鹿、羚、紅腹錦雞、勺雞、大鯢等各類猛禽 (鷹、 、隼)。40年前大量存在的狐狸、狼等野生動物已絕跡。

林特資源 全縣自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 保護工程以來,發展林業多種經營,林業 用地面積 374萬畝,經濟林累計面積 78萬畝,油桐、蠶桑、食用菌產供銷產業鏈 條形成,獅頭柑、拐棗、櫻桃、生漆、黃 連等鄉土樹種在局部地方成為骨幹項目, 建成蠶桑、獅頭柑、香櫞、櫻桃、油桐等8個千畝村,有 60多個村民小組以養蠶、 種果、興林為主收入。

藥材資源 約有 112科,284屬近 500種, 分布於全縣的高山林地、山坡草叢、四旁 路邊。家種藥材有35種,木本藥材有杜 仲、厚朴、黃柏、吳芋、山茱萸、枳殼、 木瓜、陳皮、柏子、桃仁、杏仁等 10餘種;草本藥材有黨參、黃連、大黃等 50餘種。2003年從四川、湖南、山東引進 了金花王、銀花王、蒙花 1號、蒙花 2 號、蒙花 3號等金銀花優良品種建立了青 泥、白柳等 3個良種示範基地。

礦產資源 旬陽縣位於秦嶺成礦帶山柞鎮旬成礦區南部,成礦地質條件有利,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資源有汞、銻、鉛、鋅、鎂、石灰石、重晶石、白雲石、石煤等39種,產地 100餘處。黑色金屬 礦:鐵、錳、鋇;有色金屬礦:銅、鉛、 鋅、銻、鈷、金、汞;冶金輔助材料:白雲岩、石英、耐火黏土;稀有金屬和放射 性元素:鈾、鐳;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硫鐵礦、磷、重晶石、水晶石、硒、砷;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石棉、大理石、石 膏、鹼、灰岩、磚瓦黏土、瓦板岩、方介 石、建築用砂、石材、綠松石;能源礦 產:無煙煤、石炭、砂炭等。其中汞銻、 鉛鋅、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產資源儲量 大,公館、青銅溝汞銻礦探明儲量巨大; 汞保有儲量為 6480噸,銻保有儲量 43656噸;鉛鋅礦床綿延100餘千米,初步探明 鉛鋅儲量94萬噸,遠景儲量250萬噸; 陸續探明開採和發現具有良好開發價值的 礦產資源有碳酸岩系低溫熱液汞銻礦 (蜀河、小河)與碳酸岩蝕變有關的鉛鋅礦(甘溪、蜀河),以及煤地、河地沙金等礦產資源富含地 10多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