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蓮草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旱蓮草的傳說故事
相傳唐代有個叫劉簡的人,平生愛慕仙道,只要聽說哪裡有名山仙跡,定要去遊覽拜訪。
開元初年(公元 713 至 741 年)劉簡遇到一位自稱「虛無子」的採藥老人,虛無子被劉簡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便把他帶到自己的藥園裡參觀。
虛無子對他說:「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長壽是可望的。」
虛無子指着水池邊一種長得墨綠勻嫩的草說:「別以為只有高山上的靈芝是仙草,這水邊也長仙草,我就是常食這種草藥,活到百歲而發不白,耳聰目明的。」
臨別時,虛無子送給劉簡一包藥種,讓他回去後種在水池或水田邊,待苗長到二十厘米以後即可開始服用。嫩時可當菜吃,夏秋可采鮮莖葉煎水喝,每天用本品一百克左右。冬天則用陰乾的莖葉,每天三十克煎水飲用。長期堅持,必有所成。
劉簡回家後按照虛無子的吩咐,種植、食用,果然也活到一百多歲而發不白、耳不聾,還能看清書上的小字。因這種植物葉墨綠,劉簡便給它取名為墨斗草或旱蓮草。
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墨斗草能使動物退化的免疫器官重新恢復到正常,進而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免疫功能的降低是機體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旱蓮草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可能是它健身、延年益壽的藥理基礎。[1]
旱蓮草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最早記載於《唐本草》。據《本草綱目》記載:鱧,烏魚也,其腸亦烏。此草柔莖,斷之有墨汁出,故名,俗稱墨菜是也,細實頗如蓮房狀,故得蓮名。 用於治療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傷出血、鬚髮早白、白喉、淋濁、陰部濕癢等。 另外,李時珍還在《本草綱目》里記曰,旱蓮有二種:一種苗似旋覆而花白細者,是鱧腸;一種花黃紫而結房如蓮房者,乃是小連翹也。(連翹分兩種,一種為大連翹,另一種為小連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