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時大彬 | |
---|---|
時大彬 | |
出生 | 1573年 |
逝世 | 1648年 |
別名 | 號少山,又稱大彬、時彬 |
職業 | 宜興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 |
知名作品 |
三足蓋壺 六方壺 紫砂扁壺 天香閣壺 僧帽壺等 |
時大彬(1573——1648年)號少山,又稱大彬、時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
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1]
人物簡介
時大彬(1573——1648年),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製、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2]
人物生平
時大彬初仿供春,喜作大壺,後作小壺,所制砂壺,具有朴雅堅緻的特色,是當時的制壺大師。時大彬制壺極認真,稍不滿意,就敲碎棄之,有時十不得一,都不滿 意,就一隻不留。他制壺特點,是紫泥中帶有白點,而壺蓋一經合上,隨手拈蓋提起,壺身不墜。作品朴雅堅緻,後人稱為「時壺」。[3]
時大彬還擅長創新,「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為前後名家不能及。」所制茗壺,初期請書家落墨,用竹刀刻出,後自己運刀成書,字體閒雅,在黃庭樂毅之間。
時大彬有兩個徒弟徐友泉和李仲芳排行老,,都是制壺名家,有「壺家妙手三大高手」之譽。時大彬傅世作品有圓壺、六方、三足、提梁、書扁、僧帽、印包、葵花、開光方等形式,蔚為大觀,被推崇為壺藝正宗。
時 大彬所處的明朝,手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元朝推行的徭役制度,奴隸工匠制度逐步廢止,手工業者獲得了完全的創作自由。他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進 行藝術創造。同時明朝以來,茶葉生產也有了極大的發展,茶葉工藝也有了質的飛躍,從原來的團餅狀的茶,發展到了與現代基本相同的散葉狀茶。當時社會上由於 市民階層的發展,知識分子和士大夫的極力提倡,茶與文學與文人相結合,以茶文化為號召,茶風空前盛行。由此而形成的社會時代理念,也對紫砂創作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明代紫砂壺大師時大彬是紫砂藝術承上啟下的集大成者,他開創了紫砂創作與文人緊密結合的先河,他從文人那裡了解社會的需 求,了解什麼是高雅的審美情趣,從而指導自己的紫砂壺設計和創作。他在遊歷蘇州、松江、太倉等地以後,與當時的文人學者陳繼儒、董其昌、王時敏、王鑑等結 交以後,他的壺藝風格又有了新的轉變。時大彬吸取他們的意見,原來做大壺,後改制小壺。以竹代刀,在壺上刊刻銘文款識。這些更符合文人意趣。
時大彬也從生活中吸取養分,在題材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當時紫砂壺有兩種風格,繁縟纖巧和樸實大度。時大彬堅持了樸實的風格。這種風格從現存的,或在明代紀 年墓中出土的時大彬製作的紫砂壺中,可見一斑。如他的「六方壺」、「如意紋三足圓壺」、「扁鼎足蓋圓壺」、「僧帽壺」等作品,都反映出「時壺」 的樸實風格。
藝術風格
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後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進了供春"斫木為模"的製法,把打身筒成形法與鑲身筒成形法結合起來,由此確定了紫砂壺泥片鑲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壺製法的一大飛躍;又首創方形、圓形壺式,成為紫砂壺造型的典型壺式。時大彬聽從陳繼儒等文人的建議,改作大壺為小壺,使紫砂壺更適合文人的飲茶習慣,把文人情趣引入壺藝,使壺藝與茶道相結合,把壺藝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作品現狀
時大彬距今約300餘年,據後人簡要統計,其存世作品,包括見於著述的不過數十件而已。可見精貴之至。海內外也有許多私家收藏,因無從查考,莫辨真偽,因此暫不統算在內。時壺大多有「大彬」款識,以此識別。
時大彬所制紫砂壺,今尚存十六七器,其中五器為近些年考古發掘所獲,皆處於明人墓葬。其餘均為傳世品,壺式多樣,有園壺、六方壺、三足壺、開光方壺、提梁壺、書扁壺、僧帽壺、印包壺、菱花壺、半瓜水盂等,分藏於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機構及藏家之手。
藝術成就
公家藏品
國內現存於公家的,有以下幾件時大彬作品︰
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圖執壺
時大彬款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圖執壺,明晚期,通高13.2cm,口徑7.6cm。清宮舊藏。
壺為紫砂胎,方體,圓口,曲流,環柄,壼門足。通體髹紅漆,雕山水人物紋樣。壺體四面開光,內刻單線回頭天錦和方格「卍」字地錦,分別雕刻松蔭品茗等山水人物圖案,開光外刻龜背錦紋。壺蓋面與肩部雕飾吉祥雜寶紋,蓋鈕雕作蓮花形。壺柄與流口雕飾飛鶴流雲紋。壺底髹黑漆,漆下隱現描紅漆「時大彬造」四字楷書款。
以紫砂作漆器胎骨者不多見,而以名匠時大彬所制紫砂器為漆器胎骨者,僅見這一件,實屬珍貴。此雕漆壺款識的發現無疑為這類風格的雕漆提供了斷代的參照依據。
清康熙.時大彬紫砂琺瑯彩壺
時大彬紫砂琺瑯彩壺,清康熙,通高10cm,口徑6.5cm。孔府舊藏。
該壺胎選用宜興上乘紫砂泥,圓體,圓口,曲流,環柄,圓足。通體飾琺瑯彩,壺蓋面飾有深淺不一的絨花樹葉紋飾;壺肩繪有紅白相間及黃色的吉祥如意圖案;壺體兩面開光,一面繪有荷花、一面繪有葡萄圖案;象徵着榮華富貴,吉祥如意,清香悠遠,綿延不斷。壺底鈐有 「時大彬制」四字篆書款。整器製作規範,工藝精湛,如此雍容華貴的時大彬紫砂琺瑯彩壺,實屬罕見。
「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紫砂自為器始,一直為文人雅士、茗友雅客所好。紫砂藝人在為宮廷定製紫砂茗壺時,大都以宜壺為胎底,上面添加剔紅、琺瑯、洋金、爐均等工藝,以增加其富貴氣息。加彩紫砂器,在不同時期的制壺工藝和繪畫風格是不一樣的。該壺為康熙時期的紫砂琺瑯彩製作風格提供了參考依據。
三足蓋壺
時大彬最早的一件作品。通高11厘米(蓋高3.47厘米)
口徑7.5厘米。現藏於福建漳浦縣博物館。1987年,福建漳浦縣盤陀鄉廟浦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盧瑞峰夫婦合葬墓出土。這件紫砂壺,泥呈粟紅色,素麵,無飾,但因泥坯不純,燒結後就出現了梨皮樣的黃白色小斑點,且有手感。壺身作平底、圈足、鼓腹狀,顯得十分平穩。肩上口沿綴短頸一圈,頸上置一較高的圜形壺蓋,蓋面與頸口的子母扣合口,相接嚴實。蓋頂仿照春秋戰國盛行青銅豆、敦、鼎、缶,蓋上的環紐樣式做出三個狀似大指的扁足作為裝飾,併兼有放置壺蓋的作用。壺嘴稍稍高與壺口,好使壺內容量達到飽和。這是時大彬長期細心觀察的科學設計,也是他善於移植傳統工藝的最好的說明。刻在圈足內平底上的楷書"時大彬制"四字。
六方壺」,紅泥紫砂,系1965年於揚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關專家大多認為是時壺真品。明墓系萬曆四十四年的。「六方壺」現存揚州博物館。壺形制規整,壺底陰文刻「大彬」兩字。
「紫砂扁壺」,刻有「源遠堂藏、大彬制」七字。該壺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天香閣壺」,泥色紫黑。壺蓋里刻「天香閣、大彬」五字。壺外觀有大度之氣,雍渾古樸,或認為是時大彬的早期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僧帽壺」。「僧帽」造型,在唐宋以來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見。時大彬借鑑於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壺」稜角分明,線條流暢,精雅獨到。底款「生蓮居大彬」五字。該壺現存於上海友誼商店。
大彬的作品,除茶具之外,還有文房清玩。其顯著的藝術特點之一是自署款識。時大彬早先往往請人代筆署款。在交接許多文人雅士以後,時大彬便揣摩名家書體,發憤苦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時大彬終於寫得一手好字。他削竹為刃,以竹代筆,在壺藝作品上署名。其書法深得許多名士的讚賞。以至於後來把大彬書法作為辨別作品真偽的標準之一。
時大彬兩位高足,李仲芳與徐友泉,師出名門,但創作風格各異。時大彬對有些作品十分欣賞,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號款識。這是紫砂行業的一項「特權」,這是對自己徒弟的技藝的一種認可,也是最高的獎賞。那就有人講︰「李大瓶、時大名」。即李仲芳做的壺,時大彬署的名。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在時大彬的流傳作品中,也有其徒弟之作。但確切是哪一件,俱不得而知了。即便如此,此壺的藝術價值也與時壺等同了,甚至會高出一籌。
私人收藏
時大彬作品見於著述及收藏有人者,有以下諸品︰
據清李斗《揚州名勝錄》載︰(天雷壇)供物中有時大彬壺,蓋與口合如膠漆,不能開。搖之,中有水聲,斟之無點滴,數十年如一日。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載,梁曾見一「伶俐不如痴」缽盂。 盂上有菱角,荔枝如意,螭龍。取其諧音。
《前塵夢影錄》載「耕夫攜兒壺」。正面刻「負來而引道、凍餒而守仁」十字。陰面刻一耕夫攜一小兒。又稱「長白口參仙藏壺」。
潘伯英藏大彬壺四品。有「四時佳興與人同」句。四壺之泥色形制具不得而知。 [[|有框|200px| right |]]
馬思贊藏時壺,以方氏核桃墨向希文易得,馬有詩記其事。
「澹明壺」,款有「澹明相公清玩,萬曆庚寅大彬」等十二字。
曲阜「孔東塘」藏兩壺。「中壺」,色淡紫而胞漿明潤,敦樸穩稱。名「寶傾壺」。「小壺」,得自陳健夫,扁如柿餅,不得容杯水,柄下刻「大彬」。
周容《宜興瓷壺記》載︰陽羨某氏藏「提梁壺」一。藏「漢觶壺」一。
近人張虹藏豬肝色大壺。整巧敦樸,兼而有之。底鐫「葉硬經霜綠,花肥映日紅,大彬制」草書十三字。
「披雲樓」藏扁花盆形大壺,底刻「大賓制」書法古拙,於篆楷之間。「文房四考」曰︰「時大彬以紫泥茶壺,「大賓」即大彬也」。
「菱花式」壺,有「大彬」兩字楷書款。
「六角壺」,底刻楷書兩行,「萬曆丙申時大彬制」。
「為寶儉主人制」底款壺。清張廷濟有「時少山砂壺為蔡少峰賦」。「寶儉堂」為明華亭馬氏室名。
吳槎客藏時壺三品,注云︰予藏大彬壺三,皆不刻銘,一壺底有歐公詩二句為尤勝。吳槎客名騫,乾隆時人。着有《桃溪客語》等。
「六合一家壺」。吳槎客雲︰「長洲陸貫夫紹曾搏合土也,為予賞大彬壺……,底蓋為一壺者,合之注茶,滲屑無漏,名六合一家壺,離之為六。」
張燕昌家藏「菱花八角壺」,側有款。見《陽羨陶說》。
「漢方壺」張叔未藏。張叔未「得時少山壺」詩︰「黃土誰搏作漢方,一時千載姓名香。品題不假朱王重,弓冶何漸趙董良。自富技能須絕頂,可撐文字到枯腸,重吟田把真無奈,贏得壺中日月長」。壺通高三寸余,方二寸二,楷書四引在底中。
清漁洋山人汪士禎藏「梅花壺」。汪有詩︰「葦村以時大彬所制梅花沙壺見贈,漫賦茲篇,志謝雅貺」。詩曰︰「陽羨茶壺紫雲色,渾然製作梅花式。寒沙出治百年余,妙手時郎誰得知。感君持贈白頭客,知我平生清苦癖。清愛梅花苦愛茶,好逢花候貯靈芽。他年倘得帆 便,隨我名山佐茶宴」。
吳騫《陽羨名陶續錄》載︰「叔未叔出示時壺命作圖並賦,張上林。」詩曰︰「曾閱滄桑二百年,一時千載姓名鐫。從今位置清儀閣,活火新泉活夙緣」。此乃張叔未之時壺。 (此壺疑與上述「漢方壺」為一壺。姑且存之。)清張燕昌《陽羨陶說》載︰王汋山藏冷金紫小壺,款有楷書「時大彬制」。
陳鱣《松硯齋筆記》載︰倪氏「六十四硯齋壺」。
沙上九見一壺︰題「甲辰秋八月時大彬手制」。見於《陽羨陶說》
其他作品
另有兩壺︰「張瓜國」藏「僧帽壺」。近人某賜蔡寒瓊,後屬李景康之時壺。
鑑賞
包括國內一些學者的統計,其壺主要見諸著述,圖存、傳器。作品署款各不相同,或有不署名者,有款「大彬」兩字,有加姓如「時大彬制」者,有刻有詩句者。不一而足。可待大家作進一步考證。從中也可知時大彬作品之概貌,也可了解時大彬作品流傳的大略了。
民國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正傳》:"撰壺款識,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用竹刀畫之,或以印記。後竟運刀成字,書法嫻雅,在黃庭樂毅帖間,人不能仿,賞鑒家用以為別。……大彬傳器無多,且名高價重,贗鼎充斥,鑑別匪易。……當以楷書款字,而書法在黃庭樂毅間者為可靠。大彬早年倩能書者落墨,或恐書非一體,似難考證。然其後竟能運刀成字,書法嫻雅,在黃庭樂毅帖間,則其代書者,必此兩帖書法無疑,想必大彬刀刻日久,如久臨字帖,故能得其法度也。"
視頻
參考資料
- ↑ 時大彬是誰?他為紫砂藝術作出哪些貢獻推動?快咨訊網,2019-07-31
- ↑ 關於紫砂歷史巨匠時大彬東方諮詢網,2019-08-05
- ↑ 明朝時大彬紫砂雕漆方壺,世上僅此一件快咨訊網,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