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時尚的趨俗和脫俗(許冬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時尚的趨俗和脫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時尚的趨俗和脫俗》中國當代作家許冬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時尚的趨俗和脫俗

維多利亞時代,時尚代表地位與優雅;迪奧時代,時尚代表個性意識的覺醒;朋克時代,時尚代表叛逆。現而今,品牌猶在,內涵卻已「桃之夭夭」矣。人們追逐時尚,就是因為大夥都要在追逐時尚,這跟這件東西適合不適合自己的氣質反倒沒啥關係了。真箇是天大的怪事一宗。

比方說,范冰冰在巴黎機場,章子怡在戛納機場,貝克漢姆在倫敦機場,他們像統一口徑發表年度着裝宣言似的,一齊戴着灑瓶底的圓形太陽鏡,黑到賊亮,像盲人的功能眼鏡。同事說,真不明白這有什麼好看,為什麼我等喜歡黑色的衣飾就是黑不溜秋的沒品位搏傻,而他們大明星顯擺一下黑色,人們便趨之若鶩將它熗成一種熱烘烘的時尚?我在美學上雖沒讀過博士學位,但我知道,在當今的這一輪時尚潮中,倘若你的太陽鏡是黑色以外的顏色,恐怕只能把它藏在抽屜底層,等着時尚潮流重新輪迴到茶色、橙黃色或粉藍色時,這個可憐的「勞什子」才有「鹹魚翻身」的機會。

許多時候,時尚的東西實在「牙牙烏」,只是因為「潮」,因為名人「秀」了它一把,因此便成了權威,便蔚為尊貴,人們的選擇就是「矮人跟着看社戲,只能隨人說短長」,除了讚嘆,跟風,你還能做些什麼?

據到過歐美的表姐說,在美國,在法國,在西班牙,你很難從街頭上人們的穿着來判斷他們的職業、地位和身份,T恤、夾克與牛仔褲是他們統一的標籤,衣服嘛,功用不就是蔽體嗎?一則環保,二則舒適,舍此之外,夫復何求?

時尚本應是少數人「食飽飯喝咖啡」的事,或者說,是「非典型」人物在「非典型」場合下的處事「范兒」。然而。在許多愛美女士和男士的推波助瀾之下,中國的時尚成了一種穿在身上的「審美學科結業文憑」的比拼和顯擺。劇場裡,誰穿了本季的最新款服裝挺重要;寫字樓中,戴着烏黑太陽鏡摸索着前進的女子被推崇為「酷」。女人逛街淘新裝,不是因為衣櫃中缺少衣物,而是衣櫃中剛剛少了一件昨天才上市的跟不上同事時尚「節拍」的新着裝。注意,在時尚的詞典中,不僅不歡迎「過去時」,也不歡迎「現在時」,只有「現在進行時」才是暫時靠得住的。

姑娘們像患上了時尚病,在街頭上的回頭率對於她們來說,一點不亞於福布斯排名榜之對於一位富翁的重要性。倘若在地鐵候車時有一位在同幢辦公樓上班的女子說,你這個手提包稍為過時啦,她會像被「剪紐」偷去了錢包一樣的難過一整天。哎呀,時尚的衝擊力,其酷烈的程度,幾乎比得過「禽流感」哩!

別說靚姐兒了,就是帥哥們上班,在下雨天時也堅持不穿雨衣而一手打着傘一手開着摩托車。我曾提醒過,哥們兒,這太危險了,回答是:「穿雨衣怕攪亂了一頂新理的波浪式的黑髮,打雨傘才能保住髮型!」

攀比與虛榮心掏空了「月光」族的錢包,「十二生肖」般輪迴上陣的時尚潮流鼓搗了商家的營銷雄心。一個不很自信的小人物,似乎需要用時髦的華衣來掩飾蒼白的自卑。而真正的時尚,哪裡是物品本身?分明是穿着與使用它的人。這正如一個有名的故事所講的:一位在幕後拉小提琴獲得滿座喝彩的演奏家,一曲終了拉開帷幕時,人們才發現他用的「名琴」居然是一隻繃着幾根弦線的皮鞋!演奏的能力才是第一要素,而名琴不名琴的倒在其次。審美的道理也一樣,我們不是明星,何苦在拿着幾千塊月薪的情況下當「冤大頭」,像個「衣架子」似的不停地換衣服折騰着自己。

有朝一日,你對着鏡子悟破了時尚的真諦,敢於脫盡鉛華,素麵朝天,不去追求什麼時尚,那麼,我要說,時尚的「九段」水平,已經悄然地來到你的身邊,因為,此時此際,你更接近於脫俗與自由。這,也可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1]

作者簡介

許冬林,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