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時間的痕跡(沈德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時間的痕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時間的痕跡》中國當代作家沈德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時間的痕跡

時間,在深深淺淺的腳印中成為過去,循着時間的痕跡,找尋我初始的模樣。此刻記憶的閘門便瞬間打開,早已逝去的生活片段,就如一本書展開了。我幾十年的人生歷程,也伴隨着時間的足音清晰地浮現出來。

青春年少時,我就有着濃厚的軍人情結,對草綠色軍裝充滿了嚮往。也許是我對軍人情懷感動了月老,一根紅線,讓我在23歲時跟一名武警軍人喜結良緣,後來又把我從浩瀚的內蒙古大草原牽引到了關外遼寧朝陽的小山村。

我家住在朝陽北票的農村。這裡是典型的山區,自然條件較差,多是十年九旱,基本處在等雨種地、靠天吃飯的狀態,日子過得很艱辛。隨着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我家承包了鄉里的林場,還得到了婆家轉給的25畝山坡地。

每年的春耕時節,是我們最累的時候,用馬車拉水,一天也種不了幾分地。而有些地太過於陡峭,我們只能焦急地等待着老天下雨。有時外出路過別的村子,看到的都是挑水種地的人們,有熟人喊我到樹蔭下小坐一會,看見他們被扁擔壓得黑紫的肩膀,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在始料不及的繁重農活面前,我不知流了多少眼淚。

這裡都是馬拉犁杖種地。人在點種時候,還必須順着壠溝走,俗稱「踩格子」。我走不習慣,常常是走着走着就栽倒在地。丈夫在一旁雖笑着也是心疼不已。還有刨茬子也特別累,我舞弄着鎬頭,費了好大的力氣也刨不掉一個茬子。在娘家我是獨生女,沒幹過啥力氣活。見我幹活太費勁,老公邊搶下鎬頭邊逗我說:「你快回去吧,不要和苞米茬子摔跤了。」

那時吃的多是五穀雜糧,吃不上幾頓白面饅頭,記得要把高粱拿到碾盤上壓成面,蒸出來的饅頭都是黑黑的,遠沒有白面饅頭好吃。每年辛辛苦苦餵養的小豬,盼到了年底殺豬,自家不捨得吃,把豬肉甚至豬頭、豬蹄、排骨都要拿到集市去賣。賣豬肉的錢,給女兒買身廉價的衣服,我和老公每人買一雙紅襪子就算過年了,剩下的錢留着急用。年三十、初一,包餃子也是素餡的。

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繁重的生活壓力面前,我時常陷入困惑迷茫之中,會想起娘家的親人。我的娘家在內蒙古半農半牧的農村,母親、哥哥、弟弟都是教師,父親還會木匠手藝,家裡的生活條件挺好。每年都餵養兩頭肥豬,豬肉幾乎都是自家食用,家裡牛肉和羊肉也不斷。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是肉丸餃子。那時在家,我每天都看電視劇,像《渴望》《雪山飛狐》,還有瓊瑤劇《星星知我心》等,陪伴着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美好的夜晚。還常跟鄰居家的十幾個姐妹玩耍,特別開心。可在這裡,空蕩蕩的山溝里就住着我們一戶人家,連說話的人都難遇到。我常常一個人爬上山頂,對着故鄉的方向遙望。想親人、想同學、想在村里一起長大的姐妹,每次都是淚流滿面。那些日子裡,愛人總悄悄地跟着身後,我知道他心疼我,可他又不知道怎麼安慰我。

2009年,因禍得福,因為遼寧大旱,我家顆粒無收。我終於抓住時機,說服了愛人,搬到娘家去住。在火車啟動的那一瞬間,望着漸行漸遠的錦州車站,我喜極而泣。

經過兩天兩夜的旅途勞累,在人頭攢動的烏海火車站,看到了前來迎接我的爸媽、哥、嫂子、弟弟、弟妹。當家人都搶着與我擁抱時,我心裡五味雜陳。輪到弟弟擁抱我時,我看到他眼裡含着淚,他悄悄地問我,大姐,你瘦了,姐夫是不是欺負你了,我就想狠狠打他一頓。我鼻子一酸,眼淚洶湧而下。可能是因為看到了親人,心裡感到有說不出的委屈。雖然我知道他並沒有欺負過我。所有的苦都是特定的生活條件和環境造成的,和他無關。

在烏海的日子是快樂的,當時的弟弟,日子過得相當好,有自己的事業,有樓房有車。他對我說,大姐,開心點。大哥一家來了,你也來了,一家人守着爸媽好好地過日子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到烏海後,弟弟給愛人安排了工作,弟妹給女兒找到了學校上學,我也去一個建築工地看場子。活計很清閒,就是在工人中午12點下班,到1點半上班的時候,看着東西,不要丟了就好。在那工作還不到一個月,工地倉庫保管員家裡出了點兒事走了。工地負責人高姐,叫大家給重新雇保管。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來干吧,反正和看工地兩不耽誤。」「行吧」,高姐說,「你先干着,僱人需要時間,等僱到人,再來替換你。」

就這樣,我開始了在城市裡的新生活。那段時間是我最快樂的日子。我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每天把自己收拾得乾淨利落,早七點上班,晚七點下班,從未耽誤過。因為是幾百萬的工程,單位又是好單位——電業局,高姐承攬了整個樓層的內外裝修工程。那個時候,電業局是烏海最高的樓房,有14層。一個月後,高姐查了我的賬本。雖然有幾班人在幹活,可賬面清楚,沒有錯誤。她把粘貼在單位門口的招工啟事撕了,正式雇我為她公司的成員。我在她那兒一干就是三年。

正當我憧憬着美好生活的時候,幻想着在這個擁有27萬人口的城市,哪座樓房,有一盞柔和溫馨的燈光屬於我家的時候。老家出事了。家裡打來電話,說四小叔出了大事,叫愛人回去辦理,就是因為我還在上班,愛人買了火車票,匆匆忙忙地回了老家。他回到家後半個月,打來電話告訴我,他在家幫助父母種地了,因為他一走,婆婆就哭。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他每年春天,回老家種地,收過後,回烏海過冬。在分分合合中過了三年。我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過:星光稀,是誰搗寒衣,望天涯,想君思故里……

在那段孤寂的歲月里,我學會了上網。俗話說,孤獨出作家,我把丟失了的愛好重新撿起,每天宅在家裡寫作。

2013年,愛人的大哥,去河裡撈魚,不幸被水沖走了。公公一直腿疼,後來癱瘓在床。家裡的天塌了!幾年裡,愛人第一次和我父母提出,叫他們勸說我回老家,照顧老人。

這真的是個痛苦的抉擇。通過這麼多年的人生經歷,我深深地體會到,女人的婚姻和男人的工作是一樣的。一旦確定了,就很難改變。更多的,就像媽媽說的那樣,你嫁給了誰,必須去孝順他的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你的責任,你別無選擇。就這樣,我回到了老公的老家。事情就像畫了個圓,又回到了原點,一切又回到了開始。

原以為,我會像初來遼寧時那樣,會過着那種令我憎惡至極的生活。可太陽經過千萬次的升落,終於把明媚的陽光灑了我的窗口。真正的快樂而又幸福的生活,向我敞開了大門……

當我重新走進遼寧這白山黑水的天地。我被家鄉的變化驚呆了!雖然愛人曾經給我嘮叨過,可我一直誤認為他是為了哄騙我回去,沒有當真過。鄉里的土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柏油路,路兩旁都是新建的雞舍,鴨舍。田地里不遠處就有一處機井,人們再也不用挑水種地了。從公路到我家的土路,也因為我家附近在搞水利工程,路也修通了。路過的村莊,都是一排排整齊的新房。房上是太陽能,院裡是大鍋衛星接收器。來往的人們,穿着時髦,臉上洋溢着快樂幸福的笑容。

當我回到昔日的小山溝,一拐過山角,家裡新蓋的房子豁然出現在眼前。屋裡也安上了自來水,我打開水龍頭,喝了一口,好甜好甜。婆婆把我領到廚房,打開了冰櫃給我拿雪糕吃,我看見裡面都是豬肉。

吃完飯後,我一個人向山上走去,離開家好多年了,我雖然對這裡充滿了幽怨,可畢竟是我的家,還有點親切感。

眼下,正是仲秋。田裡,成熟的苞米在秋風中歡快地向我揮着手。遠處的山巒上,紅色的樹葉,金黃色的樹葉,層層疊疊地伸向天邊,點綴了深秋的原野,天高雲淡,好一幅秋天的美圖,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我的心情一下變得特別舒暢,籠罩在心頭的烏雲,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日子如白駒過隙,如今,我從城裡回來六年了。因為都是機械化科學種地,人們清閒多了。過去種25畝地,現在能種100多畝。一條龍的作業,讓我感到新奇,驚喜。不論是高高揚起的打苞米機里流淌出的,如金子般的玉米粒,還是在地里撒歡跑的播種機後面,那飛揚的塵土,還是打藥的拖拉機,噴灑的水花兒,還有滅茬機,旋耕機的轟鳴聲,都令我着迷。我好像成了記者,喜歡上了跟蹤報道,喜歡拍照。把新農村的巨大變化,用相機拍下來,用文字記錄,是我一天最開心的事情。我真正的喜歡上了這裡,二十幾年,我的心終於找到了歸宿。

我變得安靜,快樂,充實。因為我的回來,愛人也有了動力和精神氣,他從春天開始開地,種地,忙得不亦樂乎。特別是當下黨對農村的好政策,叫好多打工的人回歸家園,在田園描繪美好的生活藍圖。土地補償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山林補貼金。從春天到現在,國家給了我們上萬元,保障了我們的生活。家裡和城裡一樣,可又比城市舒適,

六月份時,滿山滿坡的一百多畝莊稼,綠油油的,長勢旺盛。每天我都去田間地頭散步,呼吸着新鮮的空氣,看禾苗跳舞。在層層泛起的如海浪一樣的波紋里,我看到了希望,一個美好的明天在向我招手…

我常常想起我們結婚時,新房門口貼的那副對聯,上聯是」有緣千里來相會」下聯是「無緣對面不相識」橫批是,「喜結良緣。」

命中注定的情緣,讓我獲得了快樂和幸福!時間是考驗我們真摯愛情的最好的見證人。

掩卷而思,我知道我的生活,順着時間的痕跡行走,即將翻開新的一頁。還會有續集,希望你第一個來聆聽我的故事。[1]

作者簡介

沈德紅,原赤峰克什克騰旗人。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朝陽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