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時間能改變什麼(龔保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時間能改變什麼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時間能改變什麼》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時間能改變什麼

一直喜歡讀法國作家莫迪亞諾作品,總覺得他是一個風格很獨特的作家,既不同於他的前輩作家巴爾扎克、雨果、左拉、紀德、加繆、薩特,也不同於他的同輩作家杜拉斯、羅伯—格里耶、勒克萊齊奧等。但他有一點與他們相同,即亦是大師級作家。剛剛過去的2014年他榮獲舉世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充分說明這一點。

案頭這本前幾天才讀完的長篇小說《地平線》,是莫迪亞諾2010年出版的,2012年由復旦大學法語系教授、資深翻譯家徐和瑾翻譯成中文。雖然在中國問世時間不算長,但同樣得到許許多多法國文學迷喜愛。

作品採用倒敘手法,描寫了一對戀人在風情浪漫之都巴黎由相親相愛到突然分離,不知去向,幾十年後白髮染霜時,才藉助互聯網這種現代科技手段得以知道下落的故事。

上世紀60年代,讓•博斯曼斯跟一位叫瑪格麗特•科勒茲的姑娘在巴黎歌劇院前地鐵口,被一群亂紛紛的行人擠到牆邊,兩人由此相識並相愛。姑娘在黎塞留一家代理行當秘書,專門翻譯德文信件。她是布列塔尼人,但出生在二戰時的柏林。她曾在瑞士洛桑給巴蓋里安兩個孩子當家庭教師,並與男主人漸生情愫,卻被一個以前認識的人布亞瓦爾盯上。為擺脫他的跟蹤,她逃到巴黎,布亞瓦爾又像影子一樣接踵而至。她得時時提防着他。博斯曼斯也在不停地變換住所,以躲避沒有承擔母親責任卻時常纏住他來要錢的紅髮母親,加上她的繼父——一個模樣像還俗教士的德國男子。瑪格麗特在巴黎找到一份給法學教授費爾納當家庭教師的工作,博斯曼斯則在主要出售神秘學書籍的沙漏書店做事,並開始寫作。後來,瑪格麗特被費爾納夫婦莫名其妙地解僱。在沙漏書店,她又認識了普雷特爾醫生,應邀到他家裡繼續當家庭教師。可惜好景不長,普雷特爾醫生的另一重身份是某新宗教組織代言人,由於糾集了一夥男女施展巫術,普雷特爾夫婦倆被警察逮捕。瑪格麗特也因護照到期遭警察局傳喚。在把醫生兒子彼得送到指定地點後,她立刻乘火車逃往柏林,從此銷聲匿跡。四十年後,已經成為作家的博斯曼斯在網上查到瑪格麗特行蹤——她在柏林開一家名為「拉季伊尼科夫」的書店,於是放下手頭上一切,匆匆前往柏林尋找昔日的情人。

四十年漫漫時光,人世間不知多少東西發生改變,花會枯,葉會衰,人會老……唯一不能改變的,是埋藏在他們心中的那份曾經擁有的真愛。博斯曼斯和馬格利特這對戀人,生來就命途多桀,不得安寧。成年後,他們不但為生存寄人籬下,四處奔波,還時時刻刻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紅髮女人和布亞瓦爾等人跟蹤糾纏,愛雖然為這對同命相連的邊緣人帶來了歡樂,支撐了人生,但也給他們帶來了負擔。居無定處的生存狀況,提心弔膽的日日夜夜,幾乎使他們身心俱碎、萬念俱灰。更可怕的是,政治的壓力還突然降臨到這對真心相愛的戀人頭上,為了自由和逃命,他們不得不倉猝分手,各奔東西,在四十年彼此音信杳無的漫長歲月中,挨受孤獨思念之苦,那份無奈、那份痛楚、那份煎熬、那份折磨……怕只有一個個隨風而去的春花秋月和落雨飛雪知道。

以前讀英國女作家夏綠蒂·勃朗特作品《簡愛》時,由於年輕,閱歷少,體會不到女主人公簡愛在多年後化為一片廢墟的桑菲爾德莊園見到已坐在輪椅上雙目失明的羅切斯特的那種複雜微妙心情。如今想來,這對年齡相差懸殊的老少戀人重逢,不僅是一種人生際會,還是一種命運的必然。愛使他們忘記了年齡、忘記了殘疾、忘記了代溝,為他們的人生譜寫出精彩。本書男女主人公博斯曼斯和馬格利特,實際上亦如羅切斯特和簡愛一樣,儘管歲月遞嬗,時光流逝,但永存於他們心中的那種真愛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因歲月風塵的磨礪,益發牢固,益發清晰,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道永恆亮麗的風景……

全書儘管懸疑重重,充滿玄學意蘊,但最大的謎團,還是博斯曼斯和瑪格麗特相識想愛前的身世。作者儘管沒在作品中進行交代,但讀者能從文中幾個若隱若現如幽靈般的人物身上感知到。博斯曼斯逃避紅髮母親和德國繼父,瑪格麗特逃避布亞瓦爾,表面看來是在逃避三個具體的人,實際上是在逃避二戰強加到這對年輕戀人身上的陰影。他們有情人不能花前月下纏綿,不能成為長相廝守的美眷,顛沛流離,驚恐度日,深層原因還是二戰這隻雖已過去但還猶存的魔掌,在無形中左右着他們的人生。

在故事編排上,莫迪亞諾有一種獨特才能,就是把一個本來完整的故事拆分、肢解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碎塊,然後站在當前時間點上,通過回憶、調查、採訪、了解,甚至偵探等手段,將之重新拼貼組合。這樣就形成一種全方位、多時空、多視角、多層次敘述,避免單線敘事的淺薄直白。讀者能在其製造的一個個懸念、一重重迷宮、一條條走廊里,得到深邃豐沛的審美享受。此種敘事法有點類似一名刑警到命案現場辦案,把主要人物現實的、過去的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零零碎碎線索收集歸攏到一起,經過分析比照後,才用文字寫出反映整個案情的卷宗。其也與201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秘魯作家巴爾加斯·略薩的結構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有相像之處。

莫迪亞諾所有作品中人物給人的最強烈印象,可用美國著名意象派詩人龐德名詩《地鐵車站》中的詩句「人群中這些面龐的閃現;濕漉漉的黑樹幹上的花瓣」來概括。無論是《緩刑》中埃萊娜、阿妮、馬蒂爾德也好,還是《青春咖啡館》里露姬、大學生、蓋世里、羅蘭也好,抑或是《暗店街》里於特、居依、嘉利娜、布蘭特、吉爾伯特、弗雷迪也好,都和本書里博斯曼斯、瑪格麗特、紅衣女人、布亞瓦兒、費爾納教授、普雷特爾醫生相似,全是些面目模糊,你不知道他們過去,也不曉得他們未來,還不了解他們身高、長相、胖瘦,只在敘述者創造的縹緲時空里浮游出沒的符號,頗具神秘色彩。也正是因為這種神秘色彩,作品才有了豐富廣闊的想象空間,符合莫迪亞諾一向推崇和欣賞的美國作家海明威關於小說美學的「冰山理論」:一部好的小說,就應該像一座冰山,三分之一在水上,三分之二在水下。

其實,莫迪亞諾迄今為止的20部形式和內容皆含蓄深沉的作品,都是對海明威「冰山理論」的絕佳詮釋。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