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昆體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昆體良
昆體良
原文名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出生 約35年
古代羅馬
逝世 約100年
國籍 羅馬
職業 著名的教育家
知名作品 《雄辯術原理》
《演說術原理》

昆體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約35-約100年)古羅馬時期的著名律師、教育家和皇室委任的第一個修辭學教授 ,也是公元1世紀羅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人物簡介

昆體良是古代羅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發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驅。他主張對兒童的教育應是鼓勵的,能激發他們興趣的。。他出生在西班牙,其父在羅馬教授雄辯術,頗有名聲。昆體良少年時隨父親到羅馬求學,受過雄辯術教育。他當過10年律師。公元70年被任命為一所國立拉丁語修辭學校的主持人。由於在雄辯術方面的造詣以及在辦學上的成就,當羅馬帝國在公元78年設立由國家支付薪金的雄辯術講座時,他成了該講座的第一位教師。在擔任教師的同時,昆體良還兼任律師,這使他有可能以當律師的豐富實踐經驗充實教學內容,把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他與西塞羅一樣,認為一個理想的演說家,首先必須是一個良善的人,道德的生活比華麗的辭藻更重要得多。他對於教育事業懷有很大的信心,認為教育者應當看到兒童具有無限的潛在能力和發展的可能性,天賦的素質在學習上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因此抱怨只有少數人有能力可以接受教育,而多數人是遲鈍的;相反,大多數人是敏於理解和樂意學習的,那些呆笨的人如同不正常的事物一樣,是非常少的。他竭力主張並多方論證了公共教育比私人教育優越的觀點。他要求未來的演說家必須生活在最公開的和陽光普照的公共生活之中,要善於與社會交往,從而經常受到新的刺激和鼓舞。他特別強調文學教學(包括學習歷史家、科學家和詩人的著作)的重要性,他說:"除非很好地、真正地打好基礎,否則,上層建築就會倒塌。"

主要著作

昆體良退休後,專門從事著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寫成了《雄辯術原理》[1](即《論演說家的教育》)(12卷,約合中文六十五萬字)。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約二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的總結,又是古代希臘、羅馬教育經驗的集大成者。昆體良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都以培養雄辯家為宗旨。

《演說術原理》約成於公元96年,後失落。文藝復興時期,久已失傳的昆體良的著作從積塵中被重新發現(1416年重新發現《演說術原理》),立即光彩奪目,使人文主義者為之傾倒。

《演說術原理》一書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統的教學方法論著,不僅反映了公元前後二百年間羅馬學校教育的實際,而且系統地闡述了關於培養演說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雄辯大師

當時的羅馬,研究雄辯術的人很多,特別是西塞羅的《論雄辯家》一書影響極大。昆體良對西塞羅非常推崇,但並沒有被他的光芒弄眩了眼睛,而是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加以審視。他發現,西塞羅在論述對雄辯家的要求時,着眼點只在於雄辯能力,而不關心他們的道德品質。昆體良覺得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就在於彌補這一缺陷,在西塞羅的基礎上前進一步。這就是他在比喻中要繼續航行的路程。

昆體良生活的時代,羅馬帝國已開始走向衰落。他痛切地感受到整個社會道德沉淪,許多上層人士品德敗壞。因此,當他論述教育任務的時候,總是把良好道德的培養放在首位。他所要培養的雄辯家,善良是第一位的,雄辯術是第二位的。在他眼裡,-個品德邪惡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雄辯家,即使他們在法庭上勝訴,仍不配享有雄辯家的稱號。真正的雄辯家是高尚的,值得尊敬的,在道德上無可指責的。而要培養出具有崇高道德的雄辯家,只有高尚的教師才能做到。昆體良本人正是這樣的榜樣。

不僅如此,昆體良對以前的雄辯術理論只是以假定雄辯者已具備了足夠的文化素養、沒有涉及培養教育的過程和方法的現象,提出對雄辯家的培養應從開始就奠定基礎。他突破高等教育的狹隘界限,討論了學齡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部問題。即要培養一個雄辯家,必須從咿呀學語開始,直到他成為一個合格的雄辯家。另外,當時一些淺薄的雄辯術教師只着眼於雄辯的技術訓練,認為只要在法庭上勝訴即可,不必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昆體良則力排眾議,獨闢蹊徑,認為基礎不深厚牢固,上層建築遲早會坍塌,力主專業教育應建立在儘可能廣博的普通知識的基礎之上。當然,昆體良還提出許多有獨到見解的教育觀點。正是這種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使昆體良從一個優秀的雄辯術教師進入到傑出的教育家行列,成為眾多的雄辯術研究者中酌佼佼者,在人類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反對體罰

在世界教育史上,昆體良是最早提出反對體罰的教育家。昆體良反對體罰所持的理由是:1.體罰是殘忍行為,是一種凌辱;2.如果申斥還不足以矯正孩子的過失,他就會對體罰習以為常,使體罰失去作用;3。如果經常正面告誡,在課業上嚴加督促,體罰就沒有必要;4.幼年時使用體罰,一旦長大以後,恐怖失去作用,就更難以駕馭;5.體罰造成兒童心情壓抑、沮喪、消沉。從上述昆體良反對體罰的理由中,可以看到他對兒童的深刻了解,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對正面教育的強調,以及對培養兒童生龍活虎般的積極性、創造性的要求。這些都是文藝復興以後一切進步教育家追求的理想。

人物成就


昆體良是世界上較早對教育進行研究的古代羅馬教育家。他起家於律師,是少數精通雄辯術的學者。中年時期,他從雄辯術着手,對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昆體良對教育貢獻受眾人矚目,也使他自己名垂教育史。

昆體良退休之後,對教育貢獻出了莫大的力量。昆體良總結了自己二十多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專注於寫書。並且他先後出版著作《雄辯術原理》和《演說術原理》。兩本書都是教育界特別是昆體良自己的教育之精華濃縮,為後來人的教育事業起到了引導和提示的作用。

同時,昆體良還提出了許多教育方面有建樹的觀點。他把教育質量的重點定義為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了近乎苛刻的高要求。作為最早提出反對體罰制度的教育者,昆體良突破世俗的桎梏,為教育界帶來了新鮮空氣。

參考文獻